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耐克“老大”地位遭挑战 天猫“双11”成新宠?)
随着一年一度的“双11”的临近,淘宝、天猫、京东等网站再次推出打折利器。其中,天猫网站更是推出了难得一见的耐克5折消息。
对于这一消息,不少消费者颇为怀疑其真实性。更有媒体质疑称,难道耐克已经沦落到通过天猫“双11”打5折销售来增加销量的地步了吗?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自从耐克抛出全球裁员2%的消息之后,10月25日,公司又宣布要大幅重整零售渠道,未来把精力集中在40%的关键零售合作伙伴上。这意味着继耐克裁员之后,部分零售商也将被耐克抛弃。
对于耐克对自身大刀阔斧的“动手术”,有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耐克面临来自阿迪达斯对其行业老大位置的挑战。
业绩增速减缓
2015年10月份,耐克CEO马克·帕克(Mark Parker)在投资人大会上预估耐克未来的收入称:“到2020年耐克的年收入将在当年306亿美元的基础上增长到500亿美元。”
但马克·帕克在10月25日举办的公司2017年投资日活动上表示,耐克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实现500亿美元的收益。
耐克公司将2015年提出的“未来5年实现500亿美元收益”的目标再次向后延迟变成了从2017年起计算“未来5年实现500亿美元收益”。有分析人师称,耐克推迟实现500亿美元收入计划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公司业绩增速出现减缓的关系。
有业内人士预测,耐克在2020年的总收入大约为409亿美元。
根据耐克发布的2017年三季度财报显示,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耐克实现营业收入84.32亿美元,同比增长5%;净利润11.41亿美元,同比增长20%。尽管整体营收保持增长,但在中国市场上,耐克营收增长率(按照固定汇率计算)仅为15%。实际上,它在中国的营收增速已经六个季度连续放缓。
尤其是在今年3月份,耐克爆出3.15“气垫门”风波,导致部分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信用危机,耐克在大中华区的销售增速开始持续下滑。
而从阿迪达斯发布的2016年财报来看,耐克正在被追赶。2016年,阿迪达斯的营业收入达到192.91亿欧元,同比上涨14.0%,净利润为10.19亿欧元,同比增长41.5%。在中国区内,阿迪达斯2016年营业收入为29.44亿欧元,同比增长28%,增速远远超过耐克。
可以说,在阿迪达斯的赶超之下,耐克运动品牌的“老大”位置开始不稳。而这种赶超不仅仅出现在双方公司在中国的销售收入增速上。
投行Piper Jaffray在今年10月份发布了一则调查结果,表明现在的美国青少年正在从耐克的阵营转向阿迪达斯和Vans的阵营。在高收入家庭的青少年中,耐克虽然仍有很大基数的支持者,有4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耐克为他们最喜欢的运动品牌。但是,一年前这个数字是51%。而阿迪达斯的受欢迎程度则翻了一倍。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在“运动休闲风”正劲的时候,以阿迪达斯为代表的竞争对手抢占先机,用休闲、复古产品俘获了大批刚刚转念的消费者,而快时尚、奢侈偏僻先后入局,模糊了运动和时尚的界限,让一向以运动专业主义见长的耐克少了很多优势,多了很多对手。
天猫成耐克新宠?
马克·帕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已经设定了2020年销售额达到500亿美元的目标。他预计数字收入将在未来五年内从15%增长到30%,预计公司未来销售增长将有50%来自新产品,约75%来自非美国市场。
可以说,在耐克调整销售渠道的同时开始将目光转移到数字渠道上来,并将数字渠道销售的总收入占比从15%提升到30%,包括直营和零售商线上收入。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耐克在与天猫的合作中尝到了甜头。2017年7月份,耐克的股价在美股市场大涨7.6%,原因是大中华区等新型市场增速达到11%。对此,耐克方面向媒体解释称,其大中华区已连续保持第10个季度双位数增长,天猫是促进整体业务增长的关键,将持续加强和阿里巴巴战略合作,并与天猫联手力推新零售。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