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5G 通信、数据中心光模块以及 AI 算力硬件迅猛增长的态势下,高速串口通信速率已然从 10Gbps 发展至 56Gbps 甚至 112Gbps。在此进程中,信号完整性、阻抗连续性以及长期可靠性成为了限制速率提升的关键难题。本文将从高速串口设计的根本挑战着手,剖析盘中孔(Via-in-Pad)与沉金(ENIG)两大工艺的创新意义,并结合高多层板的技术进展,为工程师给予性价比出众的解决方案。
一、高速串口设计的三大物理难题
信号衰减与阻抗失配:当速率超出 10Gbps 时,趋肤效应引发的导体损耗和介质损耗占比达 70%以上,而传统过孔因残留空气腔造成的阻抗突变(可达 20%),会直接致使眼图坍塌、误码率骤增。串扰与电磁辐射:在高密度布线里,相邻差分对的耦合电容和电感会引入近端串扰(NEXT),特别是在 28Gbps 及以上速率时,可能使信号信噪比(SNR)降低 40%。工艺可靠性瓶颈:沉金层厚度不足、表面粗糙度过大等问题会加剧高频信号反射,而过孔机械强度偏低则可能导致长期运用中的连接失效。
二、盘中孔工艺:重塑高速布线的“物理根基”
嘉立创的盘中孔技术凭借工艺创新,系统地化解高速信号传输的痛点:
阻抗连续性的变革:运用树脂塞孔加上电镀盖帽工艺,彻底填充过孔内腔,消除空气介质导致的阻抗突变。实际测量数据显示,10Gbps 信号通过过孔时,阻抗波动控制在±5%以内,信号上升时间缩短 22%。支持 BGA 封装焊盘直接打孔,缩减绕线长度,让差分对传输延迟降低 15%,适用于 PCIe 5.0、400G 以太网等超高速协议。密度与散热的双重跨越:焊盘内集成过孔释放出 30%以上的布线空间,6 层板可容纳的差分对数量增加 50%,满足多通道并行传输的需求。树脂材料的导热系数达 0.8W/(m·K),结合 2oz 厚铜设计,过孔散热效率提升 35%,避免高温导致的信号漂移。零成本技术的普及:嘉立创 6 - 32 层板默认免费提供盘中孔工艺,用户无需额外付费就能获取行业高端配置,单板成本降低 40%。
三、沉金工艺:高频信号的“终极防护”
在超高速场景中,表面处理工艺直接关联信号损耗和系统寿命。嘉立创沉金工艺通过三项核心技术树立行业典范:
超精密的表面平整度:免费升级至 2u"沉金厚度(相比传统 1u"提升 100%),表面粗糙度(Ra)≤0.08μm,使 10Gbps 信号趋肤效应损耗降低 18%,56Gbps 信号插损改善 12%。
纳米级的焊接可靠性:化学镍层厚度 3 - 5μm,金层厚度 0.05 - 0.1μm,通过 168 小时盐雾测试与 1000 次热循环(-55℃~125℃)无腐蚀开裂,虚焊率低于 0.01%。
信号与成本的平衡策略:6 层板沉金打样价格仅为 200 元(包含盘中孔工艺),支持 5 片起订,72 小时交付,为中小规模研发提供“零门槛”的高速验证能力。
四.从设计到量产:嘉立创的技术生态闭环
为应对高速设计的繁杂性,嘉立创构建了涵盖全流程的技术支撑体系:
精准阻抗控制引擎:提供 272 种层压结构数据库,支持差分阻抗(85Ω/90Ω/100Ω)±5%误差控制,满足 IEEE 802.3ck 200G/400G 以太网标准。
高频材料矩阵:可选择罗杰斯 RO4350B(Dk=3.48)、松下 MEGTRON6(Dk=3.4)等高频板材,损耗因子(Df)低至 0.0017@10GHz,适用于 77GHz 毫米波雷达、112Gbps CPO 光引擎等场景。
设计 - 仿真 - 制造协同:集成 EDA 工具一键生成生产文件,内置高速信号仿真模块,能够预判谐振点、阻抗不连续等问题,减少 30%以上的改版次数。
结语:以工艺创新划定速率新尺度
在“每 GHz 都决定竞争力”的高速通信领域,嘉立创通过零附加费的盘中孔工艺与 2u"沉金升级,不但突破了传统工艺的物理极限,更凭借“技术普惠”理念降低创新门槛。从 5G 基站到 AI 算力集群,从自动驾驶雷达到下一代光通信——当每一寸布线空间都被充分利用,当每一微英寸沉金都成为信号的守护者,高速设计的边界正在被再度拓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