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携手CBA推出官方球星卡,这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摘要: 在体育环境不断变化,体育文化逐渐成型的今天,球星卡这个既陌生又耳熟能详的赛事衍生品,似乎迎来了破土而出的时代。
CBA新赛季临近,有关商业开发也每天在进行着。近日,DAKA与CBA公司签下3年合约,将共同发力球星卡等联赛收藏品。在去年试水球星卡1个赛季之后,DAKA信心满满的加码这一领域。那么,球星卡的商业价值何在,这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10月13日,体育产业生态圈独家获悉,国内体育文化卡片制作发行公司达咖文化(简称DAKA)与中篮联(北京)体育有限公司(简称CBA公司)签署了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这也意味着,球星卡这类备受重视的赛事衍生品,在CBA新赛季将继续与广大球迷见面。
上个赛季,在国产球星卡缺席16年之后,DAKA与CBA商务开发方盈方公司签订了一年的合作协议,并找来孙悦担当代言人,推出了多类球星卡和球队包。据负责人透露,去年球星卡刚一推出,迅速被球迷们追捧,销售态势火热,但也遇到了种种困难和问题。
如今,在CBA管办分离之后,各类赞助和商务权益逐渐被挖掘,CBA商业价值在获得肯定的同时也在不断走高,因此,在新赛季里,DAKA也以赞助商的身份与CBA签约三年。据透露,签约金达数百万元。
不过,16年的沉默足够漫长,让中国市场需要得到重新的培养与教育,因此,DAKA负责人告诉生态圈,在上赛季CBA球星卡的制作发行过程,他们遭受了不少波折。经历了一个赛季的尝试与试错之后,如今他们卷土重来,拿到了更多权益和更长的时限。
在体育环境不断变化,体育文化逐渐成型的今天,球星卡这个既陌生又耳熟能详的赛事衍生品,似乎迎来了破土而出的时代。
球星卡的商业价值在哪里?
球星卡起源于美国,最早大约在1880年由烟草公司发行。此后伴随着体育联赛的发展,各类球星卡也逐渐开始繁衍起来。据了解,目前在世界球星卡市场上,可以将产品粗略分为普卡、特卡以及限量卡三类。球迷购买卡包,其中便有几率拆出具有有准确发行张数、内容质地与普卡皆不同的“特卡”或限量卡。
那么,球星卡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
NBA湖人队新秀朗佐-鲍尔无疑是今夏最火热的球星之一,据美国媒体Ballislife报道,这位一场NBA正式比赛未打的新秀,其签名球星卡在9月份已被炒到了1.65万美元。
但在美国球迷眼里这并不算离谱,毕竟,新秀的成长空间不可限量,因此其球星卡有望如同“期货”一般升值,具备很高的的收藏价值。而在去年9月,勒布朗-詹姆斯一张新秀赛季的球星卡在拍卖市场上拍出31.85万美元的天价成交,一举打破了球星卡市场的价格记录。
未来,朗佐-鲍尔的球星卡能否如詹姆斯的那样升值,就要看他的职业生涯发展了
因此,球星卡价值里,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体育联赛的商业价值和球迷关注度。此外,球星卡本身的稀缺性和主题,也是核心因素之一。
以詹姆斯这张31.85万美元的创纪录拍品为例。生态圈了解到,由于Upper-Deck公司与迈克尔-乔丹和詹姆斯等人签订了“签字纪念品独家贩售合同”,而NBA球星卡的版权在2011年便独家卖给了意大利的Panini,因此,两家都不能再生产“带着詹姆斯签名的NBA球星卡”。
于是,这张带着詹姆斯身穿骑士球衣的照片、镶有NBA logo球衣切片和詹姆斯的亲笔签名的完美球星卡,就成为了一份“孤品”,最终顺利坐上了球星卡价值的头把交椅。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球星卡是体育文化的一种体现。时隔16年后再度杀回,在体育文化尚不够浓厚的中国市场,它的第一年也遇到了不小的波折。
球星卡第一年:喜忧参半,但仍满怀信心
在国内,卡片收藏品的价值,早已在其他文化领域得到了验证。小浣熊水浒英雄卡、三国人物卡等曾风靡一时,成为一代人童年的记忆。
不过,球星卡这类体育文化产品,是高度商业化和严密赛事体系下才能生长的产物,对版权的限制极高。
事实上,球星卡进入国内的事件并不长。1998年,由足协下属的福特宝公司与Upper-Deck合作发行了甲A球星卡,迅速得到了球迷的追捧,正式开启球星卡在中国的历史。到了2000年12月,在中国篮协的授权下,北京一家名叫奥博尼的公司则发行了中国篮球历史上第一套CBA官方授权的球星卡。
