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创联行:生物制药一次性耗材行业国产替代正当时

近年来,随着生物制药行业飞速发展,尤其是疫情等因素的催化下,抗体类药物、疫苗类药物、CGT(细胞与基因疗法)三大领域增长较快,而这三大类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一次性耗材、设备需求的急剧拉升,耗材类服务商受到了来自资本、市场等多方的重视。国创联行表示,公司长期看好生物制药一次性耗材领域内发展机会并将积极投入。

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GIobaI Market insights等咨询机构测算,2020年全球生物制药设备与耗材整体市场规模在420亿美元左右,其中设备占比约46%,耗材占比约54%,未来5年复合 增速约10%。国内来看,根据海通国际研究所测算,2021年中国生物制药上游设备与耗材市场约450亿元(不考虑传统的灯 检机、冻干机、灌装线、自动后包装线等大型设备),2025年将增长到千亿市场规模,复合増速约20%。

生物制药一次性耗材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当前一次性耗材行业存在两种替代趋势:首先是一次性耗材系统正在取代传统不锈钢设备;另外,原本严重依赖进口的供应链,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国产替代进程或将加速。

随着一次性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药企逐步引入一次性系统(SUS),从管路到各种生产耗材,一次性系统的使用,增加生产灵活性、减少清洁验证工作量、缩短排产时间、提升生产效率。目前中国单抗制药生产采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占比大于70%,且国内生物工艺中采用一次性技术逐年增加,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一次性技术新增市场。

生物制药一次性使用技术涵盖上游细胞培养、下游分离纯化和制剂灌装,覆盖研发、中试到商业化生产阶段.由于技术壁垒高,国内一次性使用技术市场长期被国外巨头(默克、赛多利斯等)垄断,国产企业不仅数量少,且多以仿制为主。目前一次性使用技术国产化率不足20%,进口国产替代空间庞大。

培养基、色谱树脂、一次性生物反应器/一次性使用袋、微载体、滤器滤膜为一次性生物制药的主要装备及耗材。随着一次性设备的投放,一次性技术耗材占国内生物制药设备与耗材的比例将由2020年的16%增长至2025年的22%。

从政策层面来看,自2017年中公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室引发《关于审核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以来,国家正加速相关专项规 划的实施,扩大国产医疗器械的应用推广;进一步提升国产医疗器械认知度和认可度, 促进国产优秀医疗器械进口替代的实现。同时国家加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支持国产医疗器械的研发和技术升级。

国创联行加速布局该行业

通过对生物制药一次性耗材行业的深入研究和调研,国创联行近期决定加速布局该行业,将对该行业某龙头公司进行战略投资。该公司为国内高质量、创新型一次性生物工艺技术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首家从事一次性工艺设备及耗材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和服务涵盖了药物研发、中试到商业化生产全生命周期,从上游细胞培养、下游分离纯化到制剂灌装,当前国内市场份额为20%,2017年-2020年,公司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速约60%,且在生物制药领域广泛布局,未来市场份额增长空间较大。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近年来接连发布了数项科技攻关新成果,从原材料膜材,到成品一次性生物反应袋、一次性生物反应器、过滤产品、纯化产品、一次性工艺袋和配套的一次性使用设备以及mRNA疫苗领域定制耗材,一次性生物工艺产业供应链核心环节已基本完备。2021年,公司建立了上万平的创新中心,包含数个交叉学科创新技术平台,客户验证服务中心,生物工艺应用 培训中心,同时在美国波士顿建立全球前沿生物科技研发中心。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本土替代的同时加快国际化的步伐,产品出口包括东南亚、西班牙、英国、韩国等。2021年12月,该公司完成来自多家知名机构的数亿美元B+轮融资,以加强投入创新性新产品开发,设立美国研发中心,整合上游产业链、确保供应链,扩大海内外研发市场运营团队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