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背景及需求
1.1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以增强其科技功能和提升应用价值为目标,以其功能类别、管理需求及建设投资为依据,以结构化、模块化和集成化的方式实现组合,应集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便捷、健康的办公生活环境。
系统可由若干个相关子系统组成,子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停车场管理、智能一卡通及其它特殊要求安防系统等。整个系统应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可靠、适用的设备,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系统可通过一套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将不同功能的安防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可实现对各类系统监控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管理,具有对各子系统进行数据通信、信息采集和综合处理的能力,可生成优化管理所需的相关信息分析和统计报表。
系统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的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结合大屏幕显示系统可为指挥调度、紧急疏散与逃生、事故现场紧急处置提供可视化导引,并与消防火灾报警系统实现系统互联,可实现综合管理系统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效的辅助手段。
1.2建设目标
通过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需实现以下建设目标:
1)通过综合安防与扩充应用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通过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帮助集团优化传统安防管理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和中间管理人员,从而建立起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形式信息畅通、及时,使信息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对安全隐患及现场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2)优化人车物管理流程促进提高管理水平
平台在促进信息化进程中不只是改变系统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把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进行管理创新,以此实行科学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3)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
完备的信息是经营决策的基础。基于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的众多应用可改善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决策的理性、科学性及快速反应,提高决策的效益和效率。
4)标准作业可视化监督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可视化管理,可以加速标准作业在内部的传播,使领导至全体员工知识水平、信息意识与信息利用能力提高,提升了人力资源的素质及企业文化的环境。
2.总体思路
2.1技术路线
系统采取了“全面集成、综合管理、业务优化”的理念,打造一套适合园区日常管理的基于人车物管理的先进解决方案。从人员管理的角度分为对员工、访客、供应商等业务合作人员的管理;从车辆管理的角度分为员工车辆、外来车辆、辅助车辆的管理;从物资管理的角度分为在途运输及仓库、环境管理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在运营的各环节业务需求,提供可视化监管、远程调度以及管理流程优化等业务辅助手段,最终辅助提升经营管理效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从技术、产品和系统的革新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核心应用:
1)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集成一卡通管理(门禁、访客、巡更、考勤、消费)、基于车牌识别的车辆管理、基于AI智能识别算法的人员管理、环境状态监测等,通过融合多个系统提供丰富的智慧园区应用场景;
2)高清网络视频的应用,从前端采集、视频网络传输、后端解码、存储、显示全线高清;
3) 丰富多样的智能分析手段实现多个“无人值守”、“自动识别”、“智能联动”应用;
4)灵活的联动策略以及移动联网应用为企业及时响应紧急情况、快速决策提供基础;
5)开放式集成平台完成智能化集中管理、应急预案与指挥调度等;
2.2总体构架
对于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绝不应该是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简单堆砌,而是在满足各子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寻求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与外部其它智能化系统之间的完美结合。系统主要依托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来实现对众多智能化子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通过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后实现统一数据库、统一管理界面、统一授权、统一权限卡、统一园区管理业务流程等,同时考虑将各智能系统资源作为信息化基础数据,满足部分运营管理的业务需求,辅助业务流程优化。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包含的智能化子系统包括:
