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金般的90年代:张近东和他的恋曲1990)
摘要: 谁又能预测到,在结束了黄金般的90年代后,张近东会迎接一场新的挑战,对手是来自凶狠的潮汕商帮黄光裕
这位长相酷似老牌男演员尤勇的亿万富翁坐在主席台上,看着那些比他小上30岁的年轻人蹦蹦跳跳——他在试着接受员工们的“放肆”:他们一声声喊着“牛逼”、“牛逼”,或者用一些来自亚文化的段子和招牌动作渲染气氛,而他正襟危坐,保持着礼貌式的微笑。
理论上,要让60后的他去真正领会90后的语言,其实并不容易,毕竟张近东不是张朝阳。
长久以来,他和他的亲密部下们竭力塑造着一种很“正”的形象,你在网上很少能看到有关张近东轻松诙谐的一面,更别说那些充满调侃的段子。王健林被称作岳父,马云是爸爸,李彦宏是厂长,刘强东有奶茶……张近东的气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接近于柳传志式的风格——权威,不怒自威,像是一个无比严厉的父亲。
正是因为有着强烈的反差,所以在今年的“苏宁之夏”上,当张近东唱起《恋曲1990》时,全场掀起了莫名的热潮。
1、
张近东应该会对1990年代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怀念——他的创业始于1990年,那一年唯韦的《亚洲雄风》唱遍大街小巷,周迅还在拍年画挂历,杨澜的《综艺大观》已经开播。
如果把时间拉长,你会发现,张近东的成功来得太快了,至少在财富的积累上是这样。
几乎就用了一年多时间,这个毫无准备的年轻人就有了令人不可思议的财富。1991年下半年,他跑去深圳,吃饭的时候一位供应商神秘地对他说,“现在百万富翁已经不稀罕了,深圳已经有千万富翁啦。”
听完这话,张近东没有吭声,只是默默地喝下了两杯酒——令他自己都意外的是,还不到29岁的自己,就这样已经跻身了全国千万富翁之列。
1991年,那时候企业界的风云人物是年广久、步鑫生、马胜利他们,史玉柱是在那个时候被记者追捧为“巨人”的,可他不知道的是,一个人一旦被别人捧为巨人时,离倒霉也就不远了——后来他开始设计他的巨人大厦,没想到的是,大厦建成之日,也就是他的失败之时。杨元庆已经进入了联想集团,不过只是一个部门的经理,俞敏洪还在当英语老师。
刘永行兄弟在1991年搞起了希望集团,不过一想到社会上对私营企业议论很多,就“感到压力很大”,跑到县委领导面前,申请“把这个企业送给国家”。
丁磊还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念二年级,而张朝阳还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士,这些毛头小伙子都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
跟着张近东的年轻人也发达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金明,在1993年,坐上了人生的第一次飞机,腰间配上了象征财富的大哥大,要知道这个体形巨大,像块黑砖头的东西,可得花上几万块钱才能买一个。
客观来说,90年代还是一个对财富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崇拜的年代。财富杂志副总编辑小理查德·科克伦1991年第一次来到上海,他描述说“整个城市只有大约一百辆汽车,而且没有一栋摩天大楼。”
那个时候,掌握财富钥匙的还仅仅只是小部分人,人们刚刚睁开眼看世界,许多人还在争论理想与现实,诗人是那个时代最受人崇拜的职业之一,如果你能一字不落地背出海子的《亚洲铜》,那一定会是饭局上的焦点。
直到1992年,邓小平开始了著名的“南巡”,“致富光荣”才真正被主流社会所接受,而马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鼓捣他的海博翻译社。
2、
和别人相比,张近东的90年代几乎是一个梦幻般的开始,但这并没有让张近东懈怠半分,他还是会毫不客气地批评属下,“他的声音很大,仿佛可以将屋顶掀起来。”跟随张近东已经快25年了的金明回忆说。
没有人会知道张近东为什么会如此地苛刻,他对细节盯着不放,员工稍有不对,他那被形容为“地动山摇”的吼声就马上来了。
事实上,一直到今天,张近东对细节的苛刻似乎从来没有放松过,据说2008年奥运会时,作为奥运火炬传递接力手的他,在私下甚至把跑步的姿势练了又练。
不过在电器厂商的眼里,那时的张近东仿佛就是台印钞机——从一家卖春兰空调的门市部起家的张近东,能在市场上异军突起的很重要原因是,他敢于向厂家提前支付大笔的预付款,从而获得非常好的价格和货源支持。