这套球星卡全套共有118张,其中常规卡60张,队卡12张。但由于当时CBA联赛商业化程度不足,欠缺足够的市场号召力,最终这批球星卡仅存活了两个赛季。
CBA官方球星卡随后陷入了沉寂,这一下就是16年光景过去。到了2016年夏天,DAKA杀出,成为CBA球星卡的独家发行商,在当时盈方体育代理CBA合约的最后一年,抢下了球星卡的官方授权。
虽然拿到了授权,但他们球星卡的制作发行并没有如同想象的那般顺利。虽然球迷们纷纷打听如何购得这套球星卡,但DAKA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首先,盈方的官方授权有一个先天限制:即盈方只持有CBA球队的集体肖像权,没有球员的个人肖像权。这意味着DAKA无法以球星的个人形象推出产品,只能通过球队的名义将球星卡打包出售。
DAKA创始人兼董事长王超奇,是一位上海的老球星卡迷,他告诉生态圈:“上赛季我们只做了6个俱乐部的球队包。”说起这一年来的经历时,他口气里略带遗憾。
据王超奇介绍,在球员照片拍摄过程中,由于官方对场地限制等因素,延缓了卡片制作的过程,因此首批球星卡最终在2016年11月份才上市,此后的销售时间也因此被压缩了。
在DAKA团队看来,第一年的试水有成功,也有不足,但他们还是信心坚定,想要把球星卡的生意继续做下去,于是也就有了新的3年签约。
签约三年,球星卡能否成为中国爆款?
在新赛季,DAKA顺利从CBA公司手中获得赞助商的身份,也得到了更多的权益。此外,一纸三年的合同,也给了王超奇团队规划未来的条件。
“首先就是来自官方的支持会更多了,比如图片的制作和发行给了我们更大的空间,”王超奇说道。
其次,他们本赛季会制作全部20支球队的球星卡包,并分发到各家俱乐部,而所有的收益都归球队所有,这也是为了加强DAKA和各家俱乐部之间的合作关系的举措。
不过,其赞助权益中依然不涵盖个人肖像权,这意味着DAKA仍不能以个人名义发售和制作球星卡,而必须是在相关法律条文规定下,以集体发行的形式出现。
这个问题虽然限制了DAKA的发挥,但同时也体现了版权的唯一性和更为职业化的联赛操作。王超奇表示:“球星卡是对IP特别讲究和注重的行业,价值需要版权的保证,这对于推动这个行业发展来说是必要的。”
球星卡证书
不过,有了版权的保证,并不意味着胜利。就如同竞购转播版权之后,仍然需要进行付费观赛的试水那样,摆在DAKA面前的问题同样也是——在当下的球迷文化氛围里,他们如何让更多球迷参与其中,从而让球星卡成为爆款?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进入更多的CBA场景中,”王超奇表示,“例如俱乐部赞助合作、球馆广告和线下活动等,让球星卡能够出现在赛场、出现在球迷群体当中。
此外他还表示,在产品种类方面,教练卡、CBA奖杯卡、奖牌卡,以及能够满足更多球迷的需求的贺卡、球迷卡和特制类卡片,也是他们考虑开发的方向。
的确,让球迷接触到球星卡,了解到集卡的乐趣,是整个行业的当务之急。毕竟,如今在国内,球星卡还不是一个挣钱的生意。
中雅图是NBA官方合作球星卡商帕尼尼(Panini)在中国的独家运营商,其总裁张福山曾对媒体表示,尽管Panini如今进入中国已有6年时间,但相关报道显示,其中国区的营业额非常有限,一直在亏损。
与美国人愿意花数十万购买球星卡的文化相比,目前国内球迷当中“卡文化”尚未建立,市场仍处在开荒时代,培养球迷的收藏氛围还需时日。
在国内网络商城中,一张球星卡的售价在几十到上千元不等
虽然球星卡生意的现状,和体育大环境一样不算火热,但DAKA仍然信心满满。王超奇告诉生态圈,他们调查发现,球迷和卡迷的重合率并不高,因此在初期不奢望能够直接广泛覆盖到大众球迷,他们早期的目标客户会是深度球迷。
“美国拆球星卡的人多,也是因为深度球迷多,对于球星卡来说,在国内的发展也需要遵循这样的逻辑,”王超奇说道,“先让常去球馆的球迷看到、买到,然后慢慢培养周边的球迷,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而深度球迷也会有带动作用。”
“中国第一代卡迷都在30多岁,他们会把自己的卡传给下一代,让他们的孩子来参与到其中。”对于从96年就开始痴迷球星卡的王超奇来说,这一路走来的过程也令他感慨万千,如今CBA版权在手,颇有爱好照进梦想的意味,也开辟出了一片新的领域。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