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 北京车展营销突围战

文 | 螳螂观察

作者 | 李极

4月25日,时隔4年北京车展再次隆重召开。所有参展的车商之中,最受瞩目的毫无疑问是小米的展台,28天之前,小米董事长雷军刚刚发布了首款轿车SU7,尽管陷入了外观涉嫌抄袭的争议,这款被戏称为“保时米”的车仍然引起车友的广泛关注。

如果说小米的展台是本次北京车展的流量中心,出人意料的,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显得陌生的品牌出现在距离这个流量中心最近的位置。这个名字叫“极越”。

极越是谁?正当很多人带着这样的好奇来到极越的展台看看的时候,他们在4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黄金时段的报道中惊诧地发现,当天国务院李 强总理视察北京车展,在众多参展车企中只考察了8家企业,除了红极一时的小米和传统车企巨头吉利、比亚迪等,名不见经传的极越也赫然在列。

接着,细心的观众发现北京车展期间有关极越的报道又连续出现在央视朝闻天下、东方时空等名牌栏目中。大家在播出的节目中好奇的看到,这款车跟北京车展中大多数普通的油车电车不同,它是中国做的最好的智能汽车,基本上已经能够完全流畅地以自动驾驶的方式,跑在北京的任何一条环路或普通道路上。

除了央视的密集报道,当红脱口秀明星笑果文化的何广智和歌星汪峰也在车展期间来到极越的展台。一波波话题和关注把极越推到了新浪微博车展期间最热门车企排行第三的位置。

还是回到文章开始的问题:极越是谁?

其实,对关注自动驾驶和中国汽车智能化的专业汽车发烧友来说,极越的名字一点也不陌生。全世界最早做自动驾驶的公司,在美国是谷歌,在中国就是百度。10年前百度就开始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加上更早布局的百度地图,现在连美国特斯拉在中国都得用百度地图。百度自己不造车,因此3年前和吉利联合投资成立了极越,专门用于其自动驾驶能力的落地。因此,极越是中国第一家原生的,真正为自动驾驶而生的车企。

2023年11月,极越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车,极越01。

极越01的智能化程度非常高,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买车送司机”的效果,让开车变得更加安全和轻松。在极越01上,语音控全车,省去了复杂的按键,降低了学习成本,上手很快。因为驾驶中语音可以操作打开空调、导航、车窗、除霜除雾等等功能,不用再分心按键,更加安全。极越01配备的点到点自动驾驶功能模块,像配备了一位老司机帮助车主开车,路途上会更放松和轻松,同时,还避免了走错路、违章的风险。上市6个月来,已经覆盖了全国90%的高速公路和高架,从各种数据来看,极越牢牢占据了中国自动驾驶第一梯队的位置。

极越也全面继承了吉利智能制造的能力。吉利花费180亿元打造的浩瀚平台,以安全、性能出名。极越01和极星、极氪、沃尔沃多款车型同属浩瀚平台,基本和售价七、八十万元的路特斯同源,特别是极越01还与极氪001、009在浙江慈溪的极氪超级工厂同一条生产线生产,在性能和安全方面有绝对保障。因此,如果去掉极越01所有的智能化,仅从性能上来说,极越01也是一辆好车。

极越01的价格从21.99万元起,最高为30.99万元,智能化全系标配。能兼得性能、语音控全车、高阶智能驾驶覆盖率广且使用率高的品牌,在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品牌中,极越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然而这样一款用户买了都说好的车,销量却并不如意,而问题就在于品牌和知名度。上市前后,极越几乎没有做任何重大的品牌推广和广告宣传,这也成为中国新车发布历史上最大的谜团之一。

江湖传闻,年轻的极越团队当时一心埋头造车,忽略了造车资质方面的一些合规问题,因此被监管部门约束。受相关方面影响,极越不仅更改了股权结构,也被要求在新车发布时必须保持低调。

上述传闻尽管无法证实,极越品牌宣传不足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理工男背景的极越CEO夏一平在造出一辆好车之后,现在正恶补营销课。北京车展,正是极越品牌宣传的突围战。选择与小米同W2展馆就代表了夏一平提升品牌宣传的决心和信心。

除了此前提到的极越展台热闹非凡,极越也已经一反其“不打广告”的常态,开启了广告宣传。在车展前,极越已经开启了其机场的宣传,在上海虹桥、浦东国际机场,以及北京首都机场,都能见到醒目的“为自动驾驶而生”极越01广告牌。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内默默无闻的极越,在此次北京车展中,获得了全球几十家海外媒体的关注和热议。

福布斯报道称,在北京城区体验时,极越智驾能力展示了惊人的能力,安全地从一条没有交通信号的辅路上入口进入高速公路。根据对极越智驾PPA能力的亲身体验,极越相比欧洲汽车制造企业而言,更接近实现自动驾驶的目标。即便像在智驾上表现突出的特斯拉FSD,其智驾能力覆盖区域也不会像极越PPA那样广泛。

来自经济学人的记者在车展期间了解了极越的智驾能力,特意试驾体验后表示,极越是此次北京车展最亮眼的中国品牌。

不管是墙内开花还是墙外香,北京车展,看起来正成为极越品牌营销的第一个翻身仗。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