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举进军线下零售!亚马逊137亿巨资收购全食超市)
以逾百亿美元收购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亚马逊挺进线下的步伐越来越大,本已投资线上业务的传统零售商会更头痛。
全食超市6月16日宣布,和亚马逊签署了最终合作协议,包括净负债在内,亚马逊将以每股42美元全现金收购全食超市,较前一日全食超市收盘溢价27%,交易总额达到137亿美元。
全食超市是美国最大的天然食品和有机食品零售商,亚马逊巨资收购该公司,标志其开始大举进军线下零售业。穆迪的首席零售业分析师Charlie O'Shea认为,亚马逊这笔交易不仅仅针对食品零售领域,意在整个零售业。
这对沃尔玛等传统零售巨头显然不是好消息,他们近几年大举投资线上日用杂货,推出了在线订购送货等服务。去年一些分析师开始质疑线上杂货送货的长期可行性,认为这些零售商在浪费资金。汇丰的分析师甚至称那是“皇帝的新衣”。
券商Nomura Instinet的分析师认为,亚马逊加快开拓食品零售业务证明其股价高涨合理,股价还有望进一步走高,将亚马逊目标价由975美元上调至1100美元,相当于在本周四收盘基础上再涨14%。
受收购消息影响,16日美股开盘后亚马逊和全食超市股价急剧拉升,全食超市的实体店竞争对手——美国三大零售巨头沃尔玛、克罗格(Kroger)和塔吉特(Target)的股价集体下挫。
盘中沃尔玛股价一度跌近7%,克罗格跌近16%%创三年来新低,塔吉特跌约12%。盘中亚马逊股价涨逾3%,收涨约2.4%,全食超市收涨逾29%。
布局线下零售脚步未停
美国80%以上的零售销售额仍然属于线下交易,去年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亚马逊正在寻找新方法从线下交易中分一杯羹。
事实上,亚马逊近几年一直在探索不同的线下零售方式:2014年在纽约曼哈顿帝国大厦对面开了第一家实体零售店;2015年在西雅图开设第一家实体书店;2016年推出无需排队结账的智能无人实体零售店“亚马逊Go”,顾客只需要用手机APP就可完成购物。
同时,亚马逊也在开拓食品杂货市场,通过Prime会员推进旗下食品杂货配送项目——亚马逊生鲜(Amazon Fresh)。券商Cowen and Company的分析师去年指出,食品杂货是亚马逊最具潜力的收入增长点,该司仅控制了8000亿美元美国食品杂货市场1%的份额。
Cowen预计,未来5年亚马逊的食品和饮料销售额可能会从去年的90亿美元增至230亿美元,亚马逊将成为美国十大食品杂货销售商之一。
收购全食超市的消息传出后,Nomura Instinet的分析师Anthony DiClemente评论认为,对亚马逊来说,杂货零售仍是最大、最有开发潜力的市场,未来亚马逊在这一市场的销售额增长速度可能超过沃尔玛、远超好市多。
一改保守作风 今年大举买买买
亚马逊以往的并购策略相对保守,但最近已经大有转变。
和其他科技巨头频频出手不同,亚马逊过去一直对并购保持谨慎。苹果近几年每年的并购数量为8到14笔。Facebook的并购步伐近期有所放缓,以往也曾达到每年14笔。谷歌并购活动活跃,2014年完成了35笔收购,同年亚马逊只有五笔。
2017年仅第一季度,亚马逊就完成了四笔并购交易,收购信息安全公司Harvest.ai、中东地区电商网站Souq.com等公司,与此前最频繁的季度——2015年第三季度持平,整个2016年,亚马逊的并购交易只有五笔。
亚马逊眼中的理想并购对象是怎样的?亚马逊CEO贝佐斯在2015年致股东信中提到,并购目标必须是“梦想中的业务”。这样的业务具备四大特征,包括用户的喜爱、可以发展至很大的规模、能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以及可以经得起时间检验,有可能持续数十年。
对战亚马逊 传统商家还有没有胜算?
此番收购全食超市后,亚马逊将拥有颇具规模的实体日用杂货店系统,以及成功推广线上销售的基础设施。而这正是大部分日杂连锁店落后的地方。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