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下一个“趣店”是谁?金融科技与资本的盛宴正酣)
趣店之后,谁是下一个?这场金融科技与资本的盛宴搅动一池秋水。
虽然已公布上市相关信息近一个月时间,但当趣店集团(QD)真正挂牌纽交所时,业界还是哗然、各种艳羡:发行价高出原定定价区间上限、首日开盘价较发行价涨43%、第二个交易日逆市大涨近20%……趣店的上市表现引发市场的一系列惊叹。
在这背后是趣店不俗的财务表现。三年前才成立的趣店是一家定位为:为数亿非信用卡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赶上中国消费金融的大爆发,趣店实现飞速增长,仅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便接近10亿元。
众多早期投资机构成为这场资本盛宴中获利最丰厚者,趣店的早期投资人获得了超过千倍的投资回报。而在趣店上市之后,一大批中国的同类金融科技公司正翘首期盼着登陆公开市场,诸多早期资本、创业团队在等待类似“收割期”的到来。他们会如愿吗?
一场金融科技与资本的盛宴正酣,前者为何出海IPO?资本缘何狂欢?
趣店上市“神话”
北京时间10月19日,有关趣店IPO的消息在朋友圈上频频刷屏。当晚,趣店将正式登陆纽交所,众金融投资圈、互联网圈的人士均在关注着趣店开盘的情况。
晚上9点30分,趣店进入新股盘前竞价程序,这支中国金融科技概念股的首日表现悬念即将揭开。经过此前几日的询价后,趣店确定了最终的发行价为每股24美元,高出早前确定的每股19-22美元定价区间之上限,已然折射出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追捧。
在竞价阶段,趣店的股价更是一路飙升,趣店的开盘价确定在32美元至35美元之间。美国纽交所交易大厅的火爆令身在现场的趣店创始团队及早期投资人们更是激动不已。
最终,开盘价确定为每股34.35美元,高出发行价高达43%!这多少令很多关注者感到意外。而按此计算,趣店成为一举突破百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即便当日其股价走低,收盘报收每股29.18美元,但其市值依旧达到了96.25亿美元。
吸引投资者的是趣店的业绩,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业绩来看,其表现可谓亮眼:
2017年上半年,趣店的总营收达18.33亿元,与去年同期的3.72亿元相比增393%,增近4倍;趣店实现净利润9.74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22亿相比增698%,增近7倍,并且2017上半年实现的净利润已远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而事实上,此时,离这家公司成立不过三年半的时间,但趣店的“神话”故事早已在资本市场圈内圈外耳熟能详。
趣店集团最早以趣分期品牌在校园分期市场起家,成立于2014年4月;2016年7月7日,在宣布完成PRE-IPO系列首期约30亿人民币融资的同时,趣分期宣布正式升级为趣店集团,定位为一家技术驱动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提供的服务是小额信用借款和商品分期业务。趣店早期投资人、昆仑万维董事长周亚辉在撰写的投资笔记中表示,趣店“可以说既是一个金融平台,也是一个电商平台”。
根据招股书,截至2017年2季度,趣店集团注册用户数接近4800万,平均月度活跃用户数(“MAU”)达到2800多万人,2017年第二季度实际交易用户数约560万人。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12个月中,交易额超过600亿元人民币,交易笔数接近7千万笔。
值得一提的是,趣店背后股东蚂蚁金服的作用非常关键。上市摊薄前,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云鑫投资以12.5%的持股位列趣店上市前第五大股东之位。资料显示,2015年8月,趣店获得蚂蚁金服和老股东的2亿美元E轮融资,数月后,趣店集团旗下产品接入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芝麻信用,同时也获得支付宝提供的流量入口。
目前趣店的流量绝大部分来源于支付宝,正是得益于这个巨大的流量宝库,趣店的新用户获取成本远远低于市场水平,成本控制优势表现非常突出。再加上在风控方面的积累,使得趣店现有产品综合息费水平低于36%的国家红线。
“现在很多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息费水平是无法做到低36%的水平,尤其是现在消费金融的获客成本大幅上涨已经成为最大的成本支出,在这种情况下若再按照36%的息费水平做,很难做到盈利。”一位消费金融平台人士称。
回报千倍的资本盛宴
趣店的百亿美金市值同样令诸多国内投资人获得了大丰收。在其IPO之前进行的多轮融资中,数家机构在趣店身上下重注,蓝驰创投、源码资本、梅花天使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凤凰祥瑞、联络互动、昆仑万维等机构投资者成为了趣店IPO的资本盛宴中另一群狂欢者。
