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讯,近两日,知乎大V事件成为互联网圈的讨论热点,作为重度的知乎用户,不妨也在这里凑个热闹,换个角度,谈一点看法。同时,也聊聊这件事情本身对理解互金监管多面性的一点启示意义。
事件回顾及大V们的诉求
29日,某知乎大V的一条微博引爆网络,大意如下,“今日头条2017年以来签了300个知乎大V,给钱,比普通白领工资高,优质的创作者被抢完了,知乎质量每况日下。”在知乎上,该问题被抛出后,引得一众大V用户作答,诉苦者居多。归纳下来,主要有三条:
一是知乎没有给大V合理的变现渠道,现在一万块钱(今日头条协议收入上限)就被挖走了,真是呵呵哒。
二是知乎对大V有意限流,十几万粉丝答个问题有时只有几个赞。潜台词便是,第一给不了钱,第二连名也不愿给了,让人心灰意冷。
三是社区氛围每况日下,爆照、编故事轻松得千赞,辛辛苦苦写干货反倒没人看,所以便有人戏言,知乎年入百万者比比皆是(编故事用户总是先给自己一个令人艳羡的职业和薪水),大V们真实收入怎么这么低,一月一万块就被挖走了?
在这个讲究内容变现的时代,优质创作者被挖角,本身不值得过分解读,也不必道德绑架。只是,对知乎而言,大V们的集体诉苦值得认真对待。推而广之,相似的事情在其他领域也有发生,不妨在这里一并做个借鉴。
就第一个诉求即变现渠道来看,知乎live、值乎等都可以为用户提供变现渠道,所以,知乎并非没有提供变现渠道,只是没有类似今日头条的流量变现渠道罢了(典型的便是答案下面接入广告,答题者按照流量分成,类似于头条文章的底部广告和文中商品功能)。至于第三个诉求,社区氛围问题,只能讲,这是用户群扩大后的必然结果,不过相比其他社区,知乎做的已经算不错了,当然仍有改进空间。
本文中,我们重点谈谈第二个诉求,即对大V限流的问题。
大V限流的内在逻辑,确保平台的知识社区属性不变质
所谓大V限流,最主要的表现便是大V的动态粉丝看不到,回答问题也罢,发布文章也罢,本来关注粉丝能够在首页动态栏看到,这也是用户关注大V的本意,但事实是,很多粉丝根本看不到,除非专门跑去大V用户的个人主页。这便出现了大V们抱怨的,别看几万粉丝很光鲜,辛辛苦苦写的答案,一样只有几个赞。
知乎官方一直否认限流的存在,但无论从线上大V们的倾诉还是线下一些大V朋友的交流会看,事实上应该是有的。怎么看这件事?我认为从社区整体生态健康的角度来看,适当对大V限流,可能并非坏事。
网络社区本来就具有天然的网络效应,流量向少数大V集中,后来者居上的机会便越来越难。结果只能是用户层的两极分化,明星大V们在上面嬉笑怒骂,无数粉丝小透明在下面围观转发,大量具有内容创作实力的中间层用户会流失。对社区而言,长此以往,最终的出路只能是变成一家媒体平台。毕竟,媒体更适合单向传播,大家观看、评论、转发就好,不必进行创作。微博的二次崛起,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开始聚焦媒体属性。
再看一个例子,想想2015年前后优秀的内容创作者为何开始加强运营今日头条,除了千人万元覆盖的少数群体外,大多数人都是微信公号新手,错过了公号涨粉的最佳时间窗口,网络效应强化,涨粉艰难,若粉丝不多,辛苦写篇文章只有个位数阅读。而在今日头条上,依靠机器算法推荐,摆脱了粉丝数的桎梏,新人也能轻松收获上万阅读量。当然,机器推荐的弊端也显而易见,让很多做号者钻了空子,真正的优质创作者依旧只能喝口汤,这是后话,便不讲了。
回到知乎,无论如何多元化布局,知识社区都是其不容有失的基本盘。若放任大V用户在网络效应下的自我强化,流量向少部分人集中,中小V便少了很多成长空间,流失到其他平台只是时间问题。果真如此,知乎也只能转型为一家媒体属性的社区,因为靠少数大V根本无法维持知识社区的定位。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知乎用户中关注数超过1万的大V大概4000人左右,既便这4000人个个是行业翘楚,又能贡献多少优质内容?更何况,在这个变化加速、强调终身学习的时代,新产业、新模式、新知识层出不穷,若没有新鲜力量的动态补足,必然落后于潮流,又谈何知识社区呢?
一定时间内,流量是有限的,把有限的流量从大V那里收回来一些扶持更多的中小V,才能建立可持续的内容生产生态。当然,任何政策最怕一刀切,对大V限流,可以限“嬉笑怒骂”之类的内容,用心生产的优质内容,仍应大力扶持,精细化的管理一定要跟上。
换个角度看互金监管
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不妨回到互联网金融领域,我们来开个脑洞。知识社区要建立可持续的内容生产生态有必要对大V限流,互联网金融要搭建完善可持续生态,何尝不需要对超级大V限流呢?
政策层面,无论是小额普惠定位的明确,还是“探索将规模较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对其进行宏观审慎评估,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窗口指导,既是防风险,也是适度限制超级大V,为中小机构提供更多的空间。
具体来看,第三方支付领域,2016年相继出台单一账户交易笔数和限额的限制,推动网联平台的上线,为账户联网互通埋下伏笔,利好中小支付机构。理财领域,强力限制大额标,下架交易所合作理财产品,明星宝宝理财产品余额也一降再降。消费金融领域,收紧场内消费金融ABS发行,对巨头热衷的联合贷款模式进行关注等。
互金领域为何也要对超级大V采取限流措施呢?原因还是在于网络效应,若不限制,则中小机构空间会受到挤压,谈何生态的建立。
2013年以前的金融业务,以线下物理渠道为主,只要有网点便有业务,网络效应并不明显,大中小微型金融机构相安无事,金融生态相对健康可持续。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银监会数据表明:
“截至2015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33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民营银行、859家农村商业银行、71家农村合作银行、1373家农村信用社、1家邮政储蓄银行、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0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1家中德住房储蓄银行、68家信托公司、224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47家金融租赁公司、5家货币经纪公司、25家汽车金融公司、12家消费金融公司、1311家村镇银行、14家贷款公司以及4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截至2015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4262家,从业人员380万人”。
互联网金融领域,业务依托于场景,且主要在线上完成,便容易产生网络效应,形成超级大V。支付领域大V效应已经比较明显,互联网支付牌照100多家,大家知道的有几家?活期宝宝理财天然与支付账户捆绑在一起,也已形成大V效应。P2P理财领域,受制于资产端的非标准化获取渠道和风险偏好的差异化,网络效应倒不明显。
从这个角度来解读互联网金融监管,属于新的视角,但其实各行各业都在这么做,否则如何解释《反垄断法》的出台呢。那么,为何互联网领域没有限制大V呢?一则是互联网生态复杂的竞合关系,二则是互联网巨头的产品基本都是免费,三则是理论总是落后于实践。而金融不同,金融业务并不复杂,金融产品也并非免费,同时金融又是国之重器。
最后,我们不妨以《反垄断法》的第一条作为结尾吧:“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