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讯,未来谁覆盖的实体经济领域更宽广,谁凝聚的大数据更丰富,谁的算法更为精准,谁就会成为最好的“金融+互联网”平台。
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获批,随即迎来了质疑声。8月21日,百信银行筹备组收到中国银监会核发的批复函,获批开业,这标志着全国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落地。然而,这家以中信银行和百度为发起人的直销银行,尚未开业却已质疑先至,矛头指向第二大股东——百度。
曾在医疗搜索领域饱受诟病的百度,此次联手传统银行以期打造“O2O”和B+B(银行+商业)模式的智能普惠银行,可信程度成为了部分网友指摘的对象。
事实上,百信银行遭部分公众质疑,确在情理之中。不过,百信银行是百度与中信银行合作在银行互联网化领域的战略布局,与之前的医疗搜索是两回事。与其说是互联网巨头的业务拓展,不如说是银行业与互联网对接的试验田更为恰当。对于业界而言,“百信银行们”能带来怎样变化,才是最为关注的话题。
BAT都已拥有银行场景
互联网时代,金融和其他产业一样被深刻重组。各种变革不可或缺,一是为了对应实体社会的现实诉求,包括实体经济融资难、对以往信用记录空白人群的覆盖等;另一方面,则是为完善金融互联网化的制度设计,推动更多实践探索案例。
不过,互联网与金融如何结合,却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场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行业来看,BAT目前都已拥有银行场景。腾讯有微众银行,阿里有网商银行,早两年成立的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是银行互联网化的“1.0版本”,但在几年探索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包括缺乏传统银行的成熟风控及其他监管流程,以及从零开始导致资源拓展投入庞大。
直销银行算是另一种路径。其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北美及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因其业务拓展不以实体网点和物理柜台为基础,具有机构少、人员精、成本低等特点,也被称为互联网银行。
对于百度,纯粹的互联网银行模式被证明存在诸多发展瓶颈,百信银行则试图打通中信银行的众多现有产品和服务,以及全国营业网点,将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直接对接,将银行积累的业务和资源融入到互联网金融业务中。至此,业界普遍认为这是“银行+互联网”的下一风口。
事实上,无论是作为领头羊的BAT,还是创业型互联网金融公司,都逐渐发觉互联网对于金融机构的影响,更多来自于技术赋能,也即“Fintech”。这便涉及第二个战场制高点:数据。
毫无疑问,所谓“银行+互联网”,不仅仅是银行业务与互联网运营的简单对接,而是采用与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生活方式相称的服务方式和盈利方式,构建创新型的商业模式,最终实现交易与数据的双向闭环。
如此看来,百信银行将百度的算法平台切入到中信银行的核心业务运营领域,实则是在抢占大数据资源。通过智能技术系统,以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体系,扩展服务场景,形成多源头的数据库,从而训练后台系统的自我学习能力,优化算法及智能推荐引擎,为接下来的个性化产品及其他服务推送提供支持。
覆盖实体经济程度决定成败
事实上,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对社会关系和资源关系的重构,都将深度改变金融行业的形态及经济的发展方式。“银行+互联网”是否可行,百信银行们能否成为下一风口,目前尚待观察。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未来谁覆盖的实体经济领域更宽广,谁凝聚的大数据更丰富,谁的算法更为精准,谁就会成为最好的“金融+互联网”平台。包括银行在内的传统金融业沉淀了海量数据,技术对金融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将会进一步凸显。未来无论是直销银行,还是其他形态的银行,都须顺应这一趋势。
随着互金行业洗牌加速、业务回归金融本质,互联网金融机构借助传统金融优势业务下沉到长尾市场成为必经之路。在互联网金融的迭代升级,为金融机构精准捕捉用户多元化诉求,提供智能化的数据挖掘和算法优化上,新一代直销银行对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模式的改造或才刚刚开始。
不过,在风云变幻的今天,如何保证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在金融风控监管趋严的今天,外部又能允许多少次试错机会,对于“互联网+金融”的2.0版们,未来的路或许并不轻松。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