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讯,马云振臂一呼,小伙伴蜂拥而至。
近日,香港联交所一则公告引起业界高度关注。云锋金融拟与蚂蚁金服、新浪公司、巨人网络等7家公司,斥资131亿港元,收购美国万通香港和澳门的业务(下称“万通亚洲”)。
根据云锋金融披露的信息:公司及其他投资者与Mass Mutual International LLC(美国万通国际,作为卖方)签订了股份购买协议。根据条款,美国万通国际将获得79亿港元(约10.1亿美元)现金及8亿股云锋金融股票(每股6.5港元,总价值约合6.68亿美元),相当于云锋金融经扩大后发行股本的约24.8%。云锋金融则会直接持有万通亚洲60%的股权。
其他几家战略投资者的持股分别为:觅优国际有限公司(9.8%)、City-Scape Pte.Ltd.(7.5%,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私募股权投资部门管理)、蚂蚁金服集团(5%)、信晖发展有限公司(5%)、新浪公司(5%)、满亿国际有限公司(4.9%)和巨人投资(香港)股份有限公司(2.8%,巨人网络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将持有万通亚洲剩余的股权。
从收购价格来看,云锋金融以及巨人网络均披露收购目标公司100%股权的总对价为131亿港元,是目标公司于2016年12月31日的经调整内含价值3102.74亿港元的1.275倍,如果用市盈率计算,此次收购价约为11.7倍。
溢价收购的背后,是马云手握3张保险牌照的战略布局和“野心”。
手握3张保险牌照
云锋金融入局万通亚洲,马云成功拿下最值钱的一张保险牌照。
要理解这句话,先从云锋金融说起。
云锋金融成立于1982年8月4日,是一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财富管理、证券经纪、员工持股、投资研究等,董事会主席是虞锋。
根据公开资料,云锋金融的控股股东是Jade Passion Limited(55.42%),云锋基金旗下一家投资公司。云锋基金是以马云和聚众传媒创始人虞锋的名字命名而成,并联合一批行业领袖、成功企业家和成功创业者共同发起创立的私募基金。除马云和虞峰外,云锋基金的创建者包括马化腾、史玉柱、刘永好、沈国军等。
不过,集合了这么多“大腕”的云锋金融,2016年的业绩表现一般,公司营业收入4612万港元,净亏损3.17亿港元。
在厘清了错综复杂的股东关系后,来研究一下云锋金融此次收购的标的——万通亚洲。
万通亚洲是一家注册在香港的保险公司,授权于香港从事人寿及年金、投资相连长期、永久健康及退休计划管理的长期保险业务。
2016年,万通亚洲收入35.86亿港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是11.19亿港元。万通亚洲由万通国际100%持有,万通金融集团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是美国五大人寿保险公司之一。
在万通亚洲之前,马云手上已经拿着众安在线和国泰财险2张财产险牌照。前者正在冲刺香港联交所IPO,后者在进行并购整合,2张牌照都是通过蚂蚁金服参股、控股。
8月22日,蚂蚁金服有关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证实:“集团确实参与了收购万通亚洲的交易,关于资金来源等细节不方便透露。但蚂蚁金服不会参与万通亚洲的日常运营和业务决策,有关本次投资项目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内地拿一张保险牌照非常困难,尤其是寿险牌照。此外,在不鼓励海外并购的情况下,香港保险市场成为内地资本最佳选择。事实上,香港也有很多这样的资产可供选择。”
“马云通过云锋金融入局万通亚洲,不仅仅是资本运作,背后肯定有更大的布局和野心。”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其实,寿险牌照一直都比财产险牌照值钱,在拿到这张寿险牌照后,马云可以更好地整合手上资源。”
如何盘活手上资源
有了3张保险牌照,马云要怎么用?
公开资料显示:在签订收购协议的同时,云锋金融、蚂蚁金服、万通三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将于万通亚洲交割后生效。
具体地,云锋金融将为万通亚洲的母公司提供金融服务平台和渠道,经销美国万通开发的资产管理产品和服务,美国万通成员将成为云锋金融新产品开发的首选合作伙伴;云锋金融将提供金融服务平台和渠道,经销蚂蚁金服开发的资产管理产品和服务;美国万通成员将成为蚂蚁金服集团在美国的战略及非排他合作伙伴及寿险产品供应商。
此外,云锋金融、蚂蚁金服、万通将就保险流程数码化以及于保险产品风险选择和按风险定价方面使用大数据分析开展共同研究与合作。
蚂蚁金服上述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保险作为蚂蚁金服techfin战略下开放的重要领域,要做的是“保险科技”,未来将专注做技术,“用技术助力保险机构,以此更好地服务个人消费者和中小企业”。除“定损宝”外,蚂蚁金服已开放了车险分等技术,支持和助力保险行业实现转型升级。
在王国军看来:“互联网与保险有着天然的关系。保险,实际上是基于熟人、半熟人社会的一种信任关系。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我们逐渐进入了一种陌生人社会,这并不契合保险业的发展。互联网重新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和机制,并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
“除此之外,BAT拥有大量客户资源和数据,可以根据场景设计产品。”一家大型保险公司产品设计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未来,保险业的发展将基于各种场景开发和设计产品。”
资本融合趋势明显
在参与这笔交易的股东中,还有一家公司与马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就是巨人网络。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查阅云锋基金官网时发现,公司创业及投资公司名单中就有巨人网络。公开信息指出,巨人网络、巨人投资的董事长史玉柱是云锋基金创始人之一。
根据巨人网络发布的公告:本次交易完成之后,云锋金融、蚂蚁金服等其他股东可利用其各自的资源进一步提升万通亚洲的品牌知名度。因此,公司认为本次交易有助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快速落地。据悉,巨人网络将使用自有资金以增资形式注入巨人香港以支付本次交易的对价,如无法在协议约定的出资节点前完成对巨人香港的增资,则巨人香港可以通过境外借款等其他方式自筹资金。本次对外投资金额约占巨人网络2016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4.1%。
事实上,近年来,已经有多个内地资本在香港市场上“出手”。
今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大新金融发布公告称,完成出售旗下人寿保险业务之香港股份,交易对手为中国内地闽系资本泰禾投资;
3月,恒安标准人寿收购母公司英国标准人寿在香港的子公司——标准人寿保险(亚洲)有限公司,进军香港保险市场;
去年,九鼎集团斥资逾百亿港元收购香港富通保险;
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广核集团等内地大型企业设立的自保公司也在香港成立。
根据汤森路透的统计数据,过去3年中,共有21个、总价值约40亿美元的对香港保险公司的收购提议,其中有9个是由中国内地公司主导发起的。
“从中短期看,内地资本收购香港保险牌照将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随着一些外资撤出香港市场,给内地资本提供了收购的好时机。”王国军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香港拥有亚洲区内较为成熟的寿险市场,与万通亚洲相似的保险公司较多,它们都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充沛的现金流及较强的偿付能力,经过多年累积,已拥有资深的管理人和代理人团队。”
互联网人力资源公司社保通商保总监李霄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相比之下,香港保险公司的技术、管理经验更成熟。通过收购,内地资本能够更快、更好地理顺平台和资源。”
有一种观点是,随着香港保监局正式挂牌,内地资本可能希望通过在香港市场收购保险公司的方式,变相从香港向内地市场输送保险产品。
那么,在保险产品设计上,香港保险是否具备较大优势呢?
对此,王国军认为:“这种输送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也没有这个必要。其实,在产品设计,尤其是互联网保险产品的设计上,内地保险公司并不逊色,一些互联网健康险产品无论是费率、保额、保障范围都更有竞争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