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钢铁电商进化论:从疯狂到理性,接下来重新洗牌)
2015年被定义为产业互联网元年,这一年,资本方盯上了B2B,传统产业开始觉醒,在“互联网+”的概念下,演化出了诸多新模式。此后的两年间,以钢铁电商为起点,不断爆出传统产业电商融资新高的话题。
2017年,钢铁电商回归理性。需要回答的问题仍然很多,钢铁电商在整个钢铁行业中扮演何种角色,对传统的钢铁行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热电商、冷思考
三年前,当业界都在为钢铁电商的迅猛崛起而狂热,电商功能在迷醉之中被夸大了,电商对于整个钢铁行业来说并不是颠覆式的革命。
不过,在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看来,对钢铁电商应该“热电商要冷思考”。
陈雷鸣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钢铁电商是一个“钢铁+互联网”的工具,可以快捷地汇集资源,但这一把“双刃剑”,不能过分夸大电商的功能而忽略其植根产业链和服务产业链的根本。
近几年,我们一直强调“钢铁+互联网”,不管是钢铁生产型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首先要具备深耕钢铁行业多年的经验和实力,拥有自身品牌、渠道、资金、技术和人脉等一系列资源,然后再借用电商工具,促使企业发展并实现转型升级。也就是说,当企业足够强大、做得足够好并且成为武林高手的时候,再手握一把“宝剑”,自然可以行走江湖。
比如,欧冶云商、五阿哥、天物大宗等钢铁电商平台都是建立在钢铁行业多年发展的基础和积淀之上,借助电商互联网优势,实现资源整合、资金融通、信息发布、服务优化和效率的极大提升。
陈雷鸣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过去几年间,钢铁电商呈爆发式增长,业界有两种论调:一是很多钢铁电商平台夸大电商功能,认为可取代钢贸商;二是认为钢铁电商是对钢铁行业的颠覆式革命。陈雷鸣说,当时钢厂、钢贸商一下子掉进了“冰窖”。
2015年,陕西一家民营钢厂曾来北京找到陈雷鸣,讲述当时企业经营的困难情况,想通过电商改变命运。“当时我奉劝他,即便做电商也不能翻身,反而会陷进去。原因很简单,钢价低于成本价,电商如何盈利?”陈雷鸣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钢铁电商作为一个互联网工具,有优化钢铁产业链的功效,但说到底它只是工具,如同高速公路一样,并不适合每家都去投建,完全可借助于它达到目的。
他们的生意
在经过几年探索和发展之后,国内的钢铁电商已慢慢淡去往日的“冲动”,略显“成熟”和“稳重”,但除了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风云变幻的竞争格局,钢铁电商还要面对整个产业链上下游所带来的挑战。
欧浦智网总裁姚子平在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时曾表示,“把眼下要走的这一步迈到极致、迈到最好,也就是把智能仓储加工和信息化这一核心能力做到极致,通过把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嫁接到传统行业上去,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持续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把产品和服务不断地衍生和扩大,到时就会发现路子越打越开,各类资源会自发聚拢过来,各方供应链参与方也会形成一个极大的粘性,有理由相信,一个新的充满生机的平台和生态圈就会水到渠成。”
当业界还在猜测这家背靠两棵“大树”的钢铁互联网电商五阿哥正在做什么以及未来如何发展的时候,今年刚刚继任五阿哥CEO的苗峰,在接受经济观察报独家专访时曾对五阿哥的发展定位、当今钢铁电商发展格局等诸多方面给予了明确独到的阐释。他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五阿哥不会卖钢铁,也不会买钢铁,更多还是基于网络基础以及我们‘10万+’的钢贸商及钢厂,加上线下物流体系来运营,用心做好服务。”
“这或许是由于它是阿里巴巴和五矿合资的原因,公司一半的基因里流淌着阿里的血液。如果不做平台,就违背了五矿和阿里成立这家公司的初衷。尽管当前模式暂时没有爆发,但我们仍然坚持平台模式。”苗峰告诉经济观察报。
苗峰此次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是其就任五阿哥CEO近半年以来的首次发声,并且是首次明确表态五阿哥钢铁电商平台的性质和战略定位,这与找钢网、钢银等其它钢铁电商平台的“打法”明显不同。
对于找钢网的发展,其一举一动现在都备受产业互联网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关注。这家估值近百亿的公司,2016年的找钢网成为国内首家宣布实现盈利的钢铁电商。现在,对“不缺钱”的找钢网,业内关心的已经不是能否上市,而是究竟何时、以何种方式上市。化工B2B平台“奥凯大宗”创始人白睿说,找钢网是B2B和产业互联网领域的风向标,若成功,对整个行业都是一个极大提振;若失败,对整个行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是巨大打击。
找钢网创始人兼CEO王东对找钢网的下一步规划、对产业互联网未来的判断、找钢网在后半场的具体打法等,这些既实际又模糊的东西一直吸引着创业者和投资人。他在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时透露,找钢网正在积极争取上市,虽然现在符合了申报条件,但还有点早。
