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讯,贷款,购物,买单。
褪去层层外衣,消费金融剩下的,仿佛就是这样单纯的事情。
正是这件简单的事情,为众多投资人盈利,让一个又一个消费金融平台迅速崛起,意外带火了场景方,也养活了催收公司、大数据公司、中介平台等无数在这条产业链上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
逐利者冲往风口下的舞台,如今,消费金融已然锣鼓喧天。
接踵而至的,还有一股特殊的新鲜血液,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为消金企业增信,监管层“不鼓励”
“投资人信不过我们平台的兜底能力,但是他们相信保险公司的兜底能力。”北京某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透露,他们年初刚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准备开展履约险合作。
据了解,保险公司定义的传统履约险,一般应用于较大场景中,是保某一方的合同履约能力,常用于借款合同、融资合同等,而针对单笔贷款上保险,当某笔贷款的借款人违约时保险公司进行赔付的,是信用保证保险。
不过,目前业内并未对履约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做详细区分,“可能是大家对履约险的概念更熟悉,所以现在一般也将‘信用保证保险’称‘履约险’”。某保险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履约险在P2P领域出现较早,但在消费金融领域才刚入场。
“市面上签了履约险的现金贷平台,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一位上海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认为,买履约险主要是为了增信,有的资金方也会要求消金平台为借款人购买。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具体谁交钱并不重要。”
当借款人未正常履约还款时,保险公司按约定方式向现金贷平台的资金方赔付。如此一来,现金贷平台的坏账风险就部分转移给了保险公司。
“阳光保险、安心财险、太平洋保险等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做履约险,”但在履约险的主战场——P2P领域,监管层已对履约险作出规范要求。
6月19日,保监会下发了《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对保险公司网贷平台类业务进行规范,要求经营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上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应当不低于75%,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这也说明风险面前,保险公司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才能涉足履约险。
“今年4月份,某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参加完保监会的闭门会议回来,告诉我现在履约险不让做了。”上述上海现金贷内部人士告诉清流消费金融,此前,“这个保险公司给阿里和京东都出过履约险。”
“履约险现在虽然有一定规模,但还是收着做。”一位业内人士说,保监会不鼓励这类保险是事实。
“履约险对接的资产杠杆非常高,规模太大肯定会影响赔付率。保监会从来都没支持过,主要是防止保险公司过度背书。”
政策趋严,谁都不愿碰到监管的红线。那些以增信为目的,为借款人购买履约险的现金贷平台,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低调,只想“闷声赚钱就好”。
从“额外收入”变成“洗白”高利贷的工具
不同于履约险,另一种以寿险、意外险或健康险为主的常规险种,在线下消费金融市场已经进驻多时。
这种常规险由借款人购买,当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出现意外受伤、重病住院、死亡等合同约定的情况时,保险公司将按约定向消金平台的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金额,此类常规险中,有的还会对被保险人进行小额住院补贴。
李志安是某分期公司的一线销售,他告诉清流消费金融,“买单侠、捷信、佰仟、玖富超能、分期GO、炫分期、拿下分期、即有分期......基本所有的线下分期产品都会搭售常规保险。”
“每卖出一单,销售就有10元的提成。”李志安说。据了解,其他几家分期公司给销售人员的保险提成也在每单5-10元左右。
在提成的激励下,大多数销售都会尽力多卖一单保险。甚至,很多保险是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默认”购买的。
分期公司大多数是按贷款比例收取保险费用。一位马上的销售人员透露,与其他平台相差不大,马上搭售的常规保险费用,每个月收取贷款总额的千分之七,年化保险费率为8.4%。
但如今,对消费金融平台来说,搭售保险的意义,已远不止一份额外收入而已。在很多人眼中,它已经是趋避“高利贷”的利器。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对消费金融行业内“高利贷”现象提出整顿要求,服务费、管理费等名目不再名正言顺。
对此,有观点认为,一刀切的息费红线并不合理,许多被贴上“高利贷”标签的平台纷纷“喊冤”,认为当下消费金融各项成本太高,如果要求年化利率低于36%,则无法盈利。
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保险公司的加入,正好带来了一个规避政策风险的新“渠道”。
“现在保险公司已经在很积极地和消金企业合作,转变费用了。”一位知情人称,具体是通过借款人购买保险后,保险公司向消金企业返点,“这样就把费用洗白了,合情合理。”
也就是说,将部分费用转嫁到保险费上后,再由保险公司与消金平台约定返点,拉低消金平台明面上的各项贷款高费率,保险公司分得利益,消金公司借此“洗白”。
无独有偶。日前,已有媒体报道过部分P2P平台也在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洗白”。
“但这种手段只能通过意外险等常规险来操作,而不是履约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称,履约险要求保险公司承担其并不擅长控制的金融风险,一旦借款人不正常还款保险公司就要赔付,如果仅为解决消金平台的高息问题而配合做履约险产品,对保险公司来说风险过高,动力不足。
但如意外险这种常规险,当借款人出现意外,才会向消金平台资金方赔付被保险人的欠款,骗保的代价大,风险相对较小。
“这种常规险保险公司做得更久,风险把控能力更强。同时,也可以通过与消金平台合作获客,对保险公司来说是更有利的。”
那么,把费用转嫁给常规险就真的天衣无缝了吗?用保险费“洗白”的模式能坚持多久?
其实,很多从业者的心里都没有底,只是希望在下一轮洗牌来临之前,能够勉强过渡。
于是,有人观望,有人付诸行动。
结语
“保险+消费金融”的未来,在监管收紧的大环境下,就像风中烛火,摇摆不定。
一边是履约险举步维艰,一边是常规险在铤而走险。
也许新鲜血液的加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找到为消金行业注入活力的的最佳方式。
“保险+消费金融”不仅是两个企业的合作,也意味着两个不同的行业,在尝试着将优势互相结合,一旦成功,就可能产生出1+1>2的效果。
数据、获客、风控技术、资金、产品——还有很多个可能的方向,等待创新者去开启。
任重道远,但来日方长。
尽管大胆地创新,也请保留几分理性。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