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以来,IPO步伐的加快刺激了保险机构参与“打新”的积极性,其中资金雄厚的大险企尤为活跃。但网下申购门槛的水涨船高,以及获配比率的持续走低让“打新”只能算是个锦上添花的投资手段)
新股上市后连续多天涨停的无风险收益,对谁都很有吸引力。在“打新大战”中,投资风格素来保守稳健的保险公司近来频频现身,希望能通过“打新”来提高收益。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仅从新股发行网下配售这一个途径来看,从年初到10月12日,保险机构参与初步询价的共80348次,与去年同期的28620次相比有明显的提高,侧面印证了IPO步伐的加快实际上也刺激了保险机构参与“打新”的积极性。
今年9月份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据媒体报道,9月共有37只新股发行,从可统计数据来看,保险公司参与了其中33家上市公司的网下新股配售。其中,参与“打新”的保险资金涉及6003亿元,获配资金为7067万元,保险公司申购649亿股,获配731万股。
今年以来,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呈现出明显的上涨趋势。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8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5万亿元,较年初约增长8%。在“资产荒”时代,如此大体量的资金无疑面临配置难的问题,而“打新”投资由于能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也成为保险机构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
险资“打新”遍地撒网
2017年,不少IPO公司调高了网下配售参与者的市值要求,这使得资本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由于满足条件的账户数较多,在“打新”市场上更有优势。因此,诸如泰康、安邦、平安这样的大险企“打新”更为活跃。
仅以9月份新上市的公司来看,上述大型保险机构进入了多家上市公司的网下配售名单。其中比较扎眼的是泰康系资本。据媒体统计的数据,泰康系账户9月份申购新股资金高达3027亿元,获配资金达1144亿元,占了保险机构“打新”资金的一半。具体来看,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万能-团体万能账户进入了东珠景观、光威复材、祥和实业、建研院、天安新材等几十家上市公司的网下配售名单。安邦系资本在打新市场上也比较活跃。仅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产品一个账户就获配了金域医学、银都股份、赛隆药业等多只新股。
此外,一些小型险企,如幸福人寿等,也获配了东珠景观等多只股票。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按照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参与网下“打新”的风险较低。从以往公布的网下参与情况来看,具备条件的机构投资者,尤其是保险机构,基本都参与了网下新股申购。
《投资者报》记者据Wind资讯的统计发现,各保险公司在申购新股时并未表现出对特定公司或行业的明显偏好,这或许说明保险机构在“打新”时与大多数投资者一样,选择“遍地撒网”。前述幸福人寿的人士对记者表示,按照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新股发行定价的行业差异很小,而行业差异更多体现在上市之后的涨幅上,所以现阶段基本上采取全部参与的策略,未来再根据新股发行制度的变化而调整参与策略。
“打新”中签回报率诱人
险资之所以热衷“打新”,与“打新”收益率较高不无关系。浙商证券研报数据显示,近几个月以来,网下“打新”年化收益率一直处于波动上涨的态势。具体来看,按照1.2亿元的底仓测算,8月份,A类、B类、C类投资者参与网下“打新”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5.57%、13.04% 和3.98%。9月份,在同等条件下,A类、B类、C类投资者参与网下“打新”的年化收益率分别涨到21.58%、18.91% 和5.08%。
一般而言,险资属于B类投资者,因此以上述数据测算,保险机构“打新”资金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应该在15%~20%之间,相对于债券、基金等其他投资方式,“打新”收益相当可观。
虽然看上去很美,但这只是在1.2亿元最优底仓情况下取得的,当资金大大偏离这一数值时,整体收益率就明显下降。同花顺iFinD资料显示,以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产品这一账户来看,它申购了1500万股科森科技,动用资金2.8亿元,最终获配2500股。该公司股票发行价为18.85元,在上市之后,连续拉出6个涨停板,2月17日收盘价为34.24元/股,安邦财险在这一只“打新”股上浮盈只有约4万元。
“打新”收益贡献有限
不过,虽然“打新”的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其他投资,但对于保险公司的整体投资收益的贡献并不显著。因为“打新”收益对于整体收益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权益投资的总规模以及“打新”底仓的收益情况,两者结合才能评估“打新”到底对整体投资产生了多大的贡献。
《投资者报》记者观察到,由于有越来越多的资金热衷参与网下“打新”,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网下申购平均获配比例有所下降。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网下申购的平均获配比例为0.14%,而去年同期这一指标为0.93%,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说明网下“打新”的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了。
具体到保险资金上,今年9月份的数据显示,参与“打新”的保险资金涉及6003亿元,而获配资金仅有7067万元,获配比例仅有0.01%。由此可见,“打新”对保险公司整体收益的贡献率是非常有限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