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凌:现金贷实际利率畸高 应进行穿透式监管

(原标题:朱邦凌:现金贷实际利率畸高 应进行穿透式监管)

近期,以现金贷“来分期”支撑业绩的趣店赴美上市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实际上,今年将登陆美股市场的信而富、已经上市成功的的宜人贷,都是以现金贷为业绩支撑的新金融公司。现金贷业务不只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各路资本也纷纷抢滩,变成了各类机构必争之地。

但在现金贷业务火热的背后,暗藏实际利率畸高、风控缺失、暴力催收、高坏账率、信息披露不透明、隐形加杠杆等多重风险,甚至产生社会惨剧等社会问题,也存在对年轻消费人群错误性诱导等合规问题。

众多资本罔顾以上种种风险,瞄准暂时处于监管盲区的现金贷进行“监管套利”。笔者认为,应借鉴P2P和ICO监管的经验,抽丝剥茧深入其业务实际盈利模式,对日益演变为暴利“高利贷”的现金贷进行穿透式监管。

现金贷指纯线上、不限用途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是目前炙手可热的消费贷的主要部分,实际上它也是P2P、民间借贷的变种。我国现金贷快速增长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在手机上下载APP即可申请,贷款的易得性大大增加了年轻人群的借款意愿。

现金贷的最大风险是实际利率畸高,暴利有演变为高利贷的趋势。不少现金贷平台以现金贷之名,行高利贷之实。现金贷的初衷本是帮助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的部分群体解决临时急用的资金需求,但变相成高利贷后,已经有违初衷。

现金贷平台高利息之所以能避开监管,就是巧立各种名目,将不是特别高的名义利率大幅提高,导致实际利率惊人。一些平台采取故意将利息水平设置得极低而提高其他服务费的做法打擦边球,额外收取服务费、咨询费、审核费、账户管理费等费用。一些不合规的平台变着花样来提高借款人利率,比如砍头息,就是在给借款人放款时,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金额。

现金贷的“高利贷”暴利,吸引各路资本抢食。商业银行、电商巨头、消费金融持牌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P2P、小贷公司先后进入,尤其是上市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也跨界分食这一诱人的蛋糕。

现金贷业务已成为不少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点,甚至成为主要的利润来源。正像一家现金贷平台负责人感慨的,“现金贷比其他所有行业都赚钱,比传统贷款公司赚钱、比做P2P赚钱、比做实体经济赚钱、比做电商赚钱、比做社交更赚钱。”

除实际利率畸高外,不少现金贷平台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其一,风控缺失,坏账率极高。目前现金贷平台坏账率普遍在20%以上。在坏账率极高的情况下,平台往往通过不合理的高利率覆盖高坏账率,导致平台无视贷前风控,随意放贷。其二,恶意运营。一些平台就怕借款人不逾期,常采取利滚利计息方式让借款人陷入负债危机。一旦借款人逾期,平台将收取高额罚金,同时采取电话“轰炸”其亲朋好友或暴力催收等手段。其三,信息披露不透明,故意诱导借款人。大部分平台以日息、月息作为宣传口径,而故意隐瞒较高的年化利率,同时对客户隐瞒管理费等各种变相收费。

现金贷平台的实际高利率和由此导致的各种乱象应该如何监管?笔者认为,不应认同现金贷平台辩解的利率不高、其他都是管理费的说辞。这种说辞其实是以管理费等各种名义,避开实际的高利率,逃避监管。

应对现金贷平台进行穿透式监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透过现金贷金融产品的表面形态看清业务实质,根据业务功能和法律属性明确监管规则。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10-17
朱邦凌:现金贷实际利率畸高 应进行穿透式监管
朱邦凌:现金贷实际利率畸高 应进行穿透式监管,实际利率 贷款 p2p 坏账率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