1)视频监控系统;
2)入侵报警系统;
3)车辆管理系统;
4)门禁管理系统(包括人员通道);
5)访客管理系统;
6)考勤管理系统;
7)消防管理系统;
8)环境监测系统。
2.3建设原则
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系统,是一项结构复杂、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的信息化系统工程,为使项目建设健康、有序的开展,总体规划遵循如下原则:
(1)统筹规划,分布实施
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在充分调研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全面、整体和长期的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的建设目标和分阶段实现的步骤,有序进行建设;必须制订和贯彻全园区统一的数据、技术和应用标准,以确保系统间的兼容和信息与技术的共享。规划项目部分建设的里程碑及逻辑关系,在不影响项目总体目标和质量成本的基础上,尽量缩短项目工期。
(2)需求驱动,融合创新
本次方案以满足实际园区管理需求为基本前提,面向园区管理的业务需求展开功能设计,以用户为核心,实现业务功能的同时,尽量简化业务流程、便捷功能操作、优化实现逻辑,减少用户学习系统的成本。利用GIS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AI智能识别技术等,建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数据模型,辅助园区日常管理建设。
(3)安全为先、运行稳定
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实现要确保系统数据与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高效的安全机制,使系统提供的基础性、公用性的数据准确可靠,用户可以按照授权访问系统所提供的分级和分层次的信息服务,防止各种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对系统造成的破坏,使系统能有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4)技术先进、建设规范
为了确保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建设项目成果的可持续性,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集成要充分利用目前成熟的技术、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并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使系统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以满足系统未来发展的需要。
3.数据建设
为了确保园区内各类业务数据集中汇聚、统一处理、高效合规使用,建立智慧园区时空大数据中心,实现基础数据一把抓,多路采集科学归类,为智慧园区运行建设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智慧园区大数据主要包括:地理空间数据、业务专题数据、物联感知数据等。
3.1数据规范
数据规范定义基础地理数据的采集、处理、检查、建库和更新的规范,以及面向服务的平台数据集的规范、技术流程等内容,为数据生产提供指导依据。
3.2数据中心建设内容
3.2.1地理空间数据
园区地理空间数据主要为智慧园区的建设提供基础的基础地图数据、实景三维模型,建筑物数据、BIM模型、地名地址数据、POI数据等。并建立以上数据的常态化更新体系和能力。
3.2.2业务专题数据
该类数据为智慧园区实际业务应用,提供专项数据支撑。智慧园区业务专题数据包含园区管理专题数据、安防信息专题数据、消防安全专题数据等几大类专题数据。
园区管理专题数据为园区管理提供支撑,涵盖院区管理涉及的各类管理要素,包括人员信息数据、车辆信息、停车场数据、人车关联、巡检等信息。
安防信息专题数据为园区安防提供数据支撑,包括安防设备基础数据、安防设备监控数据、以及其他安防公共信息数据等。
消防安全专题数据为园区消防提供数据支撑,包括消防设备基础数据等业务数据。
3.2.3物联感知数据
园区智能传感装置的感知数据,此类数据的集中汇聚,为智慧园区管理者带来更加数据化、精确化的园区多类实时感知数据,便于智慧园区各类不同业务用户,根据数据反馈,实施推进园区关联各门类业务的实时开展。
智能传感装置包括周界设备、门禁设备、摄像头、人行通道闸、车行通道闸、智能消防设备、智能烟感设备、火灾监控设备、环境质量监测设备等。物联感知数据即为以上智能设备产生的感知数据,
3.3数据采集建库
3.3.1DLG采集建库
数字线划地图数据(DLG)是进行空间定位的重要依据,是其他空间信息的载体,通用性最强,共享需求最大,主要由包括园区内地名以及用于空间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等信息构成。
3.3.1.1 技术标准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空间参考采用全国统一的高程基准、参考椭球体;采用国家2000坐标系统。
3.3.1.2 工作流程
数字线划图数据是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内容提取与分层细化、模型对象化重构、拓扑化处理、数据重组等处理而形成的,这些数据是进行空间定位的重要依据,是其他空间信息的载体,通用性最强,共享需求最大,主要由自然要素中的地貌、水系、土地覆盖和社会要素中的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和地名以及用于空间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等信息构成。
