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消保之声丨以案说险:如何防范销售误导?

典型案例

人到中年的周先生近期接到一通陌生来电,对方极力推荐一款“全面覆盖疾病、养老、理财”的保险产品,并声称“该产品收益高、保障全、无任何风险”。周先生在未充分了解保险条款的情况下,购买了这款产品。在后续理赔时发现,该产品的重疾保障范围并不如当初承诺的那么广泛,且保单利益不确定,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周先生因此深感困扰,认为自己遭遇了销售误导。

案例分析

在周先生的案例中,销售误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不透明:销售人员在推广产品时,只强调了产品的优势和潜在收益,而对重疾保障范围的具体内容以及保单利益的风险性并未做出详细、准确的说明。

2. 夸大宣传:销售人员声称该保险产品“几乎无任何风险”,这与实际存在市场风险的情况不符,构成了对产品风险属性的误导。

风险提示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防范保险诱导销售的风险提示”:

一、因需购买保险产品,不被“免费”迷惑

在浏览保险营销宣传页面时,注意了解发布营销广告主体、保险产品承保机构,看清保险产品类型、保障内容和收费方式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和消费能力选购,不被“免费”营销宣传诱导购买了本不需要的产品。如对宣传界面内容不了解,最好不要随意填写个人信息或同意授权办理等操作,防范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二、知悉保险合同内容,了解条款信息再签约

消费者如确有投保需求,应认真阅读保险合同,对于未能明确展示保险合同条款等重要内容的销售页面,不随意点击确认。着重了解保险责任、除外责任、保险期间、保险金额、保费缴纳、风险提示、客户告知、投保须知、续保条件、保险金赔偿或给付、犹豫期和退保损失等影响投保决策的重要事项。不盲目跟风冲动消费,尤其是线上签约投保时千万不要图方便就“一勾到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