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讯,彭博社认为,微信在中国已经无处不在,现在也被应用到了金融交易中。中国的交易员使用微信个人账户执行各种交易,获取信息。但是在多数发达市场,监管部门要求保留交易记录,禁止使用即时通讯应用,并对违反者进行处罚。另外,微信聊天群里存在虚假信息,会对投资产生影响。现在,对冲基金等投资公司对于从微信传出的信息要进行小心确认。
以下是文章全文:
在中国,银行家和交易员在交易时不再只是使用手机或者发送邮件,现在还能使用微信。
全球其他国家的监管部门可能会禁止金融行业使用私人消息应用,但是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微信得到了广泛使用。在规模为11万亿美元的中国债券市场,从业人员可以使用微信和QQ上的个人账户完成一切交易,从发布研究报告到征求订单。微信和QQ均属于腾讯控股公司旗下应用。
微信成为金融业交易平台
尽管使用社交媒体开展业务并不违法,但是多数发达市场的监管部门要求保留交易记录,这就是中国拥抱新技术时会遇到的问题。香港的一名银行家对此深有体会。上周,他因为使用微信和手机接受入市指令遭到了香港证券监管部门的处罚。
交银国际控股公司驻香港首席策略师洪灝表示,中国金融市场使用社交媒体工具是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话虽这么说,但是在执行任何交易期间使用微信,肯定存在风险,因为微信账户基本上是个人的,不受监管,”他表示。
有银行家称,中国确实出台了保留消息记录的政策,但是当涉及微信或QQ的通讯时,还不清楚这一政策的执行力度。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网站显示,该协会要求银行间市场的经纪人保留“即时消息记录”至少三个月。
全球逾30亿人使用即时通讯应用
全球范围内,有超过30亿用户在使用即时通讯应用
中国的金融技术如此发达,以至于甚至连不良贷款和不良资产都能轻易在淘宝网等电商平台上购买。
微信在2011年上线,快速在中国普及,已经无处不在。在中国,接近10亿人使用微信发消息、发照片、获取新闻、进行电子支付。
大陆的交易员在微信或QQ上建群分享研究报告和相关消息,但是也在散播传闻。有分析师称,今年6月,银行试图出售万达集团票据的消息在微信群里传播,拖累万达上市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大跌。万达随后辟谣称,这是虚假传闻。
“和打电话相比,微信和QQ在联系人时更方便,”上海耀之资产管理中心COO王鸣称,“如果你想借钱或放款、购买或出售特定债券,只需把它发到群里。当有人感兴趣时,你们就可以私聊。”
王鸣称,他的公司没有制定保留交易前通讯记录的规定,但是出于记录方面的考虑,员工应该尽量不要在公司电脑上使用个人微信或QQ聊天。他说,任何在个人手机上发生的交易都不会被公司跟踪。
微信债券
多位国有银行、商业放款人以及小型证券公司的债券交易员和银行家透露,在中国,通过个人消息交流购买债券的细节一般是被允许的,包括价格、规模以及条款。
中国央行和证监会尚未就金融行业使用个人消息应用置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尚未置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表示无法立即发表置评。
中国大陆不是唯一使用个人消息应用分享金融新闻和信息的市场。在中国台湾,移动聊天应用Line在市场从业人员中备受欢迎。韩国金融行业使用消息服务KakaoTalk。Facebook旗下WhatsApp则在印度交易市场得到广泛使用。
虚假信息
但对于发达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私人消息应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香港对冲基金深蓝全球投资有限公司(DeepBlueGlobalInvestmentLimited)正在拥抱微信,把它作为快速获得中国大陆相关新闻的一种工具。不过,深蓝全球投资创始合伙人王子赟表示,在确定信息可靠性上,他们必须非常谨慎。
香港安盛投资管理亚洲有限公司亚洲固定收益部门主管吉姆·文尤(JimVeneau)对此深有同感。“我们会从所有来源获取公开信息。如果它们能影响了我们的投资,我们就必须研究它,”文尤称,“问题是,始于聊天室里的传闻也会影响我们的投资。”
腾讯尚未置评。
上周并不是香港监管部门首次因为使用微信保存记录暂停银行家的从业资格。今年3月,一名客户经理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暂停从业资格6个月。今年初,投资银行杰富瑞前银行家因为在WhatsApp上分享机密数据被英国监管部门罚款。与此同时,多数华尔街银行据称已经制定了政策,防止个人消息应用在金融行业大行其道之际出现未受监控的通讯。
不过,德意志银行已经禁止员工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短信和WhatsApp等消息应用,以支持其合规标准。
星展集团控股公司固定收益部门主管克利福德·李(CliffordLee)表示,当出现争议时,多数银行家需要花一番功夫才能重视通信监管规定。“未经官方监督或记录媒介完成的交易确认可能会引发问题,”他表示,“可能现在没那么明显,只是因为目前的市场势头强劲。”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