(原标题:厉害了!这些曾经的国际知名品牌都已经变成中国的了)
日本制造曾经被认为是品质和格调的保证,尤其是一些电器品牌,更是非常受中国人的认可。但是如果你还停留在这些陈旧的印象中,那你可能要大跌眼镜了。
日本又一巨头倒下,被中国企业低价收购
相信中国人对东芝(TOSHIBA)这个品牌都不会陌生,这个拥有142年历史的日本民族品牌曾经非常牛掰。从做钟表起家的东芝,生产灯泡壮大之后,开始生产日本第一台国产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吸尘器、电饭煲等等。
今年以前,东芝一直是很受欢迎的。在显示技术领域,东芝引领了日本乃至世界科技潮流。2016年,东芝电视销量仍位居日本市场前三(IHS)。消费者有多喜欢东芝呢?中国人去日本旅游,顺手抱一只东芝电饭煲回来,曾经是流行了好几年的“时尚”。据说前些年在东京的秋叶原,满大街都是拎着电饭煲的中国游客。
然而,就是这么一家雇了18万员工、声名赫赫的巨无霸公司,如今却说垮就要垮了。
就在上个礼拜,11月14日,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简称TVS)将股权的95%,正式转让中国海信!转让完成后,海信电器将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
该项股权转让金额暂计为129亿日元,预期将于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从此以后,东芝电视面对消费者的业务将几乎消失:白色家电卖给了美的,电视转让给了海信。
东芝衰落的原因自然有很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是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及其强有力的竞争。
1989年,世界前十的半导体企业有6家都是日本企业,日本包揽前三,到今天,只剩下东芝一家。仅仅十几年,中国制造在各行业的崛起,已经把日本企业挤压得喘不过气来。日本制造的神话已经不复存在。
且不说百年神钢造假,或是日产汽车质检丑闻,就连我们所熟知的许多日本品牌,如日本电气、松下电器、富士通、夏普和索尼等日本大企业,在过去十几年里市值已经蒸发了大半。部分企业甚至只能出售品牌来苟延残喘。
中国企业大举收购日本家电品牌,日本人感到悲哀
说到夏普、三洋、松下、东芝,消费者首先会将其定义为老牌的日本家电品牌,然而,时代迭更,发展到今天,这些日本大牌仍然是日本制造的吗?没错,部分产品确实是在日本研发和生产,但是,品牌其实已经被中国家电企业收购了。
美的收购东芝白色家电
2016年3月17日,美的、东芝曾联合宣布,双方已经就东芝将其家电业务的控股权出售给美的的交易签订了谅解备忘录,但当时并未披露具体交易方式和金额。
2016年3月30日晚间,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经交易双方协商一致,美的拟以自有资金约4.73亿美元收购东芝所持白色家电业务80.1%股权。此次交易,美的将获得东芝品牌40年全球授权,以及超过5千项家电相关专利,还有东芝家电在日本、中国、东南亚的市场、渠道和制造基地。不过,美的收购需承接东芝家电约2.2亿美元债务。
东芝此前深陷财务造假丑闻,2015年底宣布裁员6800人并进行业务重组,这些人大部分来自家电业务部门。东芝公布的2015年4-9月份中期财报数据显示,其家电业务部门LifeStyle收入仅为4350亿日元(约2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5%。
先锋向苏宁电器有偿提供品牌使用权
先锋这个品牌,在等离子技术方面首屈一指,其经典的产品和高端的技术一直为发烧友所膜拜,但先锋的等离子事业部早已和松下合并。
而且先锋由于面向等离子电视的大规模投资而陷入经营困难,2009年为获得资金,将“Pioneer”的品牌使用权有偿出售给中国苏宁电器(目前的苏宁云商集团)。
没有自主品牌的苏宁买来的“先锋”品牌,让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企业制造家电商品,然后贴上先锋品牌加以销售。
7月28日,在日本首都东京举行的记者说明会上,三洋经营战略部课长冈崎义典(中)在介绍情况 | 中国新闻网
海尔收购三洋白色家电业务
2011年7月,日本电器巨头松下公司决定,向海尔集团出售旗下的三洋电机10个部门及下属机构的全部控股权。
这些公司和事业部负责研发、制造和销售电冰箱和洗衣机等白色家电,年销售收入约700亿日元,而出售给海尔的价格约为100亿日元。
收购完成后,海尔在日本市场将实现“Haier”和“AQUA”双品牌运营;在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市场,海尔在运营“Haier”品牌的同时, 将在指定期间内同步运营“SANYO”品牌。
4
鸿海集团(台湾地区)收购夏普
大陆企业大举收购日本家电企业的波澜不断上演,去年的收购方中还加入了台湾企业。
夏普因液晶业务失败,陷入经营危机已经有5年时间,2016年8月终于无奈接受了台湾鸿海精密工业约3888亿元日元(约合224.7亿人民币)的出资,鸿海二把手戴正吴出任了夏普社长;2016年12月30日鸿海与夏普共同出资成立了电视液晶面板制造商堺显示器产品公司(SDP)并宣布将与广州市政府共同建设世界最大规模的面板新工厂。
在成功令日本工业巨头夏普降低身价20%之后,台湾鸿海精密与日本夏普最终达成收购意向。这宗收购交易创下单一海外企业收购日本科技企业的最高记录。
就连这些国际品牌也被中国企业收购
一
文化领域
万达收购美国第二大影院AMC
AMC是北美第二大院线,至今已有92年的历史,旗下拥有347家影院,共计5千多块屏幕,曾首次引入多厅概念,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品牌。
