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VEVA剑维软件首席执行官贺凯博(Caspar Herzberg)
“数字技术可以为整个能源生态系统脱碳提供支持,并持续推动能源公正转型。”
当前,全世界正在面临一个关键时刻,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就必须平衡经济发展与工业脱碳之间的关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能源领域的绿色转型上。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但对环境的影响也很显著,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约四分之三,与极端天气甚至粮食供应链中断都有关系。
全球迈入脱碳时代
为实现将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上升1.5 °C以内的目标,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急需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与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也在2023年提出相关议题。此前,大会主席与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共同呼吁将可再生能源产能提升2倍、当前能源效率提升1倍,进而实现大规模脱碳。双方表示,相关举措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理解全新的绿色转型
脱碳是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且能够为整个能源价值链的绿色发展带来机遇。
产业脱碳涉及设计和建造全新的清洁能源资产,把握住即将到来的市场机遇。此外还包括对现有业务进行优化,提升其效率与可持续性。要实现绿色环保的未来目标,关键在于将以数据为驱动的技术与人类所拥有的洞察力结合起来。
世界经济论坛估计,全球经济在下一个十年内创造的价值,70%将有可能来源于数字化业务平台。在实现国际能源署2050年净零目标的路线中,现有的数字化技术有助于降低高达20%的能源消耗。根据埃森哲公司与世界经济论坛的预测,受益最大的三个领域为能源、材料以及交通出行。
先进的算法、AI与数据分析可协助测量并减少各行各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包括石化、钢铁、水泥等难减排行业。这些技术可以为能源产业中的领军企业提供工业智能,打造安全、高效、灵活且更具有可持续性的操作流程。将这些技术整合到互联互通的生态体系之中可实现更多效益。内部团队与外部团队可围绕数据展开协作,对业务流程进行创新,降低时间成本与资源成本。
能源产业的转型实践
能源行业的领军企业正在通过数据获取脱碳相关的发展成果。
通过新产品支持能源转型: 绿氢对于能源转型而言至关重要。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的估计,氢能具有每年减排70亿吨的潜力,可满足2050年总减排目标20%的需求。来自丹麦的Topsoe公司使用流程模拟技术开展固体氧化物电解槽的研发,用于生产钢铁、石化等行业脱碳过程中所需的“绿氢”。
加速清洁能源技术部署: 部署云端的先进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可加速已得到商业可行性验证的清洁能源技术的部署应用。来自澳大利亚的AGLEnergy公司使用了一种以数据为核心的方法来管理其电网所包含的数百台风力涡轮机。通过将天气、能源需求以及涡轮机性能等信息与运行数据相结合,该公司能够更好地了解风机的性能,从而在整体生产效率得到提升的基础上实现了四个月的投资回报。在一次成功避免的断电事件中,就挽回了约5000万到7000万澳元的损失。
削减成本和资源的投入,提升可持续性: 把增效与节能结合起来,有助于获取大规模的可持续成果。Oyak Cement是水泥行业的领军企业,其业务遍及土耳其、葡萄牙、布雷顿角、西非等地。水泥行业的碳排放量约占据全球排放总量的6%,是最难减排的领域之一。该公司通过AI赋能的边缘云数据管理系统将30%的化石能源替换为可再生能源,同时减少了能源使用量。Oyak Cement公司每减少1%的能源使用量就可以节省500万至700万欧元的成本。另外,该公司还可以做到实时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一点对于业务的报告和精简意义重大。
投入使用可持续软件
我们已经看到数字化技术在能源领域能够发挥的价值。随着相关应用规模的扩大,我们必须将其自身的可持续性影响纳入考量。软件与其他产品类似,同样需要遵循可持续软件工程原则,从设计上将碳排放缩减至最低,并结合限制数字产品总体碳排放的各类模式与实践操作。
可持续软件将成为彻底改变能源管理与脱碳现状的强大工具。AVEVA剑维软件正在与绿色软件基金会(Green Software Foundation)开展合作,深入研究自身软件的能源消耗情况,确保我们解决方案的设计做到尽可能低碳。
软件的能耗测量向来极具难度,不过可持续软件现已可以投入使用,并将协助能源与其他领域进一步提升可持续性。
让可持续性成为日常标配
在消费者与监管部门的共同推动下,更绿色环保的经营方式正在演变为常态。摆在能源行业面前的选项只有一个,那就是对运营进行脱碳。
能源行业需要调动一切可使用的策略,确保其作为经济引擎继续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公正转型。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可持续工业软件可以成为我们手中最强大的工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