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后,冷空气频繁,气温开始蹭蹭往下降,面对即将来临的寒冬,需要做到外防湿冷内防燥热,适应温度变化,减少疾病的发生。家有幼儿的家长们,一定要注重给孩子做好保暖,调节日常的饮食习惯,有助养护身体健康。
在冬季,外面寒冷,屋内燥热,再加上穿得严实,内热散不出去而上火,孩子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皮肤干燥的症状,加之冷天时大家都喜欢进食热气腾腾的食物或者辛辣食物以补充热量,不仅易引发上火,过于辛辣还会使脾胃消化功能失调,出现腹痛、腹泻症状。
为防止“上火”,要督促孩子多喝水,最好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缩短粪便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减少代谢废物的吸收;也可以防止内热的产生,缓解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燥等不适。除了温开水好处多,还有蜂蜜水可润燥解毒,白萝卜水能清热利尿,梨水可以润肺止咳等。
冬天是呼吸道感染的多发季节,家长要注意及时给孩子添衣保暖,不过幼儿日常活动多,新陈代谢旺盛,但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如因衣物增添过多使全身汗出,毛孔常开泄,反而更易感风寒而得病,所以不要捂得过厚,应该以保暖为主。外出时,一定要护好背、腹和足部,如果受寒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感冒、发烧等。
细看冬季高发病“黑名单”,除了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也是榜上有名!由于天气寒冷,不仅腹部容易着凉,且随着气温降低人的食欲也会增加,稍不注意就会导致胃肠系统的紊乱,加之冬季人们运动量大大减少,消化变得缓慢,易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不适症状。
家长可以备好益生菌来帮助改善肠道健康,以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为例,服用后能够帮助婴幼儿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促进肠道消化吸收和肠道蠕动,对腹泻、便秘、胀气、消化不良等肠道疾病可以起到调节作用,帮助缓解症状。
《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季饮食有着这样的记载:“春吃甘,夏吃辛,秋吃酸,冬吃苦,少吃咸。” 冬天的饮食要合理,原则是减咸增苦,不宜过多食用咸味食物,适当多吃苦味食物具有清热和燥的功效,比如莴笋,苦菊,生菜等;肉食不宜大量,荤素搭配的比例最好是1:5,多搭配些清火滋润的食物,如白萝卜、大白菜、菠菜、黑木耳、甘蔗、豆腐等;多喝热粥、热汤,多吃黑色食物,有益健康。
天气寒冷后,家长往往只关心室内的温度,而忽略了室内的通风和湿度。应注意勤通风,使屋内污浊的空气可以得到转换,最好在早中晚各开窗通风三次,每次15分钟为宜。对于室内保湿,可以用湿拖把拖地板,或者在室内放一盆水,让水慢慢蒸发,以保持空气湿润。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