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下午,作为2022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4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的特邀讲坛,格致论道·湾区第20期“破局”,将在广东科学中心举办,由广州市科技局主办,广州物联网研究院、广东科学中心承办,广州科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协办。
本次活动将于24日通过央视频、中国科普博览、哔哩哔哩、微博、蔻享学术、南方+、万象曰视频号、广东科学中心微博等平台同步直播。
五位登台嘉宾,来自不同的领域,却都围绕国之重器进行科研攻关。他们将汇聚同一舞台,分享我国科研人员如何攻克“卡脖子”技术,缩小甚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故事。
自2019年以来,这是格致论道·湾区连续第四年携手海交会,受邀成为大会高端论坛。目前,海交会走过23个年头,被誉为中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强的海外人才交流平台。而格致论道·湾区凭借精致新颖的舞台呈现、知名顶尖的专家讲者、生动有趣的科学内容和成熟专业的网络传播,吸引了大批忠实的海内外受众,成为海交会的一大特色。
中国已建成投资最大的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
中子散射是探测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手段,比如要探测物质磁性、原子核位置、大的工程试样内部缺陷、原子与分子的动态运动过程等都可以通过散裂中子源装置完成,但由于投资大、技术复杂、实验难度大,散裂中子源装置建造的关键技术只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里。过去我们国家有科研需求都需要奔赴国外,长时间等待轮候以使用装置,并且成果必须对外公开。
陈延伟曾在意大利核物理研究院南方国家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参加了该实验室重离子加速器的建设,后回国参与建设属于中国的散裂中子源。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首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从此中国拥有了自己的一双探测微观世界的“火眼金睛”,可以让国内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在多个领域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解决前沿科学诸多领域的瓶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东莞建成,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已建成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工程,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并在多个领域展开了重大创新研究,包括对深海潜水器、高铁车轮等大型工程部件的检测,为磁性材料、纳米功能材料等高性能材料攻关提供技术平台,为肿瘤治疗提供技术支撑……中国散裂中子源还有哪些创新突破和产业应用,期待陈延伟带来分享。
落地湾区:国内首个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
很难想象,目前国内使用的航空轮胎,没有一条是国产化的,而且一条航空轮胎的使用寿命仅仅三个月左右。受高品质橡胶原材料、数字轮胎软件、航空轮胎动力学试验装置的限制,我国的航空轮胎长期被国外垄断,且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更谈不上国际竞争。为解决我国航空轮胎依赖进口的问题,2020年,王杰所在的团队毅然决定攻克这个“卡脖子”难题。最终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这项“国家需要”落在了广州黄埔,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应运而生。
航空轮胎的技术门槛高、研发难度大、工艺要求苛刻。王杰认为,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基础科研设施的缺失,致使目前我国航空轮胎研发步履维艰。王杰所在团队在18个月内,一步步攻克仿生橡胶、数字化轮胎工业软件等难点,从无到有,建起国内首台套“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填补了国内航空轮胎动力学试验平台的空白。
现在我们离国产化航空轮胎投入使用还有多远?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会交出满意的答案。
铸造国之大“钟”,雕刻民之用“时”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张首刚主任,带队攻关十余年,打破外国垄断,研制了系列新型原子钟:国际首款、性能领先的激光抽运小铯钟产品,打破了美国独家垄断并出口欧洲,服务于国家标准时间、北斗、5G、电力和国防等系统,避免了多个重要设施瘫痪;继美国之后,能够进行守时的铷原子喷泉钟;还有世界第一台空间光钟……近3年,实现了国家标准时间的自主可控,性能国际先进。未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还有着怎样的“时间”计划呢?我们拭目以待。
南海的“深海绿洲”:冷泉
2002年,我国引入“冷泉”概念。2003年初,王淑红开始读博士,主攻天然气水合物和冷泉方向。可以说,她见证和参与了我国冷泉研究的发展和进程。
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资源,而海底冷泉是探寻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标志之一。科研人员往往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对冷泉活动进行观测和取样,从而更好地查明冷泉区的地形地貌及其分布范围,为开采可燃冰奠定基础。但由于探测技术有限,早年间我国冷泉研究落后于发达国家。如今,我国拥有了一系列技术领先的深潜器如蛟龙号、奋斗者号等,科研人员有了更多机会潜入深海探测。王淑红及其团队自主研制了一批海底冷泉原位观测设备,能更好地对海底冷泉活动进行观测和取样。
荒凉黑暗的海底为什么会形成冷泉及冷泉生态系统?为什么说可燃冰是未来新能源的翘楚?王淑红将从她的科研出发,带来最新的解读。
探秘地球最大火山:大塔穆海底火山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锦昌与国际科研团队合作,发现并提出“地球最大单体火山”是太平洋海底里的大塔穆火山,近年来他多次领导和参与科学调查航次,出海开展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与研究,透过厚厚的海水,给火山量身高、测体重、照CT、心电图……由此张锦昌取得了一系列关于海底火山地形结构和形成演化的科研成果,本次讲坛上他将揭开这座海底火山的神秘面貌。
12月24日,让我们跟随这群仰望星空的人,集智聚力,共话行业破局之道。
(供稿单位:广州物联网研究院 通讯员:雷锦萍)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