3.3.2三维建模
采集工作范围内的建筑室外、室内尺寸及室内布局数据,采集工作范围内室内智能设备的布置情况。
3.3.3三维管网
本次三维管网建模范围为园区内地下管网数据。
采集工作范围内的地下管网实际分布数据,采集工作范围内管网属性数据。
4.基础平台建设
4.1物联网感知平台
建立物联网感知平台,构建物联感知接口池,解决园区内不同物联子系统之间的数据烟囱所造成的信息孤岛,充分挖掘园区内物联设备的隐性与增值价值,实现园区内不同物联设备间的信息通讯与信息交换,实现院区内视频、门禁、闸机、消防栓、烟感、环境监测等各类智能设备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实现园区的日常运行、管理效率的提升。
物联感知平台提供各类物联感知设备接入、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功能,对物联感知数据进行采集、汇聚、整合,以及物联感知数据的综合展示分析,并向各类上层应用提供物联感知数据。
物联感知平台共分为物联感知接入系统、物联感知运维系统、物联感知综合展示系统、应用支撑系统、物联感知数据中心五大子系统。
4.1.1物联感知接入系统
兼容多种设备和技术标准,业务上可支持多种方式的接入,实现毫秒级接收数据,支持多种通讯方式多通道并发,采用统一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模块内部的业务流程由接收、校验、解析、存储组成,同时加入了与终端设备、数据采集管理子系统。
4.1.2物联感知运维系统
通过调用各种设备控制指令,对运行的监测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包括:设置设备时间、获取设备状态、重启设备终端、设置设备采集频率、设置设备阈值、设置设备工作模式等操作。
4.1.3物联感知综合展示系统
物联感知综合展示系统是为管理部门服务的信息展示平台,是对外展示物 联感知工作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设备信息、运行状况进行汇聚、融合、分析、展示,形成大数据分析页面,直观的表现设备使用及监测数据情况,为分析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4.1.4物联感知数据中心
物联感知平台数据中心数据库由感知数据库、业务数据库两类数据库组成, 实现业务数据集中采集、集中存储、集中管理、集中使用。
4.2运维管理平台
提供用户管理、角色管理、部门管理、菜单管理、字典管理、岗位管理、参数管理、日志管理、系统监控等模块,实现平台的一体化运维管理,保障平台稳定、安全运行。
4.2.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主要是针对平台的使用者进行管理,包括用户信息(账号、密码、姓名等个人基本信息和状态、职位、职务等平台信息)、用户组设置、组织归属、用户角色设定、用户授权等。可实现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用户信息等功能。
4.2.2角色管理
角色管理主要是针对平台用户的角色资源进行管理,可实现角色新增、删除、编辑、查询、授权等功能。
4.2.3部门管理
部门管理主要是针对平台所涉及的部门机构进行管理,在此可实现部门新增、删除、编辑、查询等功能。
4.2.4菜单管理
菜单管理就是针对平台的功能模块进行管理,可实现菜单新增、删除、编辑、查询以及根据不同用户角色设置不同权限等功能。
4.2.5字典管理
数据字典是整个平台中数据描述的有效机制。通过界面进行可视化的操作和维护,能快速录入和修改平台上统一的字典数据。有效提高了数据的重复利用率和产品、项目的开发效率。整个数据字典数据为框架平台所共享,用户可以更好地对系统进行自定义管理,以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4.2.6日志管理
对用户的操作日志以及系统日志进行统一管理,记录用户的操作信息以及系统日志信息,便于出现系统故障或者其他问题时运维人员可通过日志定位问题排查原因。
4.2.7系统监控
对整个平台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包括在线用户、定时任务、数据监控、服务监控等内容,保证平台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4.3系统及数据对接
开发数据服务接口,为应用提供数据服务支撑。获取各个环节的关键数据,完善元数据管理,形成全局的数据字典、业务数据规范,能灵活获取业务数据的单一视图,整合已建成的各类应用系统的基础数据,形成基础数据中心库。
5.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
5.1平台概述
本次项目建设的综合安防管理平台,实现将园区内办公楼以及园区公共区域内数字监控、安全预防、指挥调度、以及行业的特殊化应用系统进行从业务人机接口、业务智能联动、数据整合共享等多个方面的结构性集成管理。平台从各个智能化系统独立的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抽取、转换、集成、装载等数据整合以及数据的更新和校验,通过统一的信息标准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聚、资源共享以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集成技术将各智能化子系统予以有机的整合后,为重点区域的信息业务处理提供多种高效、跨系统的联动管理功能,实现真正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系统采用的是统一的管理平台,界面统一,所有的子系统均在平台上通过图形化管理界面进行管理和操作,在支持通过本地客户端进行监控管理基础上,还具有远程客户端能够通过局域网进行监控管理。
5.2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接入园区内周界、广场道路/出入口、办公楼宇/仓库/出入口、办公楼宇办公区/走廊/前台/电梯、楼梯/消防通道/天台等区域内的摄像机设备,除了实现对园区内的实时运行进行监控外,同时还能与园区其他智能化系统进行对接,对外提供监控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复用平台所提供的能力。
