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讯,8月4日,央行的一份文件在第三方支付市场引起不小骚动——从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支付业务都必须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尽管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于接入网联已有预期,并且也做了一些相关技术准备,但央行宣布的接入时间点还是比想象来得早了些。
此举一出,相关评论不绝于耳。一些观点认为,网联的横空出世,会阻碍第三方支付进行金融创新;另有评论称,此举会让银行失去备付金合作方身份。那么,果真如此吗?要理解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从网联概念谈起。
“网联”并非支付机构,而是清算平台,角色类似于银行间的清算系统——主要是在各金融机构之间办理资金调拨、划拨支付结算款项,并对由此引起的资金存欠进行清偿。
举例来说,如果张三欠李四8万元,李四欠王五6万元,王五欠张三10万元。在没有清算中心的情况下,三人间清偿债务非常复杂,需要让张三还李四8万,李四还王五6万,王五还张三10万。如果有一个清算系统,交易就可大大简化,只需王五还张三和李四各2万即可。
“网联”的出现,就是在各支付机构和银行间接入了一个清算系统,第三方支付机构只需接入网联,就相当于接入所有银行,无需和银行分别结算。对于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网联并不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所谓“网联动了第三方支付的奶酪”,其实并不确切。
事实上,此前各支付系统都是直接与银行连接,由于机构和银行众多,账户关联复杂,资金流向难以观测,这给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这种无序运作会让风险在无形中积累,为金融系统留下安全隐患。而在网联推出后,就可以为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标准服务,有效解决监管困难问题,为整个支付体系的安全运作提供保障。
网联的推出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笔者以为,大体为“几家欢乐几家忧”。
首先,相对大型的支付机构的利益可能会受到部分冲击,中小型的支付机构则可能由此获益。此前,一些大型支付机构由于业务量巨大可获得较大谈判力,能够在与银行合作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网联出现,支付机构与银行直接连接的优势不再,溢价也由此削弱;然而,由于此前支付机构对用户支付习惯的培养,网联的出现对各巨头利益能产生多少实际影响尚难判断。不过,此举倒是为中小型支付机构崛起提供了窗口期:网联不仅省去中小型支付机构与各银行建立连接的成本,大型支付机构的优势削弱,也意味着中小支付机构在竞争中能够获得更平等的位置。其次,对于银行而言,网联的影响则是多面的。诚然,一些银行会由于丧失备付金合作银行的身份而遭到损失,但同时,它们也可以通过网联获得关键资源。例如,更为详细的客户交易数据,这在大数据时代,对于制定商业策略是十分宝贵的。至于那些规模较小的银行,网联则可以让它们省去单独拓展线上消费业务、建立相关渠道的成本。
最后,银联系统可能是这场博弈中唯一的输家。毕竟,银联系统此前一直在觊觎接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而网联的推出意味着银联这一梦想的粉碎。
对消费者而言,网联其实不会对使用支付平台产生根本性影响。由于监管的介入,交易的安全性也将大大增加,前几年频繁发生的P2P和支付机构跑路事件应该可以得到有效避免。至此,网联之下,支付市场各方利益的重新分配也是目之所及,不过,影响终究利大于弊,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会因此而获得提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