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国际标准的“帆”,中国企业出海乘风破浪

穿越时空的隧道,中国高铁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创造了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奇迹。前不久,国际铁路联盟发布实施由我国主持制定的《高速铁路设计基础设施》标准和《高速铁路设计供电》标准,两项标准均是相关领域的首部国际铁路标准,为世界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贡献了中国智慧。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欧美国家牢牢掌握着国际标准制定的绝对话语权。而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出现在国际标准的会场上,代表中国发声。就像一场场“技术外交会”,不同国家的代表聚在一起,演讲自己的方案,并接受其他国家代表的“质询”——背后是国家技术和利益的角逐,各方据理力争、寸土不让。

国际标准到底有多重要?现在中国企业表现如何?国际标准与科技创新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跟海尔集团标准专利总监王滨后聊了聊。

  国际标准:出海创牌的必由之路

得标准者得天下。

国际标准化组织原主席张晓刚曾言,“要想成为全球企业,必须重视标准。如果你不能成为标准的主持者,那就意味着是别人制定游戏规则,你来执行。”

过去,中国因标准受制于人,技术市场化受阻的故事还历历在目。

以我们熟悉的Wi-Fi为例,其实中国也有类似的技术解决方案,名为WAPI(我国首个在计算机带宽、无线网络通信领域自主创新并拥有知识产权的安全接入技术标准)。

从技术功能上看,中国的WAPI和美国的Wi-Fi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为什么最后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推行的是Wi-Fi而不是中国的WAPI呢?

答案是国际标准。中国WAPI的技术人员参加国际标准组织的会议多次被拒绝,而美国通过国际标准把他们的Wi-Fi推广到了全世界。当中国的WAPI技术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认证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已经习惯了使用Wi-Fi,这时候的WAPI就很难再和美国争夺国际市场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的研究表明,标准和合格评定影响了80%的世界贸易。在国际市场,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价值分配的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能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声量。英特尔和CPU,微软和Windows操作系统,苹果和手机APP……品牌巨头的背后,往往有国际标准“撑腰”。

伴随出海步伐,在融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先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迅速意识到国际标准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作为“执行者”,企业的产品符合国际标准,拿到了出海的“通行证”;第二层面是作为“主导者”,主导行业的国际标准,在海外创牌才有可能。

以家电为例,中国在国际标准上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这与海尔走出国门创牌、率先推进国际标准的前沿探索密不可分。

“六年长跑,拿下了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国际标准——防电墙技术标准。可以说,牵头主导国际标准,为海尔出口创牌提供了底气和力量。”王滨后回顾最初融入国际标准时的历程,这样说。

“要创品牌强国,一定要有自主创新,要有自己的专利和标准。”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2021年的一个采访中也表示:“根据世界的权威调查机构欧睿国际的数据,中国白色家电制造量占全球56%,但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占有率约为8.9%,在这8.9%的中国品牌里,海尔贡献率约为71%。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坚持自主创牌,海尔的全球产品自主率近100%。”

头雁带路:中国的科技话语权持续提升

随着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程,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数据,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主持的国际标准数量超过了800项,在这800多个标准上,与中国接轨,就是与世界接轨。

以海尔为例,作为国际标准的先行军,其在三个指标上表现出色:一是内容贡献,即国际标准成果;二是标准化专家数量;三是标准组织的治理能力。

首先,在标准内容贡献上,海尔居行业首位。目前,海尔布局了全球40+标准组织,提出了98项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其中主导和参与发布国际标准84项,覆盖智慧家庭、产业互联网和大健康三大主业。同时,海尔在全球拥有100余个IEC和ISO国际标准专家席位,是中国家电行业中参与标准制定以及拥有国际标准专家数最多的企业,在中国出海企业中形成了绝对领先。此外,海尔是全球唯一同时进入IEC CB和MSB两大最高管理机构的企业。

引领行业的科技创新是第一步,标准化专家数量和标准组织的治理能力,是海尔持续创造国际标准成果的关键。以食品保鲜的国际标准《IEC63169家用及类似用途制冷设备——食品保鲜》为例,海尔关注到用户的健康需求变化,首创干湿分储技术,并依托生态标准组织平台,联合生态方制定了冰箱行业首个关于食品保鲜的国际标准,基于在国际标准上的深度规划,用4年时间实现了赛道切换,标准引领。

正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王蕴韬所言,每个技术标准的背后,都需要长期的投入,技术、资金、人才、顶层设计等,这些都是打赢国际标准战役必不可缺的实力。

海尔长期坚持研发投入,打造了全球一流的研发能力。2021年,海尔研发投入超100亿,全球研发人员超2万名,在家电行业中是第一位。同时,海尔拥有20多家国家级科创平台,协同产学研科技力量,共同解决行业共性科技难题。

“海尔成立了科学与技术委员会,未来3年,建立专项产业基金400亿、研发投入600亿,聚焦绿色双碳、安全隐私与合规等5大共性关键技术,加速推动技术创新迭代,争取前沿领域的国际标准主导权。”王滨后表示。

自立自强:国际标准为科技创新提速

标准化始终与科技创新紧密互动、互为支撑。一方面,国际标准的制定不仅需要国际组织的授权,更需要国际同行的认可,具备技术上的优势就是“入门券”。另一方面,国际标准凭借规范行业竞争秩序、加速新技术普及应用等优势,为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持续提速。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负责人王嵩认为,标准化对推动科技创新、科技自立自强将大有可为。《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标准化研究;在两化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区块链、卫生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领域,同步部署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推广,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步伐。

从海尔的实践来看,一个标准的制定、实施过程,就是科技成果凝练、推广的过程。标准作为科技成果的“扩散器”“助推器”,为科技创新活动建立“最佳秩序”,提供“通用语言”。

除了海尔和文章开头提及的中国国铁集团之外,越来越多拥有领先科技的中国企业积极融入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

今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首个专门针对新冠病毒检测的国际标准,该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组织华大基因、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提出。

6月,由BOE(京东方)牵头、旗下京东方数科参与制定的《物联网-电子价签系统的物联网应用》国际标准通过国际物联网权威标准组织ISO/IEC JTC1 SC41正式发布,对规范、引导世界范围内电子价签的物联网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7月,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牵头发起并主持制定的两项IPC国际标准,正式面向全球同时发布,这是首次由中国提出、牵头制定且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通用的首份IPC国际电子行业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严谨的科学技术领域,标准更为重要。国际标准工作,无论对当前世界经济还是长远发展来说,其价值和重要性都毋庸置疑。中国正以国际标准为抓手,带动更多行业的科技水平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迈进,为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支撑。

海尔等“头雁”在前探路,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主导国际标准的可能性,也为更多中国企业提供了经验和资源。可以预见,未来更多领域的国际标准将浸润中国智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