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宜家的小气与大方:容忍蹭床 召回却对中国格外严格)
和创始人坎普拉德厉行节俭的“小气”不同,宜家因为对“蹭睡”顾客大方忍受上了热搜。“蹭睡”屡禁不止展示了消费者对这个北欧品牌的另类喜爱。消费者也没有让宜家失望:他们把这种喜欢化为源源不断的销售额塞进宜家的口袋,宜家在中国实现了迅速扩张。2016年,中国内地门店销售额达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8.9%。
“蹭睡”难禁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网站近日刊登题为《醒醒,打瞌睡的宜家顾客!》的报道称,2015年4月,北京一家宜家门店推出了新规定,禁止人们在展示家具上睡觉。但顾客并不遵守规定。宜家工作人员发现很难执行这项禁止“蹭睡”的政策。
宜家在中国的许多门店都面临一些“特别”的顾客。有的顾客全家出动,把宜家当成蹭空调冷气休息的地方。他们不仅在挂着价格标签的床上和沙发上睡觉,蹭免费饮品,有的甚至一待就是一整天。
宜家似乎对蹭床蹭空调蹭免费咖啡的顾客相当容忍。宜家中国的一位发言人就曾公开表示,他们欢迎顾客来店里试睡,他们鼓励中国顾客触摸和试用产品。
BBC对宜家中国的做法颇为赞许。BBC文章认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在公共场合睡觉并不是耻辱或者尴尬的事情,而宜家很好地适应了这个国情。” 《纽约时报》则调侃说:“宜家允许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店里睡觉,希望他们有一天能多买几套家具回家。”
中国消费者的热情并没有让宜家失望。2016财年,宜家业绩增势强劲。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宜家全球商场共接待了7.83亿人次的到访;每分钟,宜家中国就会迎来339位顾客,而全年总访客量达8930多万,同比增长20%。
“容忍”生财
宜家早在1998年便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在进入中国市场后12年才开始盈利。熬过最初的艰难时期后,宜家在中国的业务迅速扩张,到目前为止已有24家门店。 根据宜家发布的2016年年报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宜家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上一财年,宜家在全球共开设了12家新商场和19个提货及订货中心,而前一个财年提货及订货中心只有3家。这将方便消费者线上购买产品,线下直接提货等。宜家今年就在温州开了一家订货提货中心,在上海率先开始提供网上订购服务。
中国内地21家门店总共为宜家带来了超过125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8.9%。而全球占地面积最大的5家宜家门店中,有3家分布在中国的上海和无锡。
除家具之外,宜家的餐厅也格外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在2016财年,宜家餐厅总共收入160亿瑞典克朗。
在全球范围内,宜家餐厅的收入约占整个集团总收入的5%。但是在中国,这个比例几乎提高一倍以上。以2015年为例,宜家在华总营收为105亿元人民币,而餐厅收入超过10亿元;2016年在华营收125亿元以上,而餐厅收入据估计超过12亿元。
宜家也花了更多精力在食物这个生意上,希望帮助门店吸引更多的顾客,增加消费者在门店的停留时间。整个餐厅收入占到宜家总收入的5%。 去年9月,宜家还在伦敦的卖场内辟出一个自助式厨房及开放式餐厅的快闪空间,鼓励食客变身主厨身份,邀请朋友们在此分享美食。
据路透社报道,宜家的目标是在2020年达到500亿欧元的销售额。该目标要想实现,很大程度上需要新兴市场的增长。目前,德国仍是宜家产品最畅销的国家, 2016财年产生了47.5亿欧元的收入。美国紧随其后。
不过,相比去年,宜家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额有所放缓。宜家的电商业务成为上一财年更大的增长点。网上销售收入增长了30%,达到14亿欧元。
“双标”争议
与大方容忍“蹭睡”者不同,宜家召回问题产品却对中国市场格外“严格”。这也引发了宜家双重标准区别对待的争议。
去年7月,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宣布,由于存在翻倒的隐患风险,宜家已同意在美国召回包括马尔姆系列在内的2900万个抽屉柜。据该委员会一份调查报告反映,自1989年以来,这款问题抽屉柜已造成6名儿童死亡、36名儿童受伤。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