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讯,网联、银联究竟应如何分工?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保证四方模式的前提下,可以同时接网联和银联,还是只能二选一?一系列问题在等待答案。
再过一周的8月15日,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将开始向网联按计划切量,并于8月4日开始压力测试。支付宝和财付通是目前在移动支付领域所占市场规模最大的两大巨头,市场份额合计超过80%。
并不完全是巧合。8月4日,央行支付司发布红头文件,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切断直联银行给出大限:一是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二是,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将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的相关准备工作。该通知要求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协调。
2017年3月31日,网联平台启动试运行,成功完成首笔资金交易验证,正式接入央行支付清算系统。首批接入四家商业银行、腾讯旗下财付通和京东旗下的网银在线。腾讯和京东都在第一时间公开表示对网联的支持。据网联高层人士介绍,这两家机构在支持网联建设方面,也不遗余力。
三个月后,网联切量提速:当天财付通领跑,率先正式向网联启动业务切量,按照计划,网银在线、快钱、百付宝、支付宝、平安付、翼支付等7家支付机构紧跟其后,第三方支付接入网联进入倒计时。
网联注册资金20亿元,首期出资10亿元已经到帐。央行下属及相关的7家股东共计占股37%,蚂蚁金服和腾讯各占不到10%,其余股份由36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持有,比例不等(参见《财新周刊》报道:网联,不可能的任务)。
支付宝至今尚未向网联切量,据称是技术原因。财新记者获知,经央行有关高层找蚂蚁金服董事长谈话后,双方约定支付宝自8月15日开始按计划切量;在8月4日,也就是央行支付司前述文件下发的同日,启动压力测试。
在网联获得这一令箭之前,还有一件业内动态与此不无关系。
近期,银联北京分公司(下称“北京银联”)和京东金融推出的NFC(近场支付)新产品——京东闪付,对接了银行、银联、京东旗下网银在线,还有相关银行。
这一合作模式对银联而言,是一次重大创新。北京银联帮助京东闪付从线上走到线下,接入银联众多线下商户——目前银联境内外拥有近1000万台支持NFC手机支付的广大线下商户,以及银联“云闪付”线上商户;这相当于银联把卡基支付跃升账户支付:从过去十几年基于银行卡的受理网络,升级为也能接受基于电子账户为介质的支付网络。
此次也是银联第一次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账户直接纳入银联转接清算网络。
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向财新记者表示,“转接交易方面,京东原先就一直在和银联合作。在网联这边,京东坚决执行监管切断直连银行的要求,并已开始按照网联的计划向网联切量。这两家都是央行旗下的转接清算机构,都是四方模式,即连接发卡行、收单方、清算转接平台、商户。”也就是说,京东承诺将按照规定,把所有银联卡交易信息“透传”至银联系统,银联再把交易信息传给银行。
但这一案例仍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加上随后发布的央行文件,引发不少争议。
首先,京东旗下网银在线已经是网联的创始股东之一,网银在线为什么会有部分业务仍和银联连接?网银这样做,是否意味着其它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可以同时连银联和网联?那么网联存在的使命和意义何在?又是否会造成第三方支付机构新的套利空间?
其次,按照央行有关文件,原则上只要是支付机构发起的网络支付,都应走网联。但何为网络支付?是指支付技术还是支付场景?如果按银联只能走专线,网联走互联网支付,那银联的发展无疑画地为牢了。从支付技术看,银联一直也在推互联网支付的技术,只是进展较慢,又没有把第三方支付机构统一到银联的平台上来,才有了建设网联的必要。
如果从支付场景看,目前线上和线下有交叉,边界已经很模糊。过去几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主导的二维码支付已经从线上打通到线下,所谓的O2O(Online to Offline)。银联于2015年推出的“云闪付”系列产品包括银联版的二维码支付,也打通了线上和线下的边界。因此,按支付场景分配银联和网联的势力范围,也不尽合理。
再者,按照央行前述通知,网联平台处理的业务是支付机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
据此,银联方面提出一个新命题,认为要区分银行账户和银行卡账户。例如,支付宝或微信用户发起一笔交易,都用的是绑定银行的银联卡扣款,“这应不应走银联转接?”一位银联人士表示。按照卡组织的转接清算规则,转接银联标识的卡,应向银联支付品牌费。因为过去十几年卡组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铺设清算基础网络和受理商户等。过去几年,大量支付机构绕开银联直连银行,未向银联支付银联卡的品牌费。银联对此一直抱怨权益受到了侵害,至今无法解决。
一位央行支付司人士认为,“从规则上说,通过网联转接银联标识卡,需要银联授权网联,相当于银联把这部分业务外包给网联。”
网联有关人士则表示,每张银行卡都与银行账户相对应。网联转接的支付机构业务,在转接清算过程中用的是银行行号,没有触碰银行卡卡号,就是为了规避银联品牌问题,这是系统设计之初,央行和支付协会就充分考量过的命题。
央行支付司人士承认银行卡和银行账户可以是两个概念,但很难绝对分离。消费者一般都是先有户后有卡。有些银行成立的晚,或想省事。就没有单独给账户分配账号,直接用卡号,可谓卡、户合一。“比如个人银行存折,有一张对应的银行卡,但是银行卡一旦挂失,卡号变了,但背后对应的结算账户还是同一个银行账户。”
银行业对银联和京东的合作,看法也有分歧。据财新记者了解,已经有几家大行直接到央行告了状。不过,也有别的大行表示想加入合作,认为通过这一创新,银行能通过这一机制从银联获得透传的收付信息,可起到帮银行获客引流的作用。“现在线上流量那么贵,京东愿意给引流,银行为什么不要?”前述人士称。近年各家银行都在互联网转型,网金部和电子银行部也开始在线获客和放贷,拓展消费金融业务。
一位大行网络银行部人士表示,从技术路径看,“支付机构对接的快捷支付、网关支付等;银联线下主要对接的另外一套路径,即银联专线;而目前银行与银联合作的‘云闪付’走的是支付机构和银行的快捷支付通道。”
反对意见主要来自银行的信用卡和个人金融部门,主要担心此举会和京东白条(相当于支付宝花呗,是一款在线消费金融产品,类似于虚拟信用卡)打通,最终等于银联允许京东发行虚拟银行卡,动摇银行发卡的江山之本。
央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京东和银联这次合作模式下,对账户的限定条件较多,并不涉及余额支付,网银在线的定位还不能算是虚拟卡发卡机构,相当于只是京东让出了一个快捷支付通道。”
看起来,第三方支付的力量给商业银行、银联包括建设中的网联,还将带来无穷无尽的话题和漩涡。“说白了,市场先于监管再发展了,再拿旧模式和概念去规制,必将带来困惑和纠结。”有市场人士说。
一位大行电子银行部人士表示,既然银联和网联都是作为金融基础设施,“规则应界定清楚,尽早终结争议,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