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有嘻哈》双冠军收尾,“温情局”的背后是什么?)
摘要: 收官后,这些身价暴涨的rapper能火多久?中国还能继续嘻哈吗?《中国有嘻哈》收尾,“温情局”的背后是什么
9月9日晚,上线了16周的《中国有嘻哈》迎来了总决赛,本以为在beef和diss大战交织了一整季的最后一集会有个了结,没想到的是,最后竟是在两名热门选手GAI和PG One取得“双冠军”的结果下为第一季温情收尾。
一、玩得溜的freestyle
《中国有嘻哈》火热背后,选手身价暴涨,广告商接踵而来,其商业价值正直线飙升。
一句“你有freestyle吗”,让吴亦凡和嘻哈风靡互联网。在这背后,《中国有嘻哈》成为今夏最火的现象级网综。
根据爱奇艺官网数据,目前共有11期《中国有嘻哈》,截至9月7日,《中国有嘻哈》累计播放量29.9亿,豆瓣评分7.2。在新浪微博上,相关讨论已达2494万条,阅读量超过58亿。
这部投资成本为2亿元的网络综艺,在2017年的这个夏天,改变了几位rapper选手的人生、影响了一些品牌的销量,可能也让存在中国近二十年的嘻哈音乐产业从此见到光亮。
艺人选手身价暴涨
《中国有嘻哈》节目的走火,不仅让嘻哈文化走向大众,也让参加节目的选手成为热搜榜首人物、大众明星,收入几何级上涨。
6月18日,还没火起来的嘻哈选手TizzyT在他微博中调侃,“我是有10万粉的人了,一人给我10块钱,我就是百万富翁了。”至今不到三个月的时间,Tizzy T的微博粉丝数量已飙升至223万。
无独有偶,小有名气的红花会成员PG ONE也从参加节目前的几万粉丝疯涨至359万,并多次登上微博热搜。自我戏谑“原来热搜被我内定”。
选手们的微博粉丝数暴涨,接踵而来的就是各种商业合作,选手们也顺理成章地开始了马不停蹄的通告、代言、录唱片。
作为吴亦凡口中的“王牌”,PG one被给予问鼎冠军的厚望,走红后接到了不少品牌代言合作的机会,例如为游戏《英雄联盟》、《大唐无双》、网易游戏等献唱嘻风格歌曲,甚至雅诗兰黛都找他代言口红。
据报道,曾经出场费1万元左右的他,现在一场商演的价格为25万元。
另一位来自重庆的热门选手GAI,一年前在重庆一场演出仅能赚到几百元,现在的出场费高达20万,同时,他与李玉刚合作推出了嘻哈风格的《天仙配》,专门为美团七夕活动宣传推广。
进入四强的唯一女选手Vava,商演价格也为20万元,与唯品会合作,创作了歌曲《我的新衣》。
支付宝也来凑热闹。8月1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发布了最新品牌广告MV《无束缚》,邀请到了被称为“华人说唱歌手中的战神”的欧阳靖和TT为其献唱。
掘金者纷至沓来
尽管爱奇艺在《中国有嘻哈》上投以巨资,事实上,很多人都知道,在第一期播出时,中国有嘻哈》并没有冠名,只有某酒类品牌一个赞助商。
第一期录完之后,其商业价值就显现出来了,嘻哈因此迎来了市场的追捧。
作为《中国有嘻哈》的冠名赞助商,农夫山泉提供了1.2亿元的冠名费,这与第一季《奔跑吧兄弟》1.3亿的冠名费不相上下。
农夫山泉自然也享受到了被选手用嘻哈的方式唱出广告词的待遇,由“商务范”的参赛选手孙八一献唱的“拼命,不如瓶维他命,维他命水,随时随地摄取维他命” ,节奏明快,令人过耳不忘。
随后,《中国有嘻哈》又陆续迎来了特约赞助的麦当劳、特别赞助的Absolut伏特加、独家音频合作的QQ音乐、小米科技等赞助合作商。其广告赞助费用足以覆盖2亿元成本,同时创下了网综第一季的最高销售纪录。
前不久签下吴亦凡做代言人的麦当劳,也集结了TT、PG ONE、小白、VAVA等一批参加《中国有嘻哈》的人气选手推出广告片《我们的嘻哈食光》,从官微转发量来看,营销效果不错。
实际上,《中国有嘻哈》还意外地让潮牌Supreme走红。Supreme并不是节目的赞助商,因为吴亦凡在节目中多次穿着该品牌服饰,8月下旬百度搜索中supreme一词的频率明显增加。新款的Supreme与LV的合作款,在吴亦凡穿着亮相后,同款价格被哄抬到13000多元。
二、内容虽小,如何换来口碑大爆破?
毋庸置疑的是,这档节目的成绩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预期。纵览全局之下,这样一个问题呼之欲出:《中国有嘻哈》为什么这样火?