实现基于平台界面上的交互视频操作,获取视频监控系统的实时视频流、实时存储流,可以对前端摄像机设备进行控制,并可以回放、录制、下载相应的存储视频,与联动服务相关联,实现摄像机的主动及被动联动应用功能。
5.2.1实时视频监控
实时视频监控包括以下内容:
• 视频实时监控: 通过GIS地图,可以实时查看浏览园区内任意摄像机设备实时监控视频信息。
• 云台控制:摄像机云台控制,支持上下左右,焦距放大缩小。
• 视频收藏夹:重点视频浏览,支持手动添加常用视频图表。
• 多画面显示:支持不同画面的显示方式:1、4、9、16画面方式。
• 视频录制:实时录制浏览视频。
• 视频轮巡:自定义显示、轮巡内容。
• 视频回放:视频回放浏览;回放控制,包括录像播放、暂停、快进、快退;回放辅助,包括录像的抓拍、下载;按录像日期时间和报警记录查询正常录像和告警录像。
• 视频巡防:模拟人员巡防线路,自动调阅巡防线路视频,即时直观省时省力,如发生紧急情况,可周边圈选安保人员进行处理
• 视频定位:告警联动视频,自动定位到告警(如卡口、摄像机、门禁等)发生地,可定位到室内。
• 模型分层视频浏览:可以选择固定的建筑的某一层楼查看具体的安防设备分布及建筑结构,在某一层建筑可以单独选择某一摄像机进行播放。
• 多摄像机同步播放:三维模型中框选多个摄像机后直接进行播放(支持不规则分屏播放、多个摄像机同步播放)。
5.2.2视频分析
安防综合管理平台视频分析利用智能监控分析提供的能力对支持针对园区内重点区域进行布防时间段设置,时间段可按天、周进行复制。支持员工着装识别、带帽子识别、操作行为识别等行为分析。
5.2.3视频报警联动
视频监控模块可以和园区内各类手动及电子报警子系统实现联动,一旦发生报警,视频监控子系统将自动发出声光电警示、切换报警点图像上墙、进行图像抓拍、启动录像存储,同时弹出预先编辑好的报警处理预案,提示安保人员下一步处理流程。另外,监控中心LED信息屏单独显示告警文字信息,大屏显示告警图像、三维地图,视频与告警信息、告警点一一对应,直观明了,使安保人员在最快时间内了解警情。
1.门禁报警联动
基于综合管理服务器,视频监控子系统可以和园区内的门禁子系统实现联动,只要有人刷卡,将自动抓拍现场图像,并启动录像存储,及时记录人员进出的信息,为每一条门禁的进出记录留下实时的图像与视频资料。对于非法入侵事件,如门长时间没有关闭、多次输入密码错误、对门禁系统进行恶意破坏等,门禁系统会发出报警信息触发监控系统的一系列联动操作。
2.巡更报警联动
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视频监控子系统与园区内的电子巡更子系统的联动,值班人员在巡视点按钮登记时将自动触发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图像抓拍和录像存储。如在规定时间内未有巡更记录,会通过巡更系统的报警信息触发监控系统的联动操作,自动弹出报警楼层楼道内视频图像在监控中心大屏显示,电子地图同步报警提示。
3.对讲报警联动
通过综合管理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可以与园区内的各对讲子系统联动,一旦取机,就自动触发监控子系统做出一系列联动操作,包括切换报警点附近监控图像上墙、启动录像存储等,用于记录对讲时现场视频信息。所有的对讲记录都可以在系统中查询,并可调看相应的录像文件。
4.周界围栏报警联动
视频监控子系统与脉冲电子围栏或红外电子栅栏联动,在发生周界报警时,监控中心自动弹出报警点图像,启动录像存储,联动广播系统进行最高级别的语音告警提示,同时综合管理客户端弹出“应急处理预案”,值班人员按照预案标示的流程进行应急处理。
5.3园区出入管理
5.3.1卡口管理
卡口管理实现以下内容:
• 车辆卡口查询。该功能呈现最近进出的车辆信息,双击呈现联动的进出卡口抓拍图片。并支持按车牌号号码、车牌颜色、车辆类型、卡口名称和时间进行车辆出入查询。
• 黑车牌管理。对有违法违规记录的车牌进行重点监控。支持添加、编辑、删除黑车牌信息,支持导入按照模板编写的excel黑名单文件,支持模板下载。
• 支持按照车牌地域和车牌号码进行黑车牌进出记录模糊查询。
5.3.2停车管理
平台停车管理主要与现有的或者即将建设的停车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在同一管理平台和界面上,通过图形化管理界面进行管理和操作。停车管理包括:
5.3.2.1 停车管理功能
实时监控:利用通道车辆识别仪可实时视频监控通道状况,可对停车场余位、设备状态及各类进出刷卡事件、系统报警事件、通道报警事件、地感事件、道闸事件等信息进行全面的管控,可通过图形化的电子地图实时、直观的反映各种事件。
图像对比:当有车辆经过停车场出入口时,系统会自动抓拍车辆出入图像存入数据库,在离场时,系统会同时显示车辆出入图片,供工作人员人工对比。
流量管理:系统具备流量计数功能,挡车器会保障通道内所有认证完的车辆出/入场后才下落,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语音功能:系统运用功能强大的语音处理技术,通过高性能的处理器解码语音文件,无需电脑驱动即可播放犹如播音员版的清晰提示音,方便操作。
数据统计:外来人员信息记录,包括访问时间、访问对象、身份证等,实现人员登记时自动拍照、外来车辆统计、今日外来车辆信息查询统计、历史外来车辆信息查询统计等。
5.3.2.2 车辆进出流程
5.3.2.2.1内部车辆进/出场流程
进场流程说明:
园区内员工车辆驶入停车场入口,车辆压地感线圈,触发车牌识别器抓拍图片并识别车牌号码,系统记录车牌号码、入场图片、入场时间等信息,显示屏、语音提示相关信息(如车牌号码、欢迎入场、固定车辆剩余日期等)并开启挡车器,车辆入场,闸杆自动落下,车辆进入车场内泊车。
出场流程说明:
园区内员工车辆驶到停车场出口,车辆压地感线圈,触发车牌识别器抓拍图片并识别车牌号码,系统记录车牌号码、出场抓拍图片,与入场车牌号对比,若车牌号一致,显示屏语音提示相关信息(如车牌号码、一路平安、固定车辆剩余日期、延期等)并开启挡车器,车辆出场;若车牌号不一致,系统弹出修正窗口,人工修正车牌后,显示屏语音提示相关信息(如车牌号码、一路平安、固定车辆剩余日期、延期等)并开启挡车器,车过后,闸杆自动落下,车辆通行离开停车场。
5.3.2.2.2车辆进/出场流程
车辆进场流程说明:
针对园区日常的运输管理,平台提供车辆运输路线管理功能,通过园区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进入园区内车辆的轨迹管理,当车辆运行轨迹偏离规定路线时产生报警。
临时车辆驶入停车场入口,车辆压地感线圈,触发车牌识别器抓牌图片并识别车牌号码,系统记录车牌号码、入场图片、入场时间等信息,显示屏语音提示相关信息(如车牌号码、欢迎入场等)并开启挡车器,车辆入场,闸杆自动落下,车辆进入车场内泊车。
