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对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基础能源、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共同构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如何把握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主力,移动云积极探索,认真落实。
厚植沃土,培育科创新力量
人类社会产业革命的实践证明,科技创新能够促进生产力的结构功能与效率变革,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变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
近年来,面对大国科技博弈加剧的新形势、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移动云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攻关高精尖技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锋队”。
一方面,移动云长期坚持核心产品自研,目前已累计申请专利1350+,自研产品达230+,获得可信云认证80+,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20+,“大云”操作系统、“移动云技术内核3.0”、COCA软硬一体片上计算架构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引领云计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另一方面,移动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打造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广泛参与的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去年,移动云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成立“算力网络创新实验室”,双方将依托产业研究、技术研发等优势,共同致力于算力服务相关领域研究,围绕算力网络多个方向展开合作,创新构建现代化算力网络体系。
此外,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移动云持续加强与重点高校的合作。近期,浙大与中国移动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共建校园网络、共创5G技术、共筑开放实验室等合作基础上,双方联合打造了全国首个校企合营模式算力中心——中国移动-浙江大学启真算力中心,让算力服务充分支撑教学和科研,以科教兴国支撑科技创新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点燃区域发展新引擎
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素质、生产要素配置水平、基础设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些条件在不同地区存在发展落差。两会期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围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展开热烈讨论。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既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又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海量数据资源要素优势,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条件和能力,其所在的长三角区域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作为扎根江苏、服务江苏的业界领先云服务商,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移动云积极投身当地数字化产业建设,持续推动长三角区域数据中心向“2+11+X”架构演进,实现基础资源的集约化和分层级部署,促进长三角数据中心的布局更加合理、统筹更加有力、效益更加显著、与数字经济发展更适应。
为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发挥区域对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国移动还发布了移动云长三角信创云电脑资源池(苏州),实现一城一池、全网覆盖,满足长三角地区党政国企、金融医疗等行业安全办公需求,助力“数实融合第一省”及数字长三角的高质量发展。
截至去年10月,移动云在江苏已累计投入35.3亿元用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超30个云基础设施布局,打造业界领先的3AZ资源架构,算力资源规模约5.2万台服务器,夯实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底座”。
数字赋能,提升民生福祉新水平
专家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为改善民生创造更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作为助力社会数字化转型、共创美好数字生活的“主力军”,移动云着眼民之所向,聆听群众心声,以科创赋能民生发展,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新一代技术与数据要素共同作用下,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传统产业重塑变革持续推进。为推进医疗信息化向基层延伸,移动云携手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为296个村级医疗机构都配置了移动云电脑,让村民实现了“小病不出村,报销少跑路”,充分享受到了医保改革的红利,打通了基层医疗保障的“最后一公里”。
“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在“中国蔬菜之乡”和“中国一号菜园子”的寿光,移动云借助云化部署打造“智慧物联移动云平台”,通过物联感知设备和算力平台,实现了种植全流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农村信息化和农业绿色化,为实现农业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铸大国重器,添民生福祉。我们能看到,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肩负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移动云正在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奋楫扬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