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T Markets分析:美债抢风头创16年新高波及各行业,美元持续强势!

一般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高,投资人为求避险通常会涌入美债市场,从而推升美债价格,使其利率迅速下降。不过,当前的实际情况似乎与这一理论预期背道而驰,因为市场上的投资者竟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导致美债殖利率升至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且明显可以看出,目前市场对债券市场仍持悲观态度,因为众多投资者依然持有看跌头寸,足以显示其对债市前景的担忧。

规模约25兆美元的美国国债市场除了是全球银行体系的支柱,同时也是奠定美元储备货币的地位。然而,自2022年初以来,10年期美债殖利率持续攀升,CPT Markets分析师解释美债面临强大的卖压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经济表现优于预期,尤其是9月零售销售数据表现相当出色,而此情况不仅促使交易商调降了对明年利率降幅的预期,同时更让市场预期美联储在今年内再度加息的可能性上升。而近期美联储再度重申「higher for longer」,并认为过去18个月来的加息影响尚未充分表现,因此他们不仅升级了经济预测,更将「经济不衰退」的情况纳入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殖利率的上升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对于未来大规模新债发行可能对债券价格造成压力的关注。投资人切勿轻忽美债殖利率上升的议题,因为这不仅对股市和房市带来了巨大冲击,甚至会波及各个领域。接下来,将由CPT Markets分析师逐一解释这个情况:

殖利率的上升必然推升企业以及个人的信贷成本,从而限制了投资者对股票和其他高风险资产的追求。以Tesla CEO Musk的警告为例,高利率很有可能削弱市场对电动车的需求,导致该产业的股价下滑。此外,某些期限的国债提供超过5%的收益,这意味着除了公用事业外,房地产和其他提供定期配息的高息股票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自7月以来,美债殖利率急遽攀升,使得美元兑其他G10国家货币平均升值约6.4%,CPT Markets分析师表示,美元强势虽有助于收紧金融条件,却也可能会对美国出口商以及跨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造成打击,此外,美元的走强亦会加大其他央行透过压低本币汇率以求抑制通胀的难度。

尽管美国经济在就业以及消费方面依然表现坚韧,但房地产市场却不尽人意。近期,美国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利率已达自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这不仅打击了建商信心,同时也对抵押贷款申请带来了不少压力,例如,9月现有房屋销售年率已降至13年的最低点,且随着美债殖利率迅速攀升,市场对公司债等高风险资产殖利率之要求也随之提高。

美债大量发行时,美联储、中国与日本这三大买家竟齐齐减少购买?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美联储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通胀率,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透过购买美国长期债券,大量注入资金于美国经济体系。但近年来,美联储开始缩减其持有的美国债券部位,而这被市场认为是一调节经济增速的手段。

根据CPT Markets专业团队所搜集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同一时期减持美债500亿美元以上,2021年初来持有部位更大减近3,000亿美元,这种剧烈变化表明中国对于美国债券的态度和策略正经历转变。回顾过去20年,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其政府曾购买美债以求防止人民币升值以及促进出口业务,成为美国债券主要买家。但考虑到近期中国经济与货币所面临的现实压力,该政府现在可能选择出售部分美债,以支持疲弱的人民币。而过去日本投资人积极地在美国和欧洲债市寻求殖利率的机会,但现在他们更倾向于日本国债,并将持有的美债部位减至2019年来的最低水位。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根据过去历史经验,当大部分的投资人普遍认为某一类资产已跌至谷底时,实际上极有可能是最佳入场时机点,CPT Markets分析师基于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分享到,心理因素经常导致投资者的长期表现远远逊于市场,逆向投资的挑战性在于该策略与大众观点背道而驰,比如:投资者往往受制于从众心理或是因追求与众不同所承受的压力,再加上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当价格走势对投资人不利时,他们往往会怀疑自身所做的交易决策是否正确。但他们最终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只有当所有人都不愿意持有某项特定资产时,我们才有机会购买真正有价值且被低估的资产。

美联储自去年开始积极加息后,美国已进入实质正利率环境,而基于过往历史数据,可以发现在美联储停止加息后的12个月内,除了美元外,多数风险性资产包括股票、债券均会出现双位数以上的增长率,这意味着在这段时期中,投资者能在风险性资产中找到最具潜力的投资目标,并获取相当可观的回报。

因此CPT Markets分析师指出,若10年期殖利率达到5%,甚至更高,那么这对投资人而言将是很好的进场点,而若之后殖利率出现喷出现象,那无疑是极佳的买点,不过投资人在决定进场点前,仍应综合考虑各项多、空因素,包括中东地缘政治或是政府扩大发债等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