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讯,零壹智库发布的7月份网贷行业月度报告显示,7月份网贷行业出现了单月借款人数超过投资人数的现象,这是自网贷行业在中国诞生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当月,活跃借款人数达到466万人左右,环比增长5.2%,投资人数453万人左右,环比减少1.0%。
从整个网贷行业来看,2017年上半年,由于大量平台加速开发小额资产,交易规模同比大幅增长的同时,借款人数量增长到645万,已经超过2016年全年活跃借款人;投资人则有830万,约为2016年全年的90.1%。特别是2017年3月开始,随着各大平台陆续对接大量小额信贷资产,借款人数量呈现迅猛增长,最终导致了单月借款人数超过投资人数的现象。
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网贷行业借款人和投资人走势单位:万人
至少12家平台借款人数超过投资人数
截至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贷行业累计交易规模超过4万亿,对应借款人约1350万,对应投资人约1800万人。
P2P网贷行业历年借款人和投资人走势
从具体平台来看,根据零壹数据统计,拍拍贷、小赢理财、PPmoney、你我贷、一起好、积木盒子等平台7月均出现了借款人超过投资人的现象。同时根据公开信息,已在纽交所上市的信而富借款人亦远多于投资人:截至2016年末,信而富的借款人和投资人分别为140万人和9850人。以上平台的共同特点是小额资产较多。
2017年7月借款人超过投资人的平台
除表中10家平台外,连资贷和生菜金融的借款人数量也已超过投资人数量,行业至少已经有12家平台进入借款人反超投资人"俱乐部"。表中10家平台来看,平均借款额最低的是一起好,为2184元。其次是拍拍贷,人均借款额为3202元,但人均投资额达到11.8万,可一定程度表现投资人的忠诚度。
值得注意的是,拍拍贷自成立来,借款人数一直多于投资人数,是行业里少数几个一直坚持小额分散的平台。根据其发布的2017年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拍拍贷二季度共帮助382万借款人实现了723万笔借款需求,单季借款人数超过2016年全年。综合一二季度业绩报告,拍拍贷在上半年总计促成1153万笔借款,借贷笔数大幅领先于行业。在借款金额方面,平台二季度1万元以下借款占比达到98.6%,3千元以下借款占比达到78.4%,相较于一季度的98.08%和70.98%均进一步提升。
近一年来,P2P人均借款额随着监管落地产生大幅下降。2017年6月活跃借款人数在220万左右,2017年6月网贷交易额约2357亿元,人均借款金额约为107136.36元。而在8·24监管细则发布的2016年8月,全国网贷行业整体交易额约为1,775亿,同期活跃借款人估计在146.9万左右,人均借款金额约为120830.50元。10个月人均借款金额降幅为11.33%。
小额资产竞争加剧催生借款人暴增
8·24网贷办法落地后,限额令随之生效,20万以下个人贷款市场挤满了竞争者。
在此背景下,网贷的平台转型之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明朗化,满足监管要求、争夺线下资产、吸引投资人是转型的核心诉求。在满足基本的网贷备案、银行存管、信息披露等要求的前提下,不少平台迈开步伐开始转型。部分平台向资产小额、分散化方向发展,如红岭创投、网信理财2016年开始这一举措,2017年上半年的典型代表则为转向消费金融业务的PPmoney、聚宝匯等。
与此同时,消费信贷和车贷发展迅速。据零壹数据统计,2017年7月网贷行业的消费信贷规模在343亿元左右,环比增长11.0%,占当月网贷行业(2,523亿元)的13.6%,占比较上月提升0.5%。零壹智库发布的7月份消费信贷交易额榜单显示,有13家平台消费信贷规模出现了明显增长,翼龙贷、一起好、爱钱帮环比增幅均在80%以上。
2017年7月网贷行业消费信贷排行榜前20位
截至2017年7月末,业内至少有450家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以车贷为主要业务,占正常运营平台数量(1539家)的29.2%。7月,P2P车贷规模约206亿元,环比增长了6.74%,同比增幅为49.3%。
从历史人均借款额与投资额来看,2012年至2013年,网贷行业人均借款额与人均投资额同步增长。2014年及以后,人均借款额逐年递减,2014年和2015年较为接近,2016年为19.6万元,2017年上半年为19.9万元;人均投资额则呈波动状态。
排除机构资金因素,人均借款额一定程度上体现平台资产的小额化。限额令下,越来越多的网贷平台将聚集于20万以内的个贷市场空间,借款人增长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