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讯,为了“抢夺”被阿里巴巴等国内互联网巨头蚕食鲸吞的电子商务市场,亚马逊决定在中国市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招聘。
从互联网软件工程师到Alexa的设计师,亚马逊公司正在中国聘请数百名工作人员。
这家位于西雅图的在线零售巨头近期在LinkedIn上列出了900多个岗位,并且在其招聘网站上列出了400多个在中国招聘的岗位。这些职位既包括扩展亚马逊借贷计划的负责人、管理和获得内容的高管,还包括与第三方厂商就Alexa语音助手展开合作的一名硬件工程师。
除此之外,今年亚马逊还开始招聘人力资源高管,为位于北京的“共享服务中心”配备职员。在杭州新开设的办事处也正在物色更多员工。
亚马逊此次在国内大量扩充团队,很难不将其与国内电子商务平台,尤其是阿里巴巴的竞争联系到一起。在此之前,两家已经先在东南亚地区暗暗较量了一番,各自在该地区进行了排兵布阵,两家可谓实力不相上下,但是进入中国市场,主客地位就不太一样了。
虽然亚马逊对全世界的企业来说都是“怪物”一般的存在,其领导人贝佐斯甚至在前一段时间短暂的体验了一把“世界首富”的滋味,但是一旦进入中国这个庞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亚马逊却被竞争对手比成了“小角色”。
亚马逊在去年10月份在中国推出了其Prime会员计划,但在此之后,该计划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功。
根据华尔街日报提供的数据,2016年,亚马逊只占到中国在线零售市场的1.3%。相比之下,国内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分别以47%和29%的市场份额在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图片来源:BI Intelligence
阿里和京东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已经根深蒂固,这削弱了亚马逊在定价方面的竞争力,从而在竞争中赢得了大量的消费者。
除了国内老牌竞争对手几乎垄断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以外,造成亚马逊市场份额不足的局面的原因还包括其推出的会员计划和移动应用吸引不了中国消费者,这也是亚马逊在这场竞争中挫败的主要原因。
首先,Prime会员的好处在中国并不突出。
Prime会员提供的免费送货和价格折扣对中国网购人群来说已经见怪不怪,国内的电子商务网站无需办理会员也能享受到免费送货的服务。此外,由于政府的审查制度,Prime在中国也没有Prime Video,进一步削弱了该会员制度的价值。
其次,亚马逊手机应用的设计落后于国内的淘宝和京东等竞争对手。
对于国内网购人群来说,移动端是最常用的购物途径。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已经领先于全世界,2016年通过手机购物的消费者占到消费人群的66%,销售额达到4503亿美元,预计未来还会有所增长。因此一个好的应用程序对电子商务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相比于竞争对手应用程序的更加丰富多彩和节日化,亚马逊的APP则显得平淡无奇,从而减少了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
最后,亚马逊的“杀手锏”——向中国消费者提供海外商品——有些“杀气”不足。
由于阿里巴巴此前因打假力度不够影响了其在海外的声誉,亚马逊可能试图强调自己的“海外正品”来占领一部分市场。然而,进入2017年以后,阿里巴巴的打假力度空前提高,并且和京东都开始与著名的奢侈品品牌展开了合作,除此之外,它们还拥有自己的外国品牌专场,这很有可能会降低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优势。
如果亚马逊希望扩大在中国的业务,那么它首先应该调整的其移动应用程序和Prime会员利益,以更好地吸引中国消费者,因为“海外正品”不太可能成为其开拓中国市场的有力武器了。
尽管在中国市场面临强大的本土竞争对手和日趋成熟的中国法律法规,但亚马逊显然并没有放弃中国市场这块“蛋糕”。从其最近发布的招聘启事来看,除了电子商务外,亚马逊还打算在打造自己的中国内容团队,谈判本地影视节目交易。看来这一次,亚马逊是要将进军中国市场进行到底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