创新形式和赛制,创新阵容和内容
如果要对这档网综做一个基本归类,那么它应是一档融合了“音乐”+“真人秀”的文化推广性节目。
按真人秀比赛来说,大多数rapper都是地下嘻哈音乐者出身,也包括部分偶像团体成员,在短短一季中它便打造出了14个不同的舞台场景,每集都在创造着不同的赛制逻辑。
用音乐来较量,三组兼具专业水准和大众响应度的制作人带领实力rapper展开较量,音源收益在三大音乐合作平台上独占鳌头;以真人秀水准来衡量,其超过100台的机位真实记录着幕后台前的每一瞬间,素材片比甚至高达2500:1。
始终keep real和圈层情感共鸣
胜利时的得意张狂,忘词时的满脸绝望,累到哭,紧张到吐……他们表现真,我们则在围观他们的真。能够直率地表达这些态度,才是所有这些说唱者价值观上的制高点——real(真实)。
一点资讯日前发布的《中国有嘻哈兴趣阅读大数据报告》显示,29岁以下“嘻哈粉”占据了3/4以上的粉丝席位。嘻哈用年轻人的语境,讲述年轻人的故事和心理,契合着年轻一代的娱乐方式和精神状态,因而他们的潮流态度不断受到80、90乃至00后的追捧。
他们求新求异、追求个性,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在时刻引发着年轻一代的共鸣。这是当下很多选秀和真人秀最缺乏的,然而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团队高配实力和超级资本投入
一方面,《中国有嘻哈》囊括了包括《中国好声音》前三季制片人陈伟、《蒙面歌王》总导演车澈、《奔跑吧兄弟》前总编剧岑俊义和《跨界歌王》总导演宫鹏等在内的超高配策划团队。
另一方面,据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博士透露,平台对《中国有嘻哈》的投入已达到目前网综投入的最大体量。
垂直细分综艺和差异化定位
嘻哈文化——这是《中国有嘻哈》切割的一个大文化圈层。而嘻哈文化中所谓的RAP或者嘻哈音乐只是在这个圈层中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其中还包括DJ、篮球、潮牌、滑板、B-BOX等。
将嘻哈音乐从嘻哈文化中细分,将RAP从广义的流行音乐范畴剥离,再通过噱头、热度和爱奇艺在自制网综领域差异化的内容定位及其精良制作,《中国有嘻哈》的快速走向主流平台和大众视野显然有迹可循。
三、直播就为了圈钱吗?
然而热度与争议并存。
有网友总结《中国有嘻哈》制作团队罪状包括:赛制混乱、抢钱无度、注水严重!
我们重点说说备受争议的直播投票环节。
《中国有嘻哈》8月31日的直播投票环节播出后,引发网络热议,甚至有“为冠军众筹100万奖金”、“在开学前赚小学生钱”的调侃。但事实上,爱奇艺真的只是“圈钱”这么简单吗?
正如《中国有嘻哈》总导演车澈在复活赛上的打趣:“小夫们,你们太天真了,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
是的,天真的小夫们,爱奇艺的野心远不止你所看到的。《中国有嘻哈》这个网络综艺为爱奇艺带来的商业价值远远远不止100万。
《中国有嘻哈》在网络上引发“口诛笔伐”,是由其8月31日总决赛直播投票环节引起的。这场直播的槽点很大一部分在于,时间上越过赛程,让比赛进程在时序上出现了混乱。决赛直播中出现的四强选手“PG One、艾福杰尼、GAI、JonyJ”中的Jony J为复活选手,而复活赛的部分却是在9月2日播出。
再加上直播的内容仅为“四进三”这个部分,而最后的冠军结果是通过录播展现和内场投票决定的,意味着粉丝的投票只能决定前3强结果,所以就出现了类似“圈钱”、“薅羊毛”类似的抱怨。
具体来看,这场直播由爱奇艺及其旗下的奇秀直播、微博旗下的一直播3个平台共同参与,选手票数为3个平台数据累计加总,1票(一个道具)均等于0.1元。据此粗略计算,最后这场直播的投票收入为250万元左右(表1)。
接下来,3个直播平台的总收入是按一定比例从250万元的投票收入提取的,而已经被抽成的投票收入还需要被3个直播平台来瓜分,也就是说,最后爱奇艺在直播部分的实际收入会低于250万元。而《中国有嘻哈》光广告冠名费就高达1.5亿元,更不用提其他广告赞助费。那些吐槽爱奇艺靠直播为圈钱的小夫们,似乎也太小看了爱奇艺的野心。
问题来了,既然如此,为何爱奇艺还要越过赛程、冒着被网友反感、吐槽的风险来做直播呢?答案很简单,吸引眼球。
直播的魅力在于,悬念大、突发状况多、能展现选手最真实的竞争状态,观众的观看欲望和快感也更强,而通过直播投票则能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所以,对于《中国有嘻哈》这档强调互动和结果的选秀节目来说,用直播的方式嵌入投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用户粘性,并能为爱奇艺的直播平台带来巨大流量和一定数量的沉淀用户。
有数据显示,《中国有嘻哈》直播当晚,有5200多万观众通过奇秀直播观看了选手个人秀环节,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600万。当然,直播中的收入可能更多还是来自于广告,广告的价值所依托的,还是直播所带来的巨大流量。
回归到爱奇艺的商业本质,其希望流量变现无可厚非,而直播投票的方式只是它对《中国有嘻哈》这个IP累积流量变现的一种尝试。
四、 超级网综风口到来
作为一档网络综艺,《中国有嘻哈》的首季冠名费已经接近或超过顶级电视综艺《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我是歌手》等现象级综艺的首季冠名费。如果能保持第一季的制作水准和热度,从几档综艺冠名费持续上涨的走势来看,其后几季的冠名费有望冲击综艺冠名费天花板。
随着节目的播出和大受欢迎,《中国有嘻哈》陆续迎来了农夫山泉、麦当劳、绝对伏特加、小米、抖音App等赞助商,在音乐版权方面则选择独家授予了QQ音乐。
2亿制作费用、1.5亿独家冠名费,用4-5倍于普通综艺费用制作的《中国有嘻哈》爆红,这背后所代表的,是随着用户逐渐由电视转向视频端,电视综艺发展放缓而网综高速发展,顶尖综艺制作人向网综。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