经过两年谈判,2012年5月21日,万达宣布26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AMC。这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首次国际并购。
二
科技领域
柳传志与IBM代表握手致意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
IBM是全球第一台PC机的制造者,也是将PC机普及到全球的先锋。
2004年12月14日,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成功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全球的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业务,收购完战后,联想集团成为全球第三大电脑制造商。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
2014年10月,联想集团与谷歌公布,联想正式完成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收购总额约为29.1亿美元,联想随即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美的收购世界机器人德国库卡
2016年,德国工业机器人供应商库卡公司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美的集团向库卡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拟以每股115欧元的价格增持库卡公司股票。
库卡公司是德国领先的工业4.0解决方案供应商,而美的是中国家电领域的巨无霸,本次美的收购库卡,则是力图重演当年北京第一机床厂收购德国科堡之举。
三
家电领域
海尔收购美国通用GE
2016年6月7日,海尔收购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交易完成,最终收购价55.8亿美元。此次对通用家电的收购,潜在买家众多,其中不乏三星、伊莱克斯、LG、美的等全球知名企业,最后被低调行事的海尔夺得花魁,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这是中国家电业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
四
食品领域
双汇收购美国斯密斯菲尔德
史密斯菲尔德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
2013年9月26日,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及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宣布已经完成较早前宣布的策略性合并交易;此前的9月24日,史密斯菲尔德股东大会批准了双汇国际的收购方案,总收购价格达到71亿美元,其中包括47亿美元股份收购和24亿美元债务。
五
汽车领域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
7年前,吉利18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汽车的全部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也就是100%的股份,尽管当时在大多数人看来,有点蛇吞大象的意思。不过7年之后,沃尔沃的全球销量从33.48万增长到了53.43万辆,利润也大幅增长。
六
游戏领域
2015年,全球营收最高的PC游戏是《英雄联盟》,而营收最高的手机游戏则是Supercell的《部落冲突》。目前这两款游戏的开发商都已经被腾讯并购。
腾讯收购Riot Games拳头公司,获得《英雄联盟》100%控股
《英雄联盟》开发商Riot Games在公司官网宣布,其大股东腾讯收购了公司剩余股份,这就意味着腾讯对这家公司实现了100%控股。Riot公布这个消息的时候,一直在强调,自己仍然是一家值得员工为其效命的公司。
腾讯收购《部落冲突》的开发商Supercell
《部落冲突》在发布四年之后仍然受到玩家喜爱,由于手机用户的黏性非常低,这是以前闻所未闻的。
《部落冲突》的开发商Supercell还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了《卡通农场》、《海岛奇兵》等游戏。其中被广大网友熟知的“土豪游戏”《皇室战争》也是由其开发。截至2016年3月,公司旗下游戏每日活跃用户(DAU)人数已经突破1亿。
2016年6月21消息,腾讯发布公告称,经与芬兰手游开发商Supercell协商后,收购Supercell 84.3%的股权,该交易金额预计为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6亿元)。
七
体育领域
AItZoD0VTeEVWUvlm8rkcGRYu8IkDtLnEL4rAnPFTA/0?wx_fmt=png" data-ratio="0.59375" data-w="640" data-type="png" src="http://cms-bucket.nosdn.127.net/9854f1bb54ae4891bba7880d56f8e5c020171125191749.jpeg" data-fail="0" style="margin: 0px auto;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display: block;" />中国财团正式收购AC米兰
今年4月14日凌晨,意大利豪门AC米兰俱乐部正式宣布,俱乐部母公司费宁韦斯特已经正式将所持有的99.93%的股份出售给了中国财团罗森内里体育投资卢森堡公司。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