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中,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一愿景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优美,更指向了社会整体的进步与人民幸福生活的提升。作为国内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先驱,深规院连续五届承办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儿童友好学术对话,并积极参与各类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导则的制定,为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贡献了卓越智慧与力量。
此前,针对城中村儿童友好化改造面临的诸多挑战,深圳市妇女联合会与深圳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携手深规院儿童友好城市研究中心,共同发布《深圳市城中村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此举旨在破解空间紧缺、利益不统一、缺乏联动及指导等难题,为城中村儿童打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城中村儿童友好化改造的四大难点
城中村作为城市发展的特殊产物,其儿童友好化改造面临诸多挑战。空间紧缺是首要难题,以福田区为例,高密度的建筑使得可用于改造的空间极其有限。其次,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利益不统一,使得改造过程复杂多变,难以推进。此外,部门间缺乏有效联动,导致改造工作效率低下,改造成果难以维持。最后,专业指导的缺失使得改造往往不具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导则》的四大重点
针对上述难点,深规院在编订《导则》时提出四大重点策略:
保护儿童生命安全:《导则》强调在城中村改造中,必须将儿童安全放在首位,通过建筑、消防和交通等多方面的措施,确保儿童的生命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保障儿童基本权利,增设基本服务设施:面对空间有限的挑战,《导则》建议通过创新空间规模、区域资源联动以及代际共融、分时共享等方式,增设婴幼儿照护设施、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儿童之家等基本服务设施,满足儿童及其家庭的基本需求。
尊重儿童游戏权利,灵活创新空间供给: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导则》鼓励灵活挖掘城中村的多类微小空间,为儿童提供多样化、满足多年龄段需求的游戏和互动设施。同时,通过连接村外大型空间,打造无障碍通道,让儿童能够自由探索、快乐游戏。
加强提升对城中村儿童的服务水平及覆盖面域:针对城中村儿童的特殊需求,《导则》提出结合儿童之家或社区中心,开展常态化的教育和实践活动,提供托育、短时照顾以及假期托管等服务,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和关怀。
《导则》的制定是深规院及深圳市相关部门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理念的深入实践。在《导则》的指导下,城中村儿童友好空间的改造将不再是一项简单的物理空间改造,而是一场涉及社区治理、文化传承、生态建设的全面革新。在都市的繁华背后,城中村不仅是年轻人奋斗的见证,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起点。期望通过努力,能有越来越多的城中村能转变为孩子们安全、快乐、健康成长的乐园,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童年时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