1994年年底,华宝、春兰、广东三洋是苏宁重点经营的3个品牌,张近东分别给了2个亿、1个亿和5000万的资金支持,而这些钱全都来自银行的贷款,张近东需要承担的利息就超过500万。
这样的豪爽、大气,并不是没有风险。“淡季打款”的订货模式就像是一场赌博,如果当年的夏天是“凉夏”,那又会有谁愿意走进苏宁的门店呢,毕竟大家都一样播着同一首《祝你平安》。
幸运的是,张近东的好运不断,几乎夏天每年都比往年热,而在普及了电视机之后,空调成为了老百姓最想买的家用电器,这个需求超过了洗衣机,而争相购车的情况则还要再过10几年才发生。
在摆脱了饥饿的威胁之后,中国几亿人口的市场,爆发出了令人振奋的第一波消费热潮。大家向往个性的生活,T恤衫上印着“烦着呢,别理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在1994年颁布,其中一章规定了“五天工作日”——法律详细规定了公民每周和每月的工作时长,并且对加班时间的报酬也做了严格的规定。
3、
关于预付款的模式,张近东并不是没有意识到问题。有一次,他给春兰一次打款5000万,身边的人夸张地回忆说,当他在支票上签字时,手竟然有些发抖,浑身大汗淋漓。
这就是90年代,一个空气中混杂着江湖豪气的年代,中国的商人们之间好像有一种兄弟般的感情,他们又都有着赌徒般的野心,坚信搏一把就能闯得出来。
但,转念想想,这又怎么可能呢?就像村上春树描述1Q84时那样——“周围的一切都在变,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崇尚利益的商业世界里,没有永远的朋友。
1993年,张近东和南京八大商场之间的矛盾公开。在一次公开场合中,当主持人报到张近东的名字时,南京八大商场的家电总经理选择了集体退场。
“当时我的感觉是震惊,第一次体会到商战的可怕,原本称兄道弟的人忽然那么对你——一般人很难接受的。”多年以后张近东回忆起这一幕,不知道语气会不会平淡一些,他那标志性的沙哑的喉咙,就是在那一年落下的。
那是真正的商战。
双方宣战后,谁都没有放过彼此,张近东接二连三在媒体上投放了一些赤裸裸的广告,比如他让人设计了一副“后羿射日”的广告,暗示苏宁可以把八大商场像太阳一样一个个射下来,后来又推了一则广告,广告上苏宁骑着一匹战马,挥刀把八大商场斩于马下。
那时候的张近东带着令人诧异的狠劲,可是很奇怪,他的转变也很快。几年之后的1999年,当苏宁从空调批发商转型做电器商场,准备在南京的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的淮海路上,开出苏宁电器的第一家门店的时候,在同样遭遇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的情况下,手下的人设计的开业广告语是“淮海战役在淮海路打起”,而张近东却悄悄地改成了“到今天的苏宁来看一看”。
1993年的苏宁是狂妄的,而1999年,在经历了家电市场的反复恩怨交恶后,36岁的张近东有了另一种的气度——从被家电厂商奉为座上宾,到被无情抛弃,再重回盟友关系,这一路的人情冷暖,或者只有张近东自己心里真真切切地清楚。
作为一个外界观察者,我们愿意相信这样一个结论:90年代的后五年,是张近东真正理解了商业真谛的五年。
这一定是和社会的进程是相关的,在1995年以前的10年里,有86%的中国人觉得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仅有4%的人认为他们的生活变差了”,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这样写道。
可是从那以后,认定“今不如昔”的人突然多了起来。“在城市里,大约六分之一的人感觉生活水平提高不大,另外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人感觉生活水平下降。”从这些精确的数据中,得到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是:1995年是中国人生活道路上的一个分水岭。
“短缺经济”失灵了。政府当年的统计报告说有600多种商品供大于求,朱镕基甚至干脆说,“没有不多的”。
空调电器也一样。批发生意一方面面临厂家的渠道重建,另一方面单一的产品结构和消费市场出现了不匹配——张近东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这远比和当年八大商场的竞争情况更糟糕,张近东需要面对的是对自己的革命,后来的故事成为了苏宁之后转型的力量源泉——张近东拍着桌子给自己的老伙计们下死命令,对内他用权威推动了转型,对外则争取了相对较好的发展环境。
这一点,和后来张近东在面对互联网汹涌的浪潮时,采取的策略是何其的相像。
4、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