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知名科技产业研究平台“第一新声”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MarTech行业优秀厂商图谱》,其中,作为智慧CRM先行者的玄武云(02392.HK)也入选了“MarTech客户与流程管理”优秀厂商名单。
据了解,MarTech(营销科技)一词是由Marketing和Technology组合而成,指的是通过新技术对营销活动与流程的赋能、解决企业的营销问题。第一新声发布《2022年度中国MarTech行业优秀厂商图谱》,综合考虑企业的产品成熟度、服务标杆企业的数量、市场知名度等因素进行评估,筛选出了5大场景及重点细分行业的代表厂商,以供企业进行MarTech规划和采购厂商时参考。
而此次玄武云能成为2022年度中国MarTech行业优秀厂商中的一员,也再次印证公司围绕智慧CRM领域展开的“技术+业务”发展战略被市场所认可。
众所周知,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以建立、发展和维护客户关系为主要目的CRM(客户关系管理)正在传统行业的核心业务升级转型过程中迸发出巨大活力。与此同时,CRM领域自身也正掀起一场云服务变革——智慧CRM正在迅速颠覆传统CRM市场。
相较于传统CRM,智慧CRM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于一身,并很好地结合了PaaS平台与SaaS服务形式,因此能提供更与时俱进的数字化开发工具和行业解决方案,以加快企业数智化升级转型的步伐。一方面,智慧CRM能在原有的领域中打败传统CRM,比如智慧CRM能克服传统CRM缺乏定制化产品、运营效率较低、客户留存率较低等通病;另一方面,智慧CRM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玄武云董事长陈永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据提向大众讲述了智慧CRM是如何进一步升级演变为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实现全局业务管理协同、辅助企业实现商业决策的智慧中枢的。
以玄武云重点聚焦的消费零售业为例,陈永辉认为,消费行业的竞争逐步从渠道为王变成数据为王。消费行业一直存在着非常大的客户管理需求,这是由于其商业模式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仅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4万亿,零售业尤其是快消领域囊括了极其复杂、多渠道的营销链条与多样化的营销场景。各层级的业务场景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数据,高达百万级的销售链条有待进行数智化管理。
而另一方面,在疫情常态化之下,线下渠道与线上电商的交融更加紧密,同时直播、社交等新模式兴起,用户更趋分散,这为快消企业销售管理以及客户需求分析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此,玄武云依托aPaaS、cPaaS、人工智能(AI)、数据智能(DI)四大平台能力,销售云、营销云、客服云三大核心应用,自上而下的实现了全触点、全渠道、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了完整业务闭环的智慧CRM解决方案。并致力于通过玄武云的智慧CRM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帮助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实现商业成功。
在玄武云实现上述产品服务生态体系的过程中,玄武云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即依托“技术+业务”双轮驱动。
在技术方面,玄武云没有遵循“拿来主义”直接使用国外厂商的平台,而是坚持核心技术与平台的自主研发。虽然自主研发既烧钱,速度又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主研发的好处正在浮现——扎根于本土的自研技术与平台延展性更好、效率更高。
通过不断打磨产品和技术,玄武云构建了自己的技术壁垒,成为业内唯一一家拥有全栈自研3+1平台的公司,并拥有200多项与人工智能、数据智能和其他智慧CRM服务相关的专利及软著权。在此基础上,玄武云打造出了自己的技术中台,可以实现将数据、通信、AI、DI等能力统一赋能到所有产品线及业务场景中。
此外,公司一切业务的出发点都着眼于场景落地能力的提升,比如公司的AI技术是立足于快消行业客户的巡店、陈列、费用等实际业务需求进行场景创新。在过去多年里,公司围绕垂直行业深耕,梳理各个层次的业务流,并深入理解行业需求、管理长尾场景。尤其公司与大客户打造标杆项目,积累了深厚的Know-How能力。玄武云还把这样的能力快速复制到中小企业客户身上去,以形成显著的规模效应。
从结果上来看,玄武云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用户案例经验,并拥有优质的客户群体。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已分别覆盖了28家/24家/20家/10家的食品/饮料/日用品/白酒百强企业,在多个快消领域的细分赛道深度绑定头部客户,覆盖了超过20%的业内百强。快消领域市场份额突飞猛进的同时,玄武云在金融领域以及TMT行业中,按2020年收益计,更是位居中国智慧CRM服务市场的第一;另外,在政企行位居第三。
在深入了解客户业务场景需求的基础上,玄武云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完善产品服务,打通了业务场景和技术应用的价值闭环。技术能力与场景服务能力共同构建了玄武云宽广的护城河。
正如陈永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快消、金融等行业正在进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玄武云已经做好了准备,将进一步加强技术+业务双驱动,以应对新阶段的挑战和机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