在纽交所上市现场,包括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和朱天宇、梅花天使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昆仑万维CEO周亚辉、凤凰祥瑞操盘人杜力等均集体现身。
吴世春是趣店的天使投资人之一。在最初创立时,趣分期(趣店集团前身)获得了李想、吴世春、陈华、李树斌、鲍岳桥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吴世春投资回报超1000倍。”梅花天使创投官方公众号发布信息称。
而在天使投资完成一个月后,蓝驰创投成为了趣店的第一个机构投资人,“当时还有其他机构想投趣店,但被我截胡了。”蓝驰创投合伙人朱天宇公开谈及该笔投资时表示。他也称,三年前投资趣店时的估值,只有不到趣店IPO市值的1/1000,即蓝驰投资后趣店估值涨了1000倍以上。
紧随其后,源码资本参与到趣店的投资中,而在源码资本的引荐下,昆仑万维成为了趣店的另一个重要投资人。
从2015年开始,昆仑万维两年内共投资趣店三次,分别是2015年4月、2015年8月和最2016年1月。这三笔投资,让昆仑万维在趣店上市之前的持股比例达到了19.7%,为趣店第二大股东。
神秘的资本人物杜力成为了另一个斩获巨额回报的投资人。这个被周亚辉称之为“从来没听过的80后资本大佬”经吴世春介绍后,于2016年7月出资20亿元参与了趣店的融资。
周亚辉发表的投资笔记称,实际上在2015年春节前后,趣店在进行新一轮融资前的确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见了100多家投资机构也没搞定,连他本人就同罗敏共同见了至少30家机构”,融资不顺也导致昆仑万维最终变成了其C轮的领头人。那些与趣店擦肩而过的上百家投资机构因此错失了此次资本盛宴。
消金平台加速资本化
趣店的风光上市掀开了国内金融科技业资本化浪潮的冰山一角,大量的平台早已蠢蠢欲动。
“昨晚不知道有多少金融科技领域的人都在关注着趣店,大家都在等待这个时刻一样。”杭州一金融科技行业人士感慨。最受鼓舞的无疑要数当下火爆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们,尤其是现金贷平台。
从趣店的业务模式来看,其大部分业务是线上小额信用借贷,即业内俗称的现金贷业务。在金融科技经历了数年的资本投入后,至今其实并没有出现太多成功的商业模式,最终大家依靠找到了现金贷这一可行的方向,很多平台都正等待着靠这一业务上岸。
从去年开始大爆发的现金贷业务为消费金融平台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部分领先的头部平台单月净利润超过亿元者已经比比皆是。这些平台都在非常急迫的希望能够“冲出”重围,早日赶上二级市场的班车。上市对现金贷平台来说,既可以提升平台资质,增强资本获取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亦有应对早期投资方退出、监管政策收紧和行业变化等诸多压力的考量,因此很多平台都在争分夺秒推进上市事宜。
而摆在现金贷平台面前的一个现实是,它们在A股市场上运作的空间并不大。目前国内的现金贷平台基本上都是被定位为类金融机构,因这些平台自身从事放贷业务,平台会承担放贷风险,主要是以赚利差为盈利模式,A股上市审核通过的难度较高。
“我们内部去年也曾看过很多现金贷平台,但后来我们认为现金贷平台在上市时会面临政策风险,业务也有一定的道德风险,我们退出的不确定性较大,所以我们当时全部放弃了投资这个领域。”国内某一线股权投资机构投资总监曾对记者称。这同样也是很多股权投资机构对利润良好的现金贷平台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不过,很多现金贷平台仍然受到了A股上市公司的青睐。多家中型现金贷平台都向记者透露正在与A股上市公司洽谈资本运作事宜。
“不是直接让上市公司控股,那肯定无法直接装进上市公司,而主要是以上市公司参股的方式进行投资,这可以帮上市公司获得很好的业绩。”上海一家单月交易规模约5亿元的现金贷平台负责人称,其正在和某上市公司洽谈资本合作事宜。
而另一家包含现金贷业务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负责人在接受记者咨询时,则透露已在筹备A股资本市场运作,但具体如何运作则闪烁其词,仅表示“合规方面券商会帮我们想办法的。”
事实上,仅有少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敢于将目标瞄准A股IPO。这类平台完全以科技公司定位,主要是在数据、风控技术、流量、反欺诈等业务与外部金融机构合作,而非自己平台放贷,盈利模式也非赚取放贷利差,而是收取服务费。这一定位的差别决定了其资本化运作方向和估值的巨大差异。
“我们和深圳一家消费金融平台洽谈合作的时候,他们和其他机构不一样,就明确只单纯提供助贷服务,希望我们银行来自己承担放贷的风险,他们只收取技术服务费。其实它并不是对赚利差不心动,而是为了满足A股上市条件,同时把估值做上去,金融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是不一样的。”广东一家城商行互联网金融部负责人称。
美国市场和香港市场则让金融科技公司们看到了希望。趣店的火爆和前两个交易日的飙涨——一定程度上证明海外资本市场对现金贷模式的认同甚至意外追捧,这更令他们对出海IPO充满憧憬。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