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锁汪峰的投资者名片 )
无论是启动明星养成计划,还是上线音乐自制内容,互联网音乐平台碎乐近日在网络中颇受关注,而运营该平台的北京峰趣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峰趣互联”),仅是汪峰投资版图中的冰山一角。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从2013年开始,汪峰先后创立、投资16家公司在音乐产业、节能科技、企业咨询等多个领域展开布局。虽然明星进驻资本市场已是常态,但公司若想获得长远收益。除明星效应之外,公司的市场运营力同样重要。
从音乐人跨界到投资者
总被调侃上不了微博热搜的汪峰,不仅是一名摇滚歌手,也兼任作词人、作曲人等诸多身份。然而跳出音乐制作领域外,汪峰还有着一张“投资人”的职业名片。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从2013年开始,汪峰便从音乐人跨界到资本市场,随着壮丽峰景(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壮丽峰景”)的成立,汪峰也逐步开启了在资本市场的探索。2015年,汪峰投资了主营音乐演出直播的北京狂野之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随后,汪峰投资了峰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峰范科技”),并推出了耳机品牌FIIL;除涉足线上直播与音乐硬件领域之外,壮丽峰景所运营的互联网音乐平台iwini,以及峰趣互联上线的音乐软件碎乐,都是汪峰在音乐领域的资本布局。
据天眼查平台公布的信息显示,目前汪峰名下共有16家公司,除在音乐市场的一系列资本运作外,汪峰在节能科技、企业咨询、创业投资等领域亦有所涉猎,先后投资了广州泛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里外里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青山花开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等多家公司,资本版图也被进一步扩建。
“明星进行演艺活动的同时,会接触较多的商业活动和资源,因此在积累一定资本后去做投资也逐渐成为一股潮流。”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表示,明星将自身的影响力换成股权,便可以借助资本更好地立足于市场,与此同时,明星借助自身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也能为参投公司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但这样将明星与资本绑定并不意味着双赢,若未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明星资本往往面临着更多的投资风险”。
硬件、平台成关键词
在演出行业评论人黎新宇看来,虽然汪峰所涉足的投资领域多元,但由他个人主导推向市场的公司,仍集中在音乐硬件与音乐平台两个方面。然而,这些公司尽管带着明星光环诞生,却难以将影响力转化为可长期持续的收益,“明星效应在市场中并非无往不胜的吸金砝码,而去明星化也往往成为公司升级转型的第一步”。
仅以汪峰推出的耳机品牌FIIL为例,自2015年10月该品牌正式发布后,预约量曾一度达到百万。2016年,耳机品牌FIIL的运营公司峰范科技完成2000万美元A轮融资,估值更是达到10亿元,这让汪峰在耳机市场出了不小的风头。然而,FIIL耳机的实际市场反响却不尽如人意,最终的实际销量与预约量相差甚远。公开资料显示,去年FIIL耳机的销量为10万台,销售额仅为5000万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FIIL耳机前期亮眼的预约量与汪峰的市场号召力不无关系,但是一个品牌的发展不可能完全建立在明星的个人影响力上,口碑才是建立持续性消费的必要因素,而且FIIL耳机较高的定价也决定了消费群体的基数有限,在此情形下,好的质量比汪峰个人的影响力更能驱动消费。
与此同时,去明星化的需求也体现在汪峰主推的音乐软件碎乐上。2016年10月碎乐开始进行公测,在李健、邓紫棋、朴树等音乐人相继发布歌曲及视频后,上线一个月的碎乐就收获了60万的用户,成立之初还完成了来自青山资本的天使轮融资。此后薛之谦、左小祖咒、草东没有派对等音乐人也相继入驻。但是随着头部音乐人的活跃度慢慢降低,碎乐也面临着如何吸引并留存更多用户的问题。今年9月,碎乐完成了一次彻底的改版,着力于视频内容和交互方式的布局,并上线了多种音乐自制内容,而这些功能上的改变能否吸引到更多的用户进驻,仍有待市场的检验。
明星效应并非万能钥匙
在沈望舒看来,明星拥有行业资源、专业领域的经验,以及极高的知名度、数量众多的粉丝,使得他们在投资或者创办音乐、演出等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优势,并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收益。但是对于明星个人来说,选择项目进行投资,仅是资产运作的第一步。?
“明星也需要有意识地提升投资资本市场运营能力,才能让获取的利益最大化。”新元文智创始人刘德良表示,目前很多明星投资项目多,但是却没有专业的人员、团队辅助管理,再加之很多明星并没有时间、能力更好地了解所投资公司的运营状态,被资本套牢的现象也不少见,“投资领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不少明星为了更好地运营投资项目,舍弃了歌手或者音乐创作人的身份,转型成为专业的投资人,在获取收入的同时也保持了自身的商业价值”。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