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人零售成新“风口”巨头纷纷入局行业仍面难题)
无人技术、VR购物、快闪店铺……新技术正不断涌现,传统购物方式和电子商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加上巨头、资本纷纷入局,如今零售业的新一轮变革正在演绎,有机遇亦有挑战。
在无人技术等众多新技术涌现的同时,如何保证消费者购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同时降低商家的技术成本,是这场零售革命面临的主要难题。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这场零售革命处于“初期阶段”,而且国内外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
面对新一轮变革浪潮,企业应如何应对新的商业挑战?在变革之中又应该如何抓住新的商业机遇?11月23日~25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7第六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将在成都举行。期间,11月24日下午,2017中国消费升级与零售创新论坛也将拉开帷幕,届时,这些议题都将得到充分的探讨和解答。
无人技术推动零售业变革
“无人零售”是2017年国内商界的热词之一。科技改变商业模式,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无人零售业态似乎在一夜之间崛起。
实际上,无人零售近来的兴起,需回到2016年底时美国亚马逊推出的无人超市——Amazon Go。该超市一经出现即引发轰动,诸多国内外企业纷纷跟进。Amazon Go的推进虽然并不顺利,但很多人已察觉到零售业的智能自动化趋势和商机。
人脸识别确认顾客身份、摄像头识别确认商品、手势识别判定商品状态、用户购买轨迹跟踪……经过这些步骤后,得出精确结算信息,并据此对相应用户帐号进行扣费。这就是如今无人商店的技术基础和雏形。
相较传统模式,无人店拥有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人力成本更低。资深零售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零售智能自动化如今受到资本青睐,原因在于其能大幅削减成本、提升便利效率、同时营造现代感。而这些正是商业的本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无论是新技术所代表的趋势还是潜在客源,对企业而言都是不小的“诱惑”,因此,众多巨头纷纷入局该领域。今年7月,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淘宝会员店”亮相,京东集团CEO刘强东也表示要在全国大量开设京东无人超市,深化运用无人技术。
除电商巨头,目前市场还有娃哈哈、罗森、好邻居等传统零售企业,以及缤果盒子、小麦、Eatbox等新兴创业公司相继入局无人零售。
“商业已进入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许多企业据此不断探索便利店的赋能问题,使消费者购物效率更高、体验更好,最终获得盈利。”CBNData分析师黄越告诉记者,在投资圈中,无人零售甚至已和上一轮爆发的共享单车相提并论,成为资本的新宠儿。
除无人便利店外,无人技术的应用范围已更加广泛,无人值守货架也成为创业热点。
基于对写字楼人群的消费需求,无人货架直接进驻企业,货架上提供零食、饮料等产品方便上班族选购,消费者不用再下楼、出办公室,解决了“最后100米”的问题。
而目前,国内市场已有领蛙、猩便利等30多家无人货架企业,其中,来自成都从事办公室自助便利货架业务的“果小美”已连续获得IDG资本两轮数千万元的投资。此外,每日优鲜、易果集团等生鲜电商企业,也称将进入办公室无人零售市场。
11月24日下午,国内无人零售领域的一些代表人物,如京东集团副总裁、X事业部总裁肖军,F5未来商店创始人兼CEO徐海成,成都果小美创始人、董事长阎利珉都将齐聚成都,出席2017中国消费升级与零售创新论坛,就无人零售的新趋势发表他们的独到见解。
拼数量还是重质量?
无人技术在零售业被更多应用,但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场零售变革离人们期待的理想局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无人不是核心,最重要的是便利。”这是无人技术圈里最常说的一句话。目前来看,被称为“拿完即走”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还没有出现一家能让其完全落地的商业化项目。
目前,“刷脸”是无人零售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尤其是在“确认身份”时。但人脸识别技术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有体验过某无人店的消费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许多消费者都有“刷脸”几次都刷不过的经历,一次次重来让人非常焦急。
其他,如货品丢失、防盗等问题,也是外界关心无人零售的内容。
“技术不成熟是很正常的,现有技术例如RFID标签,的确有缺陷还不完美。但大多数企业现在考虑的是,拿到融资后,怎么样先去快速大规模占领市场,抢占先发优势。”一位从事零售业投融资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这时候只顾着完善技术,可能融资的钱用完了,市场也没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