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们,到底在担心什么?

荣毅仁(右二)

1979年1月,人 民大会堂福建厅。

中午时分,有一群老人在围着两张桌子吃涮羊肉,边吃边聊。

谈话之际,邓公请荣毅仁出山,成立一个新的公司,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搞好。

他非常诚恳地给荣毅仁说,“你来牵头办实体,搞对外开放窗口。人由你选,业务由你管,事情由你负责,不要搞成官僚主义企业。”

十几天后,荣毅仁提出了《建议设立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的一些初步意见》。

200天后,在北京金鱼胡同和平宾馆租用的办公室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式成立。

这是一家国有企业,但是为了向全世界展现改革的决心,呈现崭新的面貌,这家企业并非全部由国家出资,荣毅仁自己也出资1000万元,并就任第一任董事长。

荣毅仁(中间)魏鸣一(右一)王军(左一)

一年后的安徽,荣毅仁的侄子荣广宏,与时任安徽省工商业联合会主委潘锷璋,联名给省政府提交筹建「安徽省国际投资信托服务公司」的报告。

安徽没有钱,他们就自掏腰包,还到处找中国香港、上海的朋友筹集资金。

最后,一共筹了200万元,成立了安徽省国际信托投资服务公司,也就是后来的安徽国元集团。

这是中国信托行业历史上闪耀的时代,不仅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未来,还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首往事,我们不应该忘记:

民间资本、民企一路冲锋在前,与政府上下互信,通力合作,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共同的努力让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民企与民间资本,从来不是不安全因素,也从来不是包袱。

他们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参与也是中国向全世界呈现的开放与信心。

人们看到了信心,世界看到了信心,才有了后面的一切。

但是,信心却很脆弱,可能一个小小的案件,就能让它支离破碎。

一个正常监管行为引起的风波

这些年,信托业不太平。

时常有暴雷传闻,一时风声鹤唳,监管层面也开始忧心忡忡,在艰难岁月里,市场中就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种是让民企离场,一种是与民企携手共进,共克时艰。哪种声音更有力,胜负难料。

但是,各大信托公司的新闻却开始层出不穷,最近因20亿增资闹出大风波的长安信托,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这个案件事情不复杂,但在这个历史关口却显得非常特殊。

它所引起的争议,以及三位民企股东发起的数场诉讼,正在将大家的目光投向陕西,并且将大家的信心,悬在了空中。

这个案件,其实很简单:

2022年底,陕西银保监为防患于未然,责令长安信托以自有资金,完成非标资金池和非标资产清理工作。

然后,长安信托立即致函各股东,要求大家增资,钱呢,不少于20亿。

增资,是增加市场与监管层对长安信托的信心,这无可厚非。

三个民企股东(上海淳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随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立即明确回函表示愿意承担增资义务。

然后就开始进入流程,董事会开完,股东大会开完了,议案也通过了。

民企与国有资本按原股份同比例增资,也就是在增资20亿后,西安投控、上海淳大、上海证大、上海随道和西安高新5家公司股东,大家股份一样。

正在顺利推进的过程中,却突然出现了状况。

陕西银监局突然一纸《责令整改通知书》,让三个民企股东证大、淳大、随道,在5个自然日内进行整改,还顺便提了一句,资要求他们放弃增。

很快,又来一纸《监管强制措施决定书》一锤定音,对证大、淳大、随道采取限制其参与长安信托经营管理的相关权利。

包括股东大会召开请求权、表决权、提名权、提案权、处分权、增资权。

3个民企股东有点摸不清门道:你对我有所防范与怀疑可以,那我多交一些钱来表达诚意,为何不让我这么做呢?

一次在京召开的研讨会上,中国政法大学的马更新教授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增资权不属于股东参与经营管理的权限。

言外之意,如果你适用那种处罚措施,限制股东参与经营管理权的话,它不属于经营管理权限,就不能适用这个条款。”

也就是说,完全可以通过限制民企股东参与公司运营和决策的权利,来防范风险,为何要限制财产性权利呢?这又能起到什么样的监管作用呢?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第六十六条:

“信托公司股东或其控股股东……造成信托公司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

可以限制信托公司股东参与经营管理的相关权利,包括股东大会召开请求权、表决权、提名权、提案权、处分权等”。

根据马更新教授的阐述,「这个条文的‘等’字,应该是‘等中等’的意思。

一定是在列的这几个权利里面等,而不是一等就把所有的股东权利都等进去了」。

这也难怪,民企股东们随后不惜发起了一系列的诉讼,其中的一条,就是直指被限制增资权的这事。

风波之后的风波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别的国企股东按照之前的条件完成增资,或者这场风波也只限于长安信托内部斗争,对行业而言也会到此为止。

但是,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这场风波愈演愈烈,让全行业,甚至整个民企圈都忍不住观望起来。

在官司进行之中,长安信托的监事会推荐总裁办公室为临时牵头人,开了临时股东大会,直接表决通过:

引入第三方,即西安财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增资20亿元。

有意思的是,8月长安信托给股东的《2022年度审计报告》列明长安信托净资产为76.88亿元。

却在10月初,自己又推翻这个报告,增资审计净资产33.85亿,相比1个月前自己的报告少了足足43亿。

什么意思呢,相当于股价打了4.4折,新股东花更少的钱,可以获得更多的股份。

当然,作为股东的民企们,就开始无法淡定了,毕竟自己在长安信托的资产直接就少了一大半。

但是,他们的诉讼,依然无法阻挡这一切。

随后,长安信托在10月底完成章程修订,11月完成了所有的变更手续,并在官网发布公告。

截图源自长安信托官网,时间停留在11月10日

这一波,把看客们也都看懵了。随着后期新闻报道不断流出,市场为之一惊,许多担心随之而来,一些信心也因之而碎。

大家开始纠结一个问题:未来,该怎么办?

民企们的担心与希望

这次长安信托的风波,看起来是股东内部的纷争,但折射出的却是一个普遍的焦虑:

通过“增资权”的限制,这一策略如此有效,是不是只会在西安?又会不会被广泛用于民企参与的国有企业?

有一点,可能是大家所遗漏的,这三家民企也是有投资人的,他们的投资人看重他们的信誉,信任他们投资长安信托的决策。

而今,这些投资人将会怎么看这些民企?这些民企还会被更广泛的民众所信任吗?

所以,其实民企们在意的还不是“增资权”的有与无,甚至,也还不是可能出现的现实损失。

而是未来的公平竞争权还在吗?甚至是,他们存在的价值。

2012年的春天,银监会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

第一条第六款就是,“支持民营企业投资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

而且,银监会以非常诚恳的方法,用立法的方式去写下这样真挚的话:

“各级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要充分认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对加快多层次银行业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公平竞争的银行业市场环境,以及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股权结构多元化、平等保护各类出资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改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并且,进一步补充到: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认真对待各类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在增资扩股、股权改造、并购重组等过程中,为民间资本投资入股创造公平竞争条件。

如今,离1979年,45年过去了,离2012年,12年过去了。

民企们依然心怀家国,艰难求生,也想与国家共渡难关,走向下一个辉煌,但他们的信心也在经受考验。

我们是否还可以彼此信任?我们是否还有继续投下去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民企们在未来是否还有机会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与国有资本、国有企业肝胆相照,努力共进;

是否还能一起为建设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发光发热,贡献与创造出更多辉煌?

没有人想离场,就算是心碎一地的人,都一样随时准备继续往前。

珍惜这股劲,这颗心,才是希望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