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疯狂”的共享汽车融资再升温:大赢家是传统车企?)
共享汽车的“入局者”又添新成员,新创汽车企业威马汽车在9月25日发布了智慧出行品牌,这个领域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
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内,“共享宝马”、“共享超豪华车”等一系列新闻事件让共享汽车的话题不断升温。据普华永道思略特管理咨询公司预计,未来5年,共享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将以超过50%的增幅继续发展,到2020年,其整体规模有望达到17万辆以上。
尽管当前共享汽车受到各方关注,但其盈利难题却始终困扰着经营者。以一辆奔驰Smart为例,用某租车软件租行10公里仅需33.8元,和出租车相差无几,低廉的“共享”价格让共享汽车的盈利前景并不明朗。
“现在,车企和互联网公司都在布局 共享汽车 。车企将此视为未来汽车发展产业链条中的一环,而互联网公司只是单独的平台运营,成本与盈利压力相对更大。”微租车创始人兼CEO杨洋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共享汽车开始“疯狂”
“近期,我们正在准备新一轮融资。”9月26日,共享汽车平台驾呗总裁徐征鹏向记者透露,“与之前的融资相比,这次的融资规模要更大一些。”
融资规模的大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共享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今年8月8日,交通运输部、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分时租赁发展”,将其纳入城市交通出行体系,并要求各地政府部门建立健全配套政策与措施。
该《指导意见》发布后,共享汽车迎来了一拨融资潮。包括驾呗、环球车享、盼达用车等共享汽车公司都在启动融资。
事实上,共享汽车行业早在几年前便已经存在,然而其发展一直相对缓慢,在融资、全国覆盖度、话题热度等方面都远不能和共享单车相比。
“共享汽车属于重资产行业,且盈利模式还未成熟,未来之路尚不明确,因此投资者也相对谨慎。”北京普伦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李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这一状态从今年开始发生改变。数据显示,仅2017年上半年,就有多家汽车分时租赁平台获得千万甚至上亿人民币的投资。比如,4月,TOGO途歌完成4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真格基金和拓璞基金共同投资;6月,一步用车获得上市公司多氟多(002407,SZ)1.35亿元人民币A轮战略投资;同月,Ponycar(小马用车)宣布完成1.5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惠友资本领投,华峰资本跟投等等。
8月,《指导意见》下发后,共享汽车公司的融资热情更加高涨,新加入者也越来越多。据了解,当前共享汽车的入局者中,大玩家不仅有宝马、北汽、比亚迪等诸多汽车厂商,也有上汽集团旗下的环球车享EVCARD、首汽集团旗下的“Gofun出行”、海航旗下的小二租车,以及新兴的互联网巨头滴滴等。
“淘汰期”将至?
尽管共享汽车公司的融资热情较高,但这种商业模式能否适应市场需求并获得盈利,一直是业内备受关注的话题。
“目前,共享汽车公司基本没能实现盈利。价格设立高,用户体验就差,不利于平台推广;价格设立低,就无法摊平购车、运营维护、产品研发等一系列成本。”杨洋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是说。
现在,不同的共享汽车运营平台面对的压力并不相同。据了解,我国现有共享汽车平台已达数百个,其中以途歌、一步用车、驾呗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占多数,同时也有北汽绿行、上汽环球车享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制造企业所推出的共享汽车项目。
在杨洋看来,相比之下,传统车企的共享汽车项目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与其整车业务相关。比如,车企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可以提高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时也可以让车企满足新能源积分、燃油消耗积分等法规要求,所以即使共享汽车项目本身尚处亏损状态,但其对车企的整体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共享汽车可看作车企整体业务链中的一环,像北汽的共享汽车项目对北汽的品牌传播与销量增长都有重要意义。”一位北汽集团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北汽旗下现有5个共享汽车项目,其中“绿狗租车”针对私人用户新能源分时租赁;“绿行”“北京出行”针对政府部门租赁用车;“轻享”针对二手车做三四线城市的新能源分时租赁;“华夏出行”则是传统燃油车的分时租赁。
与传统车企相比,互联网投资公司的共享汽车平台仅进行平台租车运营,无法与其他业务关联,面临的运营压力较大。
上述北汽集团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内部运营团队推算,共享汽车行业实现盈利恐将在6、7年以后,在此情况下,有几家互联网公司能否坚持到盈利期很难判断,“未来这类平台有很多会倒闭或与车企合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