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讯,对消费贷流入楼市,最近银监查得还真挺紧。
“愉见财经”听一个在某银行北京分行做个金的朋友说,他们行里对消费信贷余额超过20万的客户,现在都要盯着交能证明消费用途的发票、收据、转账凭证、合同、发货单等所谓资金用途“证明材料”。
而且对已经拿到贷款的客户,也要补交材料了。
基层行都行动起来了,可见银监会态度已然是明确的。《金融时报》记者张末冬打探到,银监会主要负责同志就加强消费信贷监管专门作出批示、部署,银监会各派出机构迅速行动,将消费信贷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作为监管检查重点,加大违规行为问责力度。
下面给各位盘点一下目前采取的三种监管方法:
一是开展风险排查。北京、广东、上海、广西、贵州等银监局迅速部署开展消费信贷资金流向排查,北京银监局要求重点关注“房抵贷”、借款人或其配偶短期内办理多笔业务、贷款发放后资金迅速回流、收入证明金额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等风险特征的贷款业务;广西银监局要求逐笔报告信用贷款超过50万元、抵押贷款超过100万元、信用卡分期付款超过30万元的资金用途情况。
二是加强规范管理。福建、深圳、广西、江苏、内蒙古等省(区、市)出台多项监管政策,重申监管要求;广东银监局明确要求原则上不发放金额超过100万元或期限超过10年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福建个别银行已将消费贷产品的自助提款额度由30万元降为20万元。
三是加大监管问责。江苏、上海、福建、重庆等银监局针对消费贷款用于个人购房首付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督促整改落实,部分银行也对违规挪用资金做了收回处理。
“愉见财经”这里给大家扒一扒银行的暧昧心态。
银监部门一查,貌似真相大白,发现多地银行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甚至出现消费贷变身“首付贷”的现象。可是开查之前,这些违规就真那么隐蔽吗?银监真没意识到——这头房贷被压缩了、那头消费贷跷跷板起来了,这之间的蹊跷吗?银行们是真那么无辜,都查不出自己客户在挪用消费贷款吗?
其实银行在进退之间,会有一种不会明说的见风使舵:哪种业务能大力发展、哪种业务要收缩谨慎,会看国家政策支持哪块市场,也看银监的风险预警发不发、检查力度大不大。
如果当地监管部门相对较频繁检查消费贷的资金流向时,银行们就会意识到这一块灰色地带要收缩,他们也会自上而下传达自查要求;但反过来,如果监管部门长时间不查,他们就会暗中默许一些灰色地带,借着“国家要拉动消费”的大口径来放款,并对受托支付和贷后的一些管控流于形式。
股市好了,包括消费贷在内的管道,资金难免会暗暗流向股市;楼市有机会,通过这些管道的资金又难免会暗暗流向楼市。狡猾的银行很会看脸色,看政策和市场的大风向,也看各地银监局的风险偏好是否改变、和窗口指导是否来临。
本期内容的最后,给大家解解密,说说消费贷是怎么流入楼市的。星石投资分析了消费贷为什么会流入房地产市场——这要从房地产的资金链说起。
以个人住房为例,房地产行业的一个简单资金链如下图所示:供给方是开发商,开发商需要找银行贷款盖房;需求方是居民,居民出于自住需求或者投资需求购买房屋。作为居民而言,买房可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全款买房;一种是贷款买房。贷款买房的资金可以分为首付和月供两部分,首付一次性付清,月供每月偿还,这个叫做住房抵押按揭贷款。
今年以来,全国不少城市一方面提高了首付比例,这提高了首付的金额;另一方面提高了房贷利率,这使得购房者更愿意去多付首付从而减少月供;第三限制了贷款额度、或是房贷放款速度明显变慢,购房者拿不到或是等不及银行贷款、或是等不及银行贷款,有的就寻求消费贷款的通道了。
星石投资分析称,一些人无力支付首付,这时便产生了首付贷款,即通过贷款来凑够首付资金。这种贷款很快被监管层明令禁止。
于是,消费贷、经营贷、装修贷等便有了流入房地产市场的动力,这其中又以消费贷为主力军,它一方面为全款买房者凑足房款;另一方面为按揭买房者凑足首付。从本质上而言,这就相当于变相的“首付贷”,变相的降低首付比例,变相的加杠杆。
消费贷流入到房地产市场有何危害呢?星石投资分析了两点:
第一是使得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大打折扣。因为这个资金来源的漏洞,前期限购、限贷、限价等调控政策的效果很可能大幅弱化,市场也会不断地自我强化地产预期,催生出更大的泡沫来。
第二是滋生更大的金融风险。在消费贷进入房产市场过程中,相当于加了3层杠杆。第一层杠杆是按揭贷款;第二层杠杆是以消费贷为代表的“首付贷”,相当于变相的降低了首付比例;第三层是消费贷ABS,即将消费贷款打包成资金池,在金融市场上卖出,从而获得资金,这部分资金又可以再次用于消费贷。这三层杠杆加剧了楼市金融风险的积累,严重时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数据也透露着端倪。今年以来短期消费贷款增长迅猛。2015年底国内短期消费贷款规模为40804.52亿元;2016年底为49139.74亿元,增加了8335.22亿元;而截至2017年8月,短期消费贷款规模为61828.26亿元,较2016年底增加了12688.52亿元,大幅超出了去年全年的涨幅。
理论上讲,短期消费贷款主要用于居民的日常消费。但是与短期消费贷款大幅度增加相对应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从2016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稳定在3万亿上下,并没有因为短期消费贷款的激增而激增。这就说明,这些用于消费性质的短期贷款很可能被用到了其他用途上。
进一步分析这些资金究竟被用到了哪里?星石投资分析表示,居民资金除了消费之外,还有两条途径,一是实体投资;二是金融投资。观察数据可以发现,实体投资的增速保持稳定、外汇相对人民币在贬值、债券市场不太景气、大宗商品和股票市场成交量基本稳定,那么可能的资金流向只有房地产。根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测算,预计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款金额约3700亿元,估计其中至少有3000亿流向楼市,其中9成流入粤、闽、苏、沪、川、冀六个地区。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