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首次举办G20峰会,当时的举办地杭州,汇聚了全球目光。这一年,杭州市经济总量11050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名。
同样是这一年,何宁在杭州创立核聚资本,这位曾任职摩根士丹利国际银行(中国)董事长、中信资本合伙人,美林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并参与早期中国证券市场建设的资深金融家与投资人,再次义无反顾投身于新能源、新材料、硬科技等领域的时代洪流当中。
自此,伴随核聚资本成立七年时间,这位从业三十余载,经历横跨实业、金融和投资的元老级人物带领核聚资本,不断投资了零跑汽车、蜂巢能源、欣旺达电池等一系列行业翘楚。而让人好奇的是,一位经历如此丰富的投资人是如何精准命中诸多优秀项目的?是什么在推动他持续跨界,并不断深入投资一线?核聚资本创立背后,这位传奇金融家与投资人又对时代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思考和观察?
核聚资本 何宁
手牌“天胡”,毅然回国
如果投资人都是牌手,那么何宁起步时的手牌堪称“天胡”。1980年代初,何宁作为文革后首届大学生毕业后,成为首批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赴美留学生之一。那时的华尔街在许多中国人眼中如同神秘而复杂的机器,毕业后的何宁就在这台机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工作。
“摩根士丹利有着非常系统的职业培训,任何别的地方大概很难有这种经验。我1990年进入摩根士丹利,经历了9个月的培训,每天除了8小时工作外,还要马不停蹄地参加4小时的系统课程,这12小时的工作和学习外还要完成各种作业,复习授课内容和准备各种考试。这都是KPI的一部分,这种魔鬼式的培训,对后来的我有很大的帮助。”
纽约工作期间,何宁追随在纽约关系要好的几位朋友:华尔街做律师的高西庆、纽交所任职的王波明等共同参与发起了中国资本市场促进研究会。1989年3月,二人回国参与了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简称:联办,后更名为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的建立,1990年底,深交所、上交所和中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 (STAQ)相继开始运营。1992年10月证监会诞生。这两个交易市场和一个交易系统以及监管系统构成了当时中国证券市场的基本框架。
国内证券投资领域这一系列史无前例的变化,让当时对此事颇为关注的何宁兴奋不已。尽管华尔街的工作报酬丰厚且在美国的未来相对稳定,但对他来说,日复一日朝九晚八的工作与生活却枯燥乏味。在高西庆、王波明等人回国建立联办后,国内证券投资市场的如火如荼吸引了何宁,他一直记得美林集团CEO曾经和他说的话,“在这个地球上,从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深度来说,唯一和能和美国比较的只有中国。”也因此毅然回国,加入这充满理想主义的新篇章。尽管当时的未来非常不确定,但他看到了国内证券市场发展的潜力和能亲身参与到这一进程给自己带来的充实感,他说:“我当时回国去看过他们几次,看了他们开始研究和建设股票市场,那种风风火火劲儿让我很心动。”
或许在那时候,报效祖国的一团“火”就在何宁心中燃了起来,而这如同冒险家一般的直觉与洞察力,以及敢于做出取舍的勇气,在之后三十余载的多彩经历中,成为他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跨界并成功的重要原因。
厚积薄发,跨界再创业
1993年,回国后的何宁加入联办,尽管当时的月薪只有1500元,每天要骑自行车或挤公交上班。与在纽约的生活比起来,物质条件的反差虽然很大,但何宁依然认为,这个经历会让自己更感到更心动、更充实。
联办时期,何宁不仅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到国内外资本与企业,成为中国与跨国资本联系的纽带,还更进一步学以致用,参与投资了小天鹅、春都集团、三九药业、玉柴动力等企业,并帮助许多企业上市。这让他逐渐掌握了国内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也对中国证券市场整体结构有了把握。
此后他不断挑战自我,先后任职美林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兼副总裁、北京新中商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中信资本合伙人等。后曾任职摩根士丹利国际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董事长,并在2009年被亚太(投融资)华人经济年会评选为“世界经济十大华人杰出投资风云人物”。
但他并未就此止步,在参与过众多企业重组改制和海外市场融资的项目,为国内的机构和企业通过IPO和债务发信等方式在海外市场融入超过700亿美元资金之后,他对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也看到了中国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时期。2016年,何宁创立核聚资本时,正是希望利用投融资的资本市场工具来推动来推动和实现市场的发展机遇。