车辆出场流程说明:
临时车辆驶到停车场出口,车辆压地感线圈,触发车牌识别器抓牌图片并识别车牌号码,系统记录车牌号码、出场图片、出场时间等信息,显示屏语音提示相关信息(如车牌号码、缴费信息等)。
• 临时车辆不需要缴纳费用(免费)或已在中央收费处缴纳过费用,则自动开启挡车器,车辆出场,车过后,闸杆自动落下,车辆通行离开停车场。
• 临时车辆需要缴纳费用的,完成缴费后,手动开启挡车器,车辆出场,车过后,闸杆自动落下,车辆通行离开停车场。
• 临时车辆车牌号码识别有误时,需要人工操作,完成缴费后,手动开启挡车器,车辆出场,车过后,闸杆自动落下,车辆通行离开停车场。
5.3.2.2.3辅助车辆进/出场流程
针对进入园区的辅助车辆,平台提供车辆预约信息,通过填写预约时间、车牌号码、访问区域、访问目的等信息并通过后台审核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进入验证码,司机在指定时间内进入园区时通过信息验证后安保人员即可放行其进入园区,支持验证码过期规则设置(时间规则、次数规则等);在辅助车辆出园区时通过系统后台登记的货物信息并通过安保人员核实后完成车辆放行操作。
5.3.3访客管理
主要用于访客的信息登记、操作记录与权限管理。访客来访,需要对访客信息做登记处理,为访客指定接待人员、授予访客门禁点/电梯/出入口的通行权限、对访客在来访期间所做的操作进行记录,并提供访客预约、访客自助服务等功能。主要是为了对来访访客的信息做统一的管理,以便后期做统计或查询操作。
5.3.4门禁
门禁展示:支持三维图形化显示某一区域下的所有门分布和门状态。状态主要有:开门、关门、门禁报警、门禁事件等;动态展示门禁状态,当门禁状态发生改变时改变门禁模型展示;也可以选择直接在三维中监控某一个门的出入情况,并联动对应的视频。
门禁控制:支持三维模型门禁设备布撤防。
5.3.5轨迹管理
园区出入口以及主干道高清记录人员/车辆信息,黑名单自动告警到三维GIS台,可进行人员/车辆轨迹查询跟踪。
5.4报警管理
获取报警系统的报警信息,并通过声光、语音方式进行提示或通知,可与联动系统进行关联。对报警具有一定的定位功能时,实现对报警点所在区域的视频联动功能。
基本功能:配置报警等级、中文详细报警信息显示、预案联动;生成报警数据,具有警情判断的选择,并提供备注功能;报警生成历史记录并可按时间、报警系统(设备)、报警类型(分类)或交叉查询,分级查询可查致末梢。
报警多媒体功能:收到报警后声音语音提示。
紧急报警应用:报警联动方式配置;报警自动切换到电子地图中心区域、以红色闪烁显示警点、报警联动摄像机对准指定点、根据报警级别给出报警文字信息:区域,位置,报警设备、处置预案等。
报警联动:不同报警统一数据采集、处理;实时报警联动,显示视频图像,发出报警提示音。支持电视墙、大屏幕显示;实时报警事件时,可同时显示相关联多个实时视频显示;接收视频服务器转发过来的报警信息,显示实时报警信息,包括告警的时间、告警设备名称、告警设备ID、告警信息等。自动对指定位置周边自定义范围内的点位及视频显示。
布撤防:设置报警点布、撤防;根据时段设置布、撤防。
报警设置:报警信息分级设置;报警类型设置;报警联动设置
报警数据查询:报警事件查询和统计;报警列表框、报警项按事件重要级排列、报警时间排列。
5.5短信告警
短信告警功能是整个管理平台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用户提供快速有效的告警通知,当有告警事件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
5.6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子系统对接园区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园区内COD浓度、噪音、污水、粉尘、温度等环境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与展示,在发现某环境监测指标超出实现设置的阈值时产生报警信息并显示报警详细信息,如:时间、地点、类型、实时监控数值等,以及可以调取污染事件发生地附近视频监控画面信息,方便了解环境污染时间发生的全过程。并可以联动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对园区内污染事件的及时处置。
5.7消防管理
视频监控系统应与现有园区消防系统进行实时联动,与现有消防主机(烟感、喷淋等)进行协议通讯,并实时接收消防报警主机报警信息,从而进行相关视频上墙显示、报警点电子地图闪烁提醒、门禁全开等相关联动策略,同时伴有报警语音提示输出,以便准确进行报警点位置定位。
5.8应急指挥
应急指挥实现对园区内突发事件(如区域报警事件、安防事件、消防事件等)全过程的数据的采集、跟踪、支持、指挥和处理,能有效监控时态的发展,从而辅助园区管理人员实现对园区内突发事件情况的了解更加全面、反应更加迅速、相关单位及人员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更加充分、决策及指挥更加有据。
系统以园区电子地图为基础,以先进的GIS和空间信息技术作为关键的支撑技术,为园区突发事件处理提供直观的可视化管理界面,系统针对园区内各类事件的案例数据库、预案知识库、预警模型数据库,提供各种辅助决策工具(各种预案),提供专业知识支持(专业知识信息库),为预防、监控和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提供科学依据,使领导的指挥决策有据可依。
系统完成对突发事件报警的接警和处理,具有电子地图显示、可视化辅助决策支持、预案调用及网络信息发阿布、实时调度指挥、接警及过程监督等功能。
5.8.1自动预警
自动预警实现了整个事件处理流程的自动化管理,使事件的处理过程更加科学、准确、及时及快速;
5.8.2信息库管理
提供对园区突发事件处理相关资源及信息的管理。
5.8.3事件管理与发布
系统提供了对历史事件的增、删、改等维护功能以及事件发生时本身信息维护;另一方面维护与其对应的决策支持信息源事故模型以及应急措施;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地点、时间、重要程度等条件进行查询和统计;可以发布事件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使现场采取的紧急措施得到有效支持,保证事件处理的开放和透明度。
5.8.4预案管理
对预先制定的不同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进行管理,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进行预案调取。
