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汇阳投资:中药行业政策机遇期来临,多细分领域有望腾飞

从历史发展看,我国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从本质上讲,中医药学是古人在与疾病斗争的长期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而认识到的一门实践科学,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做支撑,相关中医药著作可最早追溯到东汉初年的《神农本草经》。虽由于后期西方医学的引入,行业发展有所减速,但毋庸置疑的是行业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历史、文化和群众基础的。

自十八大以来,国家频繁出台政策支持中医药发展,将中医药发展规划上升至国家层面。我们认为行业正站在前所未有的政策窗口期,有必要对目前政策着力的方向点进行梳理,找准未来行业的确定性趋势。

一、中药行业概况

行业涉及领域众多,产品为行业之魂

从药品角度,中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为预防及治疗疾病所使用的药材,通常包括天然药材、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从产业链角度,中药行业以中药产品为核心,主要包括上游——中药材种苗的培育、种植及采收的中药农业、中游——以中药材及制剂生产为主的中药工业、以及下游——提供中医药产品及服务的中药服务业。

行业地位举足轻重,但近年来行业增长有所趋缓

数据显示,2021年,中成药和中药饮片行业在我国医药行业的收入占比分别达17%和 7%,合计达到了约 24%,市场规模接近 7000 亿,在我国医药行业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从近 10 年的发展情况看,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仅为 5.2%,低于医药行业近 10 年年复合增长率 6.5%。近 10 年国家医药相关政策及监管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整个行业都产生了影响。

其中中药行业在限制辅助用药、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增多、打击商业贿赂、两票制推出、飞行检查等多项政策制度下,自 2016 年行业营收达到历史高点,约8700 亿左右后,行业规模和增速开始下滑。在经过多年调整后,目前中药行业增速已由负转正,并在 2021 年增速达到多年高点,为 12%。在国内政策支持下,行业增长初步呈现企稳状态。

从利润端情况看,虽然自 2015 年开始,中药行业的利润率开始小幅回升,并在2020 年达到 12%左右的水平,但仍低于医药行业约 14.1%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其中中药饮片加工制造业行业的利润率长期低于 10%,2019 年为 8.4%,远低于日本优秀的汉方药药企-津村 2020 年扣完税的约 11.2%的净利率水平

中药饮片加工业已恢复至历史最高值水平,中成药行业逐步企稳

细分来看,2020 年,中成药制造业实现营收约 4400 亿,同比下降 3%;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实现营收近 1800 亿,同比下降 8%。2021 年,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实现营收接近 2100 亿,已接近 2017 年最高值水平,同比增长约 15%。但中成药行业营收在医保等政策等影响下,仍未恢复至 2016 年最高值水平,但增速已逐步企稳。

整体从数据上看,中药行业此前仍面临一定的增长压力,近两年无论从收入端还是利润端看均呈现一定的企稳态势,离 2016 年左右行业的黄金阶段仍有一定距离,特别是中成药行业规模在前期政策影响下,总量增长较为乏力。

二、从政策演变看,行业正站在新发展阶段

中医药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显著加大

十八大以来,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明显的政策机遇期。2017 年 7 月,我国首部中医药法正式生效,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发文机构级别高,发文频率高。据统计,十八大以来国办发文的涉及中医药相关的重要政策文件近 7 项,涵盖中药材保护及发展、中医药服务发展、加快中医药发展、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多个纲领性文件,多个文件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规划,如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 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 年)、“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

政策覆盖范围广,目标明确。从政策涉及内容看,包含了上游中药材种植,如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中药材资源保护、中药饮片质量集中整治;中成药制造方面,如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药工业的发展等及下游的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建设。另外在中医药传承创新、文化传播、医保、一带一路发展等方面都有涉及。医保及集采等行业支付政策相对温和。虽中成药国家集采还未正式落地,但从近年地区联盟集结果看,中选品种平均降幅在 30%-40%左右,相比化药平均 50%以上的价格降幅,中成药价格降幅相对温和。9 月,湖北医保局发布了《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公告》,涉及 42 款口服液及注射剂,近 30 个省市区等联盟地区参加,并成立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预示着中成药国家集采临近,我们将静待最终结果。

整体我们认为,政策着眼深远,对我国中医药行业的支持是全方位的,力图解决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很多根本性的问题,如中药材质量层次不齐、人才相对匮乏、中医传承性较差等。同时作为政策目标,对我国未来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期待配套措施的逐步落地。

从市场投资角度,大多数中药上市公司涉足的是中药工业,是下游中药服务业的产品提供者。虽政策对行业全面支持,明确指出提高中药产业发展活力,但由于产品也是一种药品,应具备较强的临床价值、符合药物经济性要求以及有较高的可控的质量标准,这符合未来政策导向。

我们认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但也不能完全寄托于政策的托底,如 19 年在《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研究取消中药饮片加成相关工作。虽 21 年底在《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又明确提出中药饮片继续可以加成 25%,同时中医药机构可暂不实行 DRG 付费等,但也可以看到未来政策的趋势和导向。同时政策也明确鼓励创新,已看到多项政策落地实施,我们认为创新依旧要以产品力为导向,中药创新及标准化、中药配方颗粒等领域迎来政策机遇期。同时政策着重强调了提高服务能力,中医药连锁服务领域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建议关注。