核聚资本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新材料、硬科技、先进制造、汽车智能化、大健康等领域全产业链投资的专业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秉承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提升价值的核心投资理念 ,以资本赋能实业,建立信息、资源、资本、产业 多维一体的投资生态圈。
何宁认为,国内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的优秀企业要想实现基业长青,和国外优秀企业的共同点会比差异点更多。同时,更多国内企业必须更有效地利用海外市场。
作为始终对国内发展充满信心,也对未来有想法的人,何宁自然而然想到通过核聚资本发掘并培养出更多优秀企业,通过协助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等方式为企业赋能,推动他们走向“基业长青”。在他看来,这一目标就像当年回国加入联办一样,是充满挑战但让人兴奋的事。
迷雾重重,在产业变革中拨云见日
核聚资本初期发展时,互联网热度还未散去,但何宁已将目光聚焦于新能源、新材料、硬科技、汽车智能化等领域股权投资。这些需要长期深耕的领域当时并不被外界看好,一些项目甚至需要持续融资才能度过初期阶段,而在迷雾重重之中,洞察力与对时代精神的把握才是最好的行动指南。
何宁洞察到了这些领域的长期价值,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曾在海外生活过很长时间的他,深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意义,尽管那时造车新势力们刚刚起步,但在美国,相关理念甚至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早在多年前便已出现。他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必须快速进化,并可能带来一场影响全球的深刻变革,正如他强调的那样:“未来三十年,智能网联汽车是朝阳行业,中国企业将发挥重要作用。”
于是,依托股东海尔产业金融平台及何宁的长期积累,核聚资本持续长期与众多大型知名中资机构开展合作。并与地方政府、大型国企、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知名投资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联系,形成“以资招商”的产业基金模式,并以此为零跑汽车、、欣旺达动力电池等企业持续赋能。
何宁认为,随着美元基金逐渐萎缩,国内投资市场业态发生变化,核聚资本“以资招商”产业基金模式在投资企业的过程中,为企业产能扩张落地提供了多元化的帮助。与一亿中流合作,支持成立中卓华誉科服,实现更好的服务地方政府招商,服务中小企业,以创新赋能企业发展,形成投资+招商+赋能的循环。他对此总结为:“互为赋能,相互成就,帮助实体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价值。”
致力自主创新产业,坚守长期价值
新能源、新材料、汽车产业化和硬科技等领域,都曾在国内经历较长的“低谷”期,但面对这些“冷板凳”和“硬骨头”,何宁没有退缩,反而结合核聚资本的优势,基于产业发展和市场理解进行投入,在他看来,这正是核聚资本价值所在:
“核聚资本肯定不是最强的,但与同行相比,我们的优势也很多。第一比较灵活,第二对不同行业的理解更强。当然,我们还有对市场以及对地方政府的需求了解,有助于我们结合相应的资源和需求搭配给客户提供服务,这很重要,也使得我们在有效利用市场资源方面更具优势。”
同时,作为投资人,他更关注国家发展的痛点问题。正如他看到越来越多科学家创业背后,是市场环境的成熟。他以零跑汽车与蜂巢能源为例,其不断积累的竞争优势背后,是众多实验成果的结晶,近年来,中国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逐渐和发达国家缩小差距,更多科学家们需要获得助力。
在这一过程中,何宁自身的人脉圈层为这些科学家和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家们提供了一个更大舞台,他们能够通过核聚资本持续接触并获得更适合自身的各种支持。
如核聚资本探索出的S+直投策略基金,让地方政府资源和新能源、新材料、硬科技等对人才、土地、资金等都有所需求的相关企业有了更便利的链接平台。一方面助力地方政府从“土地财政”向“股权财政”转型,带来稳健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又帮助政府与企业实现交流合作、资源互享和信息互通,形成共赢,如今,越来越多基金也开始走上这条路线,可见核聚资本对于趋势的预判和快速行动力。
作为经历丰富,人生故事堪称传奇的资深金融家、投资人。何宁一直都给人低调、务实的印象。在为数不多的外界报道中,他身上透露出对于时代的思考和对中国发展的信念。在核聚资本成立的七年时间里,这家投资基金对中国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持续投入,如今已逐渐有了回报,这证明了何宁坚持的长期主义。
但更应该看到的,是老一辈金融家身上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坚定信念,不论是当年毅然归国、加入联办,还是后来不断跨界、与时俱进,何宁都展现出独特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行动力,在支持一系列自主创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他也为更多人证明了中国经济未来的上升潜力,而核聚资本也在以此方式实现其独特价值。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