5.8.5预案演练
系统完成电子地图绘制、突发事件报警的受理及处置流程演示、应急预案的拟制与演练、接警及处理指挥(处置方案的制定、指令下达、指挥调度)模拟演练、突发事件分析及评估等。同时可以完成接警及处理过程中语音/文本/图形/图像等信息的记录与回放、模拟与训练过程的记录与回放、模拟突发事件分析及评估等。
5.8.6应急联动
根据事先配置的联动规则,在事件发生时可以联动不同的安防子系统对事件进行处置,提高事件的处置效率和降低事件发生产生的影响,如联动视频监控、门禁闸机、车辆闸机、消息推送等。
5.9运维管理
设备巡检:根据所划分区域、设备类型和设备状态进行查询。
质量诊断:显示视频监控质量诊断产生的报警,包括视频偏亮、偏暗、不清晰、雪花、偏色、条纹、冻结、抖动、遮档、丢失等产生的告警。
统计分析:按区域和月份对设备运行状况、视频质量诊断状况进行统计,提供饼图和柱图的显示、导出和打印功能。
6.项目管理与实施方案
6.1项目实施周期
本项目实施周期为:自合同签订之日起算,12个月内完成全系统安装和联调联试。
1)系统设计阶段
进行系统设计调研,完成《需求规格说明书》、《系统概要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的编写,并通过评审。
2)系统开发阶段
完成系统的代码编写开发以及测试用例编写工作,并通过内部测试。
3)系统集成联调阶段
完成系统的集成联调及出所测试工作。
5)系统安装部署阶段
完成系统的安装部署以及调试工作,并交付客户试用。
6)系统试用、整改阶段
试用单位完成系统各项功能试用工作;根据试用报告及意见,完成系统整改工作。
7)系统交付验收阶段
完成系统必要功能的回收测试验证及状态固化工作;组织完成系统验收评审工作,正式交付。
6.2人员组织保障
6.2.1项目小组组成
若我单位中标,在收到项目中标通知书24小时内,本项目实施项目部建立,并开始运作。
项目小组由我公司技术骨干组成,对项目建设进行有效资源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以确保项目建设的成功。为此,必须首先建立职责明确、决策有效、执行有力的项目组织机构,从组织管理方面对项目实施严格、规范和有效的控制。
本项目拟派人员情况
我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有效资源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以确保项目建设的成功。为此,必须首先建立职责明确、决策有效、执行有力的项目组织机构,从组织管理方面对项目实施严格、规范和有效的控制。客户协调一致,由双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组成项目实施组,一方面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同时也有利于客户对项目的进行实时指导。
项目实施组织机构是项目最终建设成功的基础和保证,建立的项目组织机构基于IPT(Integrated Product Teams)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最有效地把各类管理和技术人员结合到一起,包括软硬件配置、系统开发等方面。在这种项目组织机构中,客户方的技术人员也将被有机的结合到整个IPT结构中来,从而保证了客户方的技术人员可以顺利的接管整个应用系统。这种组织结构将是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6.2.2人员分工
1)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的执行管理者,对整个项目实施的进度、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对整个项目负直接责任。
2)技术负责人
负责项目技术路线与作业流程的制定;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使用进行指导;
对整个项目的具体实施提出科学的合理建议;
解决项目执行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协助项目经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任务分配进行管理。
3)需求分析设计组
由公司派出需求分析工程师,完成建设单位在系统建设、设备交货等方面的需求分析,并最终形成需求分析报告。
4)规范文档编写组
规范组成员由我单位具有丰富标准、规范编写经验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分析项目数据的类型、格式、质量、来源,制定标准体系规范。
5)软件代码开发组
根据需求完成软件系统建设。主要包括:
系统功能模块建设;
系统维护与管理;
系统安全设计。
6)系统测试安装组
基于软件开发周期中不同阶段对不同对象所进行的测试,负责按照建设单位要求完成系统的个性化定制,并将软件开发组开发的各模块进行集成,并协调相关硬件厂商进行系统集成、安装部署工作,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主要职责是:
单元测试;
系统测试;
集成测试;
界面测试;
性能测试;
配置测试;
硬件厂商协调;
各软硬件安装调试;
各开发单位软件集成;
提交安装调试相关文档。
7)项目配置管理组
负责完成系统实施过程的核对、文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负责合同、设备等商务部分的核对、落实;
负责系统技术资料、软硬件平台技术资料、数据库软件资料、支持工具资料、业务资料、图纸、数据资料以及文档的管理。
负责管理由各小组在实施和服务过程中项目计划、项目工作计划、项目周报等地管理。
8)项目质量保障组
对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质量把关,主要包括:
制定质量保证的大纲与细则;
测试计划的审定;
实施质量保证计划,对项目进行过程中各阶段的质量进行监督与把关;
在项目质量上,对项目经理负全面责任,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质量方面的问题;
项目初验和终验准备与实施。
9)售后技术支持组
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即软件建成后对整个软件的运行维护,为软件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制定培训计划,安排落实培训事宜;