十四五规划看中医药发展的方向

顶层设计,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由国办发文(此前十三五规划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站位较高。同时从内容上看,相比十三五规划,在增强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彰显了顶层设计,如做强龙头中医医院;做优骨干中医医院;做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健全其他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及提升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这都是在此前规划中没有涉及的。我们认为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更着重于保障中医药服务的可得性及可及性问题。新版规划结合中医药发展的现实性问题,提出要明显增强其服务能力,凸显高质量发展。

发展指标设置精准,更强调中医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此次十四五规划中,共设置 15个主要发展指标(14 项预期性指标,1 项约束性指标),相比十三五规划多设置 2个指标(13 项预期性指标,无约束性指标)。从具体设置的指标看,变动较大,新增了包括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要从 59.43%提升至 70%;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发热门诊比例要达到 100%(约束性指标);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的比例要从 36.57%提升至 60%;县办中医医疗机构覆盖率要达到 100%;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及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比例分别提升至 90%和 70%等。

相比十三五规划,剔除了中医诊疗人次及比重要求、中医医院出院人数要求、规模以上中药企业收入提升等指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指标更强调中医相关医疗机构自身能力建设,有望带动包括康复科、老年科、发热门诊、中医临床等多相关科室的建设。

中药多细分领域受益。

医疗新基建领域:此次规划更注重中医医疗机构自身建设发展,同时还明确指出支持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渠道,推进符合条件的公立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并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为符合条件的中医药领域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医疗新基建值得关注。

康复领域:规划指出要加强康复医学科建设,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要从 59.43%提升至 70%,叠加此前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康复医疗相关设备有望引来放量期。

中医服务领域:规划明确指出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同时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中医连锁服务有望在政策加持下加快布局。支付方面:医保继续支持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按程序纳入医保,行业支持性明显。

三、守正创新,看中药政策受益的细分方向

中药创新支持力度明显增强

2020 年 9 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了《中药注册分类办法及申报资料要求》,是落实中央关于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一大举措,标志着中药注册管理迈入新时期,中药创新监管进入科学主导模式。具体来看,该分类办法突出了中药特色,对中药注册分类进行较大程度的优化,特别是中药新药的分类,以及新增了“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注册分类。另外明确指出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和其他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的注册申报路径。

此外,2020 年以来,国家药监局还密集出台了多项中药产业新政策和相关技术要求。可以看出,中药注册监管策略上已实现了初步突破,体现了“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注册监管思路。

另外,在去年国办《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第二条政策措施中再次明确指出要提高中药产业发展活力,包括优化中药审评审批管理和完善中药分类注册管理。相关部门要建立中药新药进入快速审评审批通道的有效机制,并对符合条件的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同名同方药等,研究依法依规实施豁免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及部分临床试验的管理机制。推动中药创新研究,对带动中药产业升级,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解决目前行业面临的标准化、国际化等难题的意义重大,这也是政策支持创新的意图所在。近年来中药年新批新药数量大幅增加。2021 年获批上市中药新药达 12 件,超过过去 5 年获批量总和。

从市场角度,我们认为,随着中药新药获批速度的提升,如何快速商业化可能是企业下一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从部分品种获批适应症看,部分适应症领域已有同类品种获批,因此可能需要强有力的学术团队配合推广。我们建议关注创新能力强,相关产品临床价值显著,同时具备一定商业化基础的平台型中药龙头企业,如以岭药业、康缘药业等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有望大幅扩容

2021 年 2 月,国家药监局、中医药局、卫健委及医保局发布了《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其中对中药配方颗粒进行了严格定义,并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监管、生产、流通等多方面问题均做了明确的规定,标志着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在经过多年的试点探索后终于进入新的全面发展阶段。供给(生产)端从试点到备案管理。自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单位由此前批准的全国 6 家试点单位(后续省级试点逐步开展)扩充到生产企业具备《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同时具有中药饮片和颗粒剂生产范围即可。但同时要求对上市的配方颗粒品种实施备案管理,不具有国家药品标准或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不得上市销售。

国标品种和企业备案量的增加将推动行业扩容。自去年 4 月开始,药监局陆续公布了 4 个批次的国标品种,截至 9 月,共合计约 219 个,其中今年 9 月 1 日公布的第四批品种仍处于 3 个月的公示期中。另外仍有多个品种的国家标准正进行申报审评的公示。由于临床常用的品种在 400 个左右,因此目前国标扩容迫在眉睫。另外企业端也正快速备案中,头部 4 家企业,天江、一方、华润三九、红日药业均已基本完成已出国标品种在各省的备案工作,备案数在 200 左右。另外除国标外,各省也正陆续公布省标品种,同时省标品种的备案也正积极推进中。我们认为,由于政策新旧转换原因,行业目前情况较为特殊,这也是上半年行业业绩有所承压的原因,随着国标品种的进一步扩容和企业备案量的同时增加,行业有望开启新的成长阶段。