王东说,找钢网还要不断地扩展网点,把系统及各方面管理做得更好,运营做得更牢靠,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在平台打造上,我们做得比较成熟,但也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和钢厂不存在竞争,我们是钢厂的合作伙伴,因为任何行业都需要零售,除非钢厂也在做第三方电商平台,但钢厂只能做第二方电商,那和我们就没有竞争。今后我们与欧冶云商也有合作的可能。”王东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在他看来,做钢铁电商必须接触到自营环节,如果不接触钢厂,就没有意义。能否做好钢铁电商,取决于你为别人负的什么责任,呈现什么社会价值。
“80后”白睿已经在钢铁行业走过了18个年头,熟悉的人都称他为“老白”。去年10月,在离开钢银一个月后,他创办了化工行业产融结合的供应链协同服务型平台——奥凯大宗。在上海钢银电商的三年,白睿担任公司“总舵手”,将公司发展到新三板挂牌,被誉为钢铁行业最年轻的领军人。他所开创的“融资+寄售”模式很有特色,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就交出了一份颇为靓丽的成绩单:2016年钢银电商平台实现营收410.96亿元,同比上升94%;净利润1825万元,2015年同期为-4.4亿元。
“互联网很神奇,往往能给其所接触的行业带来一种趋势与革命,钢铁电商发展至此,已经是没有任何一方的退出就能阻碍它的发展,我们做好了在钢铁电商大潮涨起的时候站在潮头的准备。”2015年3月白睿在上海钢银新兵训练营里讲的这段话,现在读来仍颇有前瞻性。
白睿曾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对我个人来讲,我占领了一个新的互联网制高点,是用‘高频’打‘低频’,具备了新优势。同时加上整个产业背景和投资,我们会成为这个行业的翘楚。”
钢铁电商的远方
今年上半年,国内钢价一路狂飙和震荡上行,身处钢铁产业链供应端的钢铁电商们无疑是这一轮钢市之春的受益者。一些钢铁企业家发出这样的感慨——此轮钢市之春能够持续这么久,是整个钢铁行业近20年来从来没有过的。
在钢市红利争夺战中,钢铁电商们自然也不会缺席。
陈雷鸣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现在钢铁电商还在起步阶段,正在寻找适合其自身发展的盈利方式和新的突破,这对电商发展和平台建设是很有利的。电商平台前期投入很大,与钢铁产业链的融合和有效衔接,也有待磨合和打造。与去年相比,今年钢铁电商的发展势头要更好,一些电商平台能根据自身特点、地域优势和产品品种优势找到盈利点并最终实现盈利,还是很不错的。”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主任、高级分析师张周平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从营销角度看,今年上半年钢铁电商总体表现还是不错的,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比去年要更好、更乐观。”
一年多以来,钢价持续上涨为钢铁企业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对钢铁电商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无疑会是一种挑战。“钢铁电商比较依赖传统钢铁行业,它创造不了增量,线上电商平台是争夺线下的市场份额,而钢铁电商就是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钢材滞销的背景下才应用而生的。赚价差是最传统的一种方式,未来更多的盈利模式是在供应链金融上能不能赚钱,所以大型钢厂做电商应该有更大的优势。”张周平说。
兰格钢铁电商总经理宋春雷告诉经济观察报,现在国内钢铁电商各家有各家的运作模式,整体上在往前发展,但目前不利的因素是压减产能后,钢厂、钢贸商盈利很好,不会依赖于电商渠道,所以对电商的重视程度也在降低。
陈雷鸣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钢铁电商模式不外乎三种——撮合、自营和寄售,其实近几年模式并没有太多变化,不管是哪种模式,最重要的是效率能否提升、供应链能否缩短;电商平台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提供信息发布、集中采购和物流配送等综合性服务,而线上线下交易只是其综合服务功能的一个板块。未来在行业转型升级中,钢铁电商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钢铁电商在优化产业链、整合资源以及提供综合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仍不容低估。
在陈雷鸣看来,未来钢铁电商市场可能会出现三种形态并存的局面。其一,对于全国性的综合性钢铁电商平台,可能最终会形成两三家,要么是相互之间股权合作,要么是形成“三国鼎立”、独霸一方的局面;其二,对于区域性的钢铁电商平台,尽管体量小,但在本地区根扎得较深,市场基础很牢固,所具备的渠道优势和客户优势强于其它电商,当然也不排除其被全国性平台兼并或进行股权合作的可能;其三,未来垂直电商平台也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在某个专业品种方面具备非常强的优势,所以它也可以活得很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