对客户的领导进行相关培训;
对客户的技术人员进行软件管理、维护培训;
对客户的最终用户进行软件的操作培训;
制定质保期内的系统维护保障方案;
负责相应客户的维护请求,对软件进行及时维护,保证软件正常运转;
负责软件的定期维护巡视,保证软件正常运转;
为用户提供各种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提供软件维护手册,建立完整的维护档案。
6.3项目风险控制
在系统研发过程中,需要采用一些全新或陌生的技术,极有可能因为对全新技术本身存在的缺陷或对技术的掌握不够深入,造成开发出的产品性能以及质量低劣,将直接导致本预研项目研究的失败。因此在进行项目实施前对项目的风险分析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6.3.1技术风险控制
无。
6.3.2管理风险控制
无。
6.3.3质量风险控制
无。
6.3.4进度风险控制
无。
6.4项目文档资料
无。
6.5源代码及知识产权
无。
7.培训及售后服务方案
7.1培训方案
我单位为了保证本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并按计划投入使用,在系统使用前开展随工安装培训和维护培训,目的是通过培训让使用人员熟悉系统应用,并能对系统配置进行简易的维护、故障排除和修理方面操作;系统维护管理人员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维护,以及数据库的备份还原等操作;业务人员明白数据库的图层构成等。
完善成功的培训保证是本项目能否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方在软件研发、系统集成方面积累了与用户密切合作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套生动、形象、易懂、易学的用户培训计划体系。根据本项目的特点,由我单位对系统使用、数据库建设与使用进行集中的培训,培训将由具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授课老师负责。
因此,根据用户的具体特点制定培训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分为针对项目实施及项目验收后的培训,其中包括平台使用培训、数据库成果内容培训、系统维护培训等内容。
7.1.1培训计划
培训方式采用实际的理论知识讲解与现场应用操作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学员在参加课堂讲解培训时,还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采用现场上机的方式进行加深巩固所学内容,并且能够做到涉及面广,培训时间灵活,可以反复练习等优势。
培训费用:由我公司负责承担。
培训时间:具体时间日程将根据客户要求合理确定。
培训地点:用户方提供的培训场地。
培训人数:我单位根据用户实际需要为用户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及人数可由用户方决定并由其召集集中培训。
培训次数:我单位承诺提供随工安装与系统使用培训,在系统维护周期内,根据招标人需求,为招标人提供不限次数的现场维护培训与技术支持。(招标人提前1周通知投标人地点、内容、方式)。
培训达到水平:通过课堂培训班集中的安排培训课程及现场进行培训的手段,用户才可以更好地掌握本项目成果的管理与使用技能,能独立胜任本项目成果的各项维护管理工作及各种操作,并能胜任本单位对其他人员使用本项目成果的培训基本工作。
7.1.2培训对象
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及项目成果的正常应用,需要对项目组人员及业务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将依据不同对象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并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撰写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培训教材。本次主要对操作人员日常使用方法进行培训。
7.1.3培训方式
主要提供如下几种培训方式:现场培训,集中培训,课堂培训以及网络培训。
现场培训:现场培训就是通过现场演示的方式,为学员讲解、说明的讲授方式。它是最主要的培训方式。我单位组织有经验的工程师或特聘专家现场培训用户中的有关技术人员,建立可靠的系统维护队伍。
集中培训:集中培训是将系统管理人员、数据建库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科技人员等培训对象召集起来,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进行培训。这种方式基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为面对面的讲解、交流、团队合作、角色扮演。目前更多地采用电子教学手段,如投影、电脑、多媒体及网络等。
课堂培训:课堂培训即传统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授课的方式进行的培训,这种培训,要求培训的内容符合听课对象的水平和实际需求,另外也要求培训教师具有一定的讲解能力,使得听课人员既能容易理解,又能获取到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课堂培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弊端就是容易造成知识传授的单向性,因此讲授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员听课的积极性。
7.2售后服务方案
7.2.1服务及质保承诺
为向客户保证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客户服务要求,顺利推进项目的进行,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客户要求与我们的服务能力,我单位做出服务承诺如下:
交货时间:2018年7月