需求端的可及性大幅增强。虽中药配方颗粒仍不得在医疗机构以外销售,但销售渠道由原本的二级以上中医院扩增到符合中医执业资质的各级医疗机构,产品的可及性大幅增强,有望带来渗透率的大幅提升。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统计,2021 年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达到 252.45 亿元,同比增长 32.87%,近年来行业增速明显快于整体中药工业。按照2021年中药饮片行业2100亿的营收测算,中药配方颗粒的渗透率仅 12%左右。考虑到可及性大幅提升、未来医保等支付政策的支持等因素,未来配方颗粒的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

支付端的趋势较为清晰。2022 年 8 月 31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医保中药配方颗粒统一编码规则和方法的通知》。《通知》中提到中药配方颗粒编码在现有中药饮片编码规则基础上,借鉴西药、中成药编码规则制定,编码中对配方颗粒是否是国标/省标、功效、药材、规格和企业等做出了说明。我们认为统一编码有助于配方颗粒的监管及未来可能的支付,也是未来集采的铺垫。同时自 21 年以来,已有包括浙江、北京、广东、云南多省研究将配方颗粒纳入省级医保支付范围,并参照乙类管理。我们认为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国家医保的趋势较为清晰,有望进一步扩大行业的需求,带动渗透率的提升。

从市场投资而言,目前行业正处在新旧政策交替的特殊时期,中长期看,行业在供需及支付拉动下的扩容较为确定,同时预期即使集采,考虑到中药资源的特殊性等因素,行业预期降价温和。整体看,我们认为行业即将迈入黄金发展期,看好在配方颗粒领域耕耘多年,具备较强先发优势的企业。目前 6 家国家级试点企业占据超80%以上的市场,同时目前看无论国标还是省标备案数稳居前列,叠加多年来积累的渠道等资源基础,我们认为将首先受益于行业的扩容,建议关注以红日药业、华润三九为代表性的龙头公司。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是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

政策支持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应该是各项政策力图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可以看到在今年发布的中医药“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把“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放在了首位。“十四五”发展规划同时设计了 15 项具体发展指标也基本围绕着提高服务能力而来,并将“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摆在了第1 和第 2 的位置。

从目前国内实际情况看,中医医疗资源分布非常不均衡,大型中医院承担着约 37%的诊疗需求,但仅有 1%的中医医疗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多个政策文件指出,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办中医诊所,并支持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我们认为中医连锁服务作为我国中医医疗服务的补充,有望迎来政策机遇期。

中医诊疗服务在2020年前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19 年我国中医诊断及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 2921 亿元,同比增长 29.2%,预计 2019-2030 年年复合增长率约 18.2%,显著高于我国中医大健康产业 2019-2030 年年复合增长率11.3%,显示了较高的成长性。另外 2019 年我国中医诊疗服务提供商的门诊人次达到 11.64 亿人次,近四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6.4%。2020 年受特殊时期冲击,中医诊疗服务提供商的门诊人次下降为10.58 亿,但占我国医疗健康服务行业总诊疗人次比重从2019 年的 13.3%进一步提升至 13.7%。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到 2030 年,这一比重将提升至 20%附近。

整体我们认为,中医诊疗服务有望在政策支持、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意识提升等多因素的推动下仍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建议关注相关中医诊疗服务连锁龙头,如固生堂等。

四、投资建议

中药行业正处于力度较大的政策机遇期,经过政策梳理,我们认为政策统观全局、用意深远。

从市场投资角度,我们认为由于大多数中药上市公司涉足的是中药工业,是下游中药服务业的产品提供者。虽政策对行业全面支持,明确指出提高中药产业发展活力,但作为药品应具备较强的临床价值、符合药物经济性要求以及有较高的可控的质量标准,这符合未来政策导向。我们看好以下几个细分领域:中药创新支持力度明显增强。随着中药新药获批速度的提升,如何快速商业化可能是企业下一步需要重点考察的问题。从部分品种获批适应症看,部分适应症领域已有同类品种获批,因此可能需要强有力的学术团队配合推广。我们建议关注创新能力强,相关产品临床价值显著,同时具备一定商业化基础的平台型中药龙头企业,如以岭药业、康缘药业等。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有望大幅扩容。目前行业正处在新旧政策交替的特殊时期,中长期看,行业在供需及支付拉动下的扩容较为确定。我们看好在配方颗粒领域耕耘多年,具备较强先发优势的企业。目前 6 家国家级试点企业占据超 80%以上的市场,同时目前看无论国标还是省标备案数稳居前列,叠加多年来积累的渠道等资源基础,我们认为将首先受益于行业的扩容,建议关注相关龙头公司,如红日药业、华润三九。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是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中医药诊疗服务在特殊时期前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我们认为中医诊疗服务有望在政策支持、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意识提升等多因素的推动下仍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建议关注相关中医诊疗服务连锁龙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