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频率学苑学员在《中国青年》刊文,阐述人格教育重要性

当今社会,人格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培育孩子健全的人格”正成为一个教育共识。共青团中央机关刊《中国青年》杂志在2024年19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专题中,发表了《人格教育:培育有文化底蕴的人才》一文,不仅对青少年健全人格培养高度关注,更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价值引领与实践指南。

《中国青年》杂志创刊于1923年10月,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历史最悠久的、迄今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主流期刊。文章指出,健全人格作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国家未来与民族希望有深远影响。文章强调,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人格修养则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健全的人格是个人修养的集中体现,只有具备高尚人格的人,才能真正承担起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任。该文所阐述的观点与人格频率学苑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image.png

▲《中国青年》2024年19期封面

自创立开始,人格频率学苑专注于人格频率学研究、推广和商业应用。学苑以通透人性为基础,以健全人格为核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贯彻习主席关于“健全人格”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将人格频率学应用于心理健康、人际沟通、两性交往、家庭教育、企业经营、财富创造等多个领域,多面满足企业、家庭、个人不同需求,增强人们在新时代的生命力,达成物质精神世界双丰收。

在此基础上,人格频率学苑更是身体力行,积极投身于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的传播与推广中。人格频率学苑发起的“帮助100所学校搭建人格频率心理健康咨询室公益计划”已初见成效,成功落成北川安昌小学人格频率心理健康咨询室。此外,“人格频率学苑百所学校公益行”也已走进承德普宁小学、佛山桂城中心小学等学校,通过科学的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教育的紧密结合,帮助孩子们构建积极、健康的人格基础,力求把健全人格教育的种子播撒到全国各个角落。

在健全人格教育领域,人格频率学苑不仅致力将科学的心理健康、健全人格教育理念引入校园,关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同时,学苑也大力推进健全人格教育走入社区、支持党建“人格的力量”主题教育等。通过与社会各界的紧密合作,希望能够推动人格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普及与深化,让健全人格教育惠及更多群体,切实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更好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时代新人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image.png

▲杂志刊发《人格教育:培养有文化底蕴的人才》原文

人格教育:培育有文化底蕴的人才

(作者左腾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团委书记、助理研究员,于小雅系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人格频率学苑优秀学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有健全人格的人才作为支撑。把人格教育贯穿到教育全过程,将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人格是精神修养的体现

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人格修养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健全的人格是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只有具备高尚人格的人,才能真正承担起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教育事业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的执行机制,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唯分数的顽疾,切实转变教育评价的导向,补齐教育短板,把培养人格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教育要在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的基础上,尤其注重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

人格是指在不同的情境中相对稳定,并与他人区分开来的个体所特有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它包括塑造一个人的独特性以及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特征、动机、习惯、价值观念和态度,以及应对世界的独特途径。在个人层面,理想信念坚定,价值观端正,品德优良,生活态度积极,体现了高尚的人格。这样的个性特质,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对身边的人也会起到正面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须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品德主导人格发展,并对人格的发展具有价值先导作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品德包括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应当以培养学生品德为重要内容,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关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通过品德教育,使人格境界不断得到提高。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教育事业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用武之地的人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矢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这就要求教育在注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同时,既要传授知识技能,又要注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具有健全人格品质接班人的社会责任感。新时期的教育要根据国情,按照规律,进行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改革创新。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成长需求,不断推进教育理念、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经济社会变化。面对这些挑战,新时代的教育必须紧紧抓住机遇,不断改革创新,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只有培养出具有坚强信念、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才能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稳步前进。

健全人格教育的实践路径

健全人格教育,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既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又关系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强大的精神力量。学校作为人格教育的主阵地,必须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式推进人格教育,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健全的人格。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首要任务,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停留在课堂,更要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品德教育要落到实处。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如社会服务、志愿活动等,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责任与奉献的意义。

家庭教育在塑造学生人格方面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通过良好的家庭氛围、日常的言传身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家校合作同样至关重要,学校和家庭要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是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和道家倡导的“道法自然”等理念,都是提升人格修养的重要思想。学校要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家庭和社会同样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感受、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同时,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分析,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文化创新,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中,教师教育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使命。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影响学生的重要力量,教师要以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为榜样,影响和带动学生的成长。只有具备高尚师德的教师,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理想与责任的种子。同时,教师还要具备渊博的学识,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以深厚的知识功底引导学生探索真理、追求进步。在教学过程中,精湛的教学艺术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这些价值观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