交货地点:招标人指定地点(北京)。我方送货到约定交货地点交付前的一切风险和费用由乙方承担。
7.2.2售后服务体系
为了给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我单位在原有售后服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售后服务体系并通过ISO等认证,从人力、物力、装备、制度等全面保证各项服务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7.2.3售后服务程序
我单位设有专门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中心,用户可根据技术问题情况选择服务方式。首先可采用电话支持服务解决问题,我单位会在接到用户电话后30分钟内回呼用户,如电话支持仍无法解决问题,将启用另外的服务方式(如远程诊断、现场支持等);在任何需现场支持服务之前,首先应进行远程诊断,以判明问题所在,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系统的非正常时间。在远程维护及电话帮助都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我单位将派出服务人员进行上门维护,以确保客户的系统故障得到最快速、最全面、最彻底的解决。问题解决后,服务中心将持续对该问题进行跟踪、回访,保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7.2.4服务方式
我们的服务采用多元化的服务方式,包括有传统的电话支持服务,现场支持服务,同时还支持先进的远程维护服务和网上在线服务,如电子邮件热线服务及软件产品的更新及维护。
7.2.5服务内容
系统售后服务包括以下内容:
7.2.5.1 错误修改服务
在任何时候,如果采购方发现软件不能与需求说明书符合,请以书面形式将有问题的缺点或错误告知于我单位;
一经收到采购方的此类通知,我单位会在不迟于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便着手修改有问题的缺点或错误,并在正常工作时间或其它经双方同意的时间内继续致力于此工作,直至完全符合要求;
如果采购方认为情况紧急需立即得到支持,我单位将使用所有努力以尽快完成;
此修改一经完成,我单位将及时提供给采购方详细说明修改的性质,并提供改正后的正确操作指导;
我单位尽可能快地为采购方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附带培训,以使采购方人员能正确使用改正后的软件部分。我单位还将为此目的向采购方额外提供合理要求的其他帮助。
7.2.5.2 建议服务
我单位会以电话、传真或邮件形式提供一些必要的技术建议、咨询及系统分析给采购方,以帮助采购方掌握系统最佳使用方法和解决关于软件使用和操作上的困难。
7.2.5.3 新版本升级服务
在服务期内免费升级平台系统。我单位以电话、电传或邮件形式提供有关新版本的信息和建议。
7.2.5.4 系统诊断与故障排除服务
如果系统出现的问题发生在我单位对客户进行例行性维护或者巡检过程中,则我单位技术人员将现场解决存在的问题,否则,我单位在受理客户服务请求后在规定的响应时间内通过适当的服务方式为客户进行系统诊断与故障排除。
7.2.5.5 硬件环境变更服务
由于某些因素,客户的硬件环境有变更(如更换服务器、办公地点迁移等等),我们将提供由此而导致的相关服务,如重新安装系统,数据库移植等服务。
7.2.5.6 客户档案管理服务
我单位除提供给客户完整的竣工资料外,也为客户保存从我单位与客户联系起的一切商务、技术资料,以便在客户资料灭失或损坏时,无偿提供给客户使用。
公司保管的档案中,不包括客户的系统运行所涉及的保密资料,如管理口令、用户数据等。
7.2.5.7 客户投诉处理服务
我单位受理客户投诉,并在接到客户正式投诉后一个工作周内提出处理方案并通报用户。我单位将采用《售后服务联系单》的方式及时收集用户意见,作为对我单位工作质量评估方式之一。
7.2.5.8 定期巡检服务
为了预防系统与产品故障,减少故障的发生率,在系统初验后,我单位将派资深的系统集成工程师前往采购方进行定期巡检服务,确保我单位提供的系统与产品日常的正常运行。
1)定期巡检时间间隔
本方负责对本系统进行例行检查,从系统验收完毕起每3个月检查一次。
2)巡检服务内容
网络环境检查:对局域网的连接情况,广域网的连接情况等进行检查。
软件系统运行环境检查:检查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客户端操作系统软件、反垃圾邮件软件、防病毒软件等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技术咨询、辅导或培训:对客户提出的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咨询、辅导或培训。
系统综合性能优化:根据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对系统的综合性能进行优化。
3)巡检方式
制定巡检计划:我单位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其中包括每次巡检时间、巡检小组成员、巡检内容等。
核实巡检方案:例行检查前,由客户提前三天通知我单位具体检查时间。
4)巡检结果处理
巡检记录:每次检查完成后,在3个工作日内提交巡检报告。包括检查发现的问题、系统现状评价、改进建议等。巡检报告交由客户签字认可,双方各存一份。
巡检问题处理:对于巡检发现的问题,若属于负责维护的软硬件系统,则保证在3个工作日内解决问题。
7.2.5.9 定期电话寻访服务
1)定期电话寻访时间间隔
每月一次。
2)定期电话寻访内容
与客户一起共同对系统进行性能调优、系统诊断,系统日常维护管理方面的交流,并与客户共同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并希望客户对我们的售后服务质量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3)电话寻访处理结果处理
巡访记录:每次电话寻访后,我单位对寻访结果进行记录并备案。并在3个工作日内将结果反馈给客户。
巡访问题处理:对于发现的问题,若远程方式可以解决则采取远程解决的方式,对于客户反映的需要现场解决的问题,则按照维护方案中关于响应时间的描述,在规定的响应时间内进行现场处理。
4)紧急支持服务
以下情况将作为紧急情况处理:无法重启系统,系统停止或处理能力严重下降。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