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讯,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在各路资本的追逐下,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消费金融进入利润收割期
据证券时报报道,今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非常亮眼,其中有90%的企业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在被调查的10家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企业中,仅杭银消费金融1家仍然亏损,其他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同比均实现扭亏。
据称,以中国银行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成为了行业净利润冠军。2017年上半年,中银金融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25.73%;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192%。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从2008年至今一直在以较高速度在增长。2016年,我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了,占到了个人信贷的70%。
根据此前网贷之家研究中心的统计,2016年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势头迅猛,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盈利能力明显增强,不少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数据显示,截至到今年年5月17日,国内1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了2016年财务信息,从它们披露的净利润数据来看,其中有7家在2016年实现了盈利,总净利润高达20亿元。其中有4家公司净利润达亿元。
此外,从公司成立时间上来看,除了苏宁消费金融和杭银消费金融以外,2015年之前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均已实现盈利。并且数据显示,公司的盈利能力几乎与成立时间成正相关关系,运营时间越长,盈利能力就越强。
进入2016年后,消费金融迎来了爆发期。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创建金融消费公司变得更加有利可图,因而有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消费金融市场。然而,在消费金融领域狼烟四起之时,行业痛点也开始暴露。
在客户资金全部纳入第三方存管之前,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出现了反洗钱工作不到位的情况。
对疑似洗钱“视而不见”
据报道,有消费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员称,地方金融办在整改意见中要求该行业加强反洗钱审查。而多位消费金融平台人士透露,尽管大多数平台已经落实了政府要求的反洗钱审查业务流程,但仍有部分平台存在侥幸心理,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对疑似洗钱的做法“视而不见”,间接帮助了个人大额投资者利用他人账户进行投资,令反洗钱审查形同虚设。
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要求互联网金融平台要坚决打击非法集资、洗钱等互联网金融犯罪行为。我国的反洗钱法律法规要求所有金融机构都要获取、核实并记录客户的身份资料,如果将客户资金纳入银行第三方存管,或许能够有效减少这种反洗钱不作为行为。
传统银行在反洗钱领域比互联网金融公司更经验丰富,将互金平台客户的资金纳入银行存管系统之后,个别大额投资者在利用他人投资账户洗钱的行为将会受到管制。然而,单单是银行第三方存管并不能杜绝灰色地带,政府监管的进一步到位才能减少利用消费金融平台违法犯罪的通道。
有消息人士称,未来消费金融的监管将趋严,消费金融将迎来“挤泡沫”时期。
在网贷监管趋严之后,一些P2P公司将消费金融当成了避风港,纷纷宣布转型为消费金融平台,行业乱象丛生以及同质化问题为消费金融领域催生了更多的泡沫。
然而,消费金融终究不是简单的放贷生意,始终要回归到普惠金融的本质,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渐明朗,消费金融市场一定会迎来去除泡沫,发现价值的净化期。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