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诈骗话术出现,强化安全意识谨防陷阱凤凰网湖南

春节假期结束后,骗子也“复工”了,推出了多种新型诈骗手段,如游戏产品虚拟消费诈骗、虚拟积分兑换诈骗等。随着诈骗犯作案手段的“精进”,受害者群体也不再仅限于大家认为的弱势群体——老年人、青少年,具备高等教育背景的受害人正逐步增多。

例如,最近新闻中有一则关于虚拟积分受骗的案例。曹先生收到了一条短信:尊敬的用户您好,您的积分3000分即将过期,请登录激活并领取现金礼包。曹先生并没有过多怀疑,点击链接后进入页面,按要求填写姓名、身份证号、信用卡卡号、交易密码和预留手机号码等信息,并按照提示下载了“安全控件”。不久后,曹先生收到多笔消费短信,此时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很明显,不法分子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虚拟积分兑换礼品的场景,植入诈骗链接,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大家只有加强防范,才能从根源上避免受骗。收到积分兑换的短信时,凡短信中有网址链接的,一定要注意识别,不要随意点击。遇到要输入真实姓名、银行卡及密码等隐私信息的情况,也一定要多留心,可以先询问相关机构,辨别活动真伪。

微众银行微业贷也提醒大家,春节假期后更要提高安全意识,防范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诈骗陷阱。例如,遇到虚拟积分、游戏等涉及真实信息、欠款交易等情况时,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不要随意点击或充值。

总之,借款诈骗套路越来越多,大家一定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