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 张璐携其团队共同造势社交潮流,且看采访怎么说

Soul作为当今社交潮流App,其背后是与Soul张璐及其团队脱不开干系的。此前,有数据统计,Soul登顶App Store社交类免费App排行榜、更是斩获全部免费APP排行榜第5的优异成绩。我们今天就通早先Soul张璐的采访,来看一看Soul张璐及其团队是如何助力Soul打造社交潮流的。

见实:我们看到数据说,Soul的日活快千万了?

张璐:我们的增长确实很快,但是具体数字暂时不方便说。

见实:你们也下载第一了。兴趣社交过去几年,是重新进入黄金赛道了吗?你还有你们团队当时对于兴趣社交是如何判定的?

张璐:之前的社交产品都用了单一的社交画像,比如说自拍、年龄、职业等A面信息。但Soul的综合社交画像是多维度的,其底层逻辑是基于用户社交画像,去推荐他们喜欢的内容和聊得来的人,从而让他们得到情感共鸣。

Soul其实是微信的一个补充。微信作为即时通信工具,其核心是维系已有的熟人关系。但用户还希望去拓展新的社交关系,在新圈子里与人交流,从交流中获得更多信息,同时也可以进行自我表达,从反馈中获得更多的认同感,治愈孤独感。这是社交的一个底层需求,也是目前线上没有充分被满足的需求。

见实:我看一份用户调研报告,共有23%用户认为微信没有满足其社交需求。23%意味着用户群体的规模被明确,那Soul的边界在哪里?最大空间会到什么样子?

张璐:这些调研是有局限的,比如你去问安卓手机用户是否满足需求?其实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但当有一定差异化体验的苹果手机出现时,一些人会去选择这样的产品,这个行为的背后并不是需求没有被满足。

社交是一个永恒的需求,任何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代际也是始终存在的,只有年轻人占比高的产品才会持续增长。年轻人希望被产品带领着去玩,换句话说,产品是走在需求前面的。产品体验聚拢用户,吸引他们加入这个派对和群体中,在更好的游戏规则中玩。

因为这个产品满足的是最底层的需求,你想做多大都是可以的。

见实:其他一些社交产品在爆发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默默无闻,但在某个时间段就爆发成为行业新兴势力。你有没有想过Soul爆发的临界点在哪里?或者某个关键数据达到一定阶段就会爆发?

张璐:我觉得应该和两个关键数据有关:

第一个是设备渗透率(设备覆盖率)。即手机装有Soul的设备在人群中的占比。比如在某一人群有40%的设备保有量可能就会迎来一个爆发的机会。

第二个是用户的关系密集度。可能DAU(日活跃用户)当中的人均深度关系数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

见实:Soul的关系会分为souler和soulmate等不同类型,其中用户可能需要沟通半年时间才可能成为soulmate。在Soul中成为亲密好友(soulmate)的门槛,相比其他社交产品有多高?

张璐:相对于陌生人社交产品而言,Soul建立关系的门槛和成本非常低。而相对于熟人社交产品来说,就会比较差一点。所以,我们其实也在想如何进一步去突破关系密度。

见实:在关系方面,你们会把用户引到哪些方向上?是熟人关系,还是纯粹的兴趣方向?

张璐:我觉得兴趣肯定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因为兴趣是以获得资讯信息为目标,带有工具型价值。比如,我想咨询买一个包包,可以在群里去问相关的专家,并与他们保持联系。熟人方向则是另一个维度。

见实:记得你是做咨询出身,应该很少接触产品开发,怎么会关注到年轻人这么窄小的一个需求?当时是什么故事?

张璐:Soul背后的需求并不是通过咨询数据发现的,而是来自身边的一个洞察。故事就是我想发一个东西,发在微信朋友圈边可能不太合适,发微博上没有人回我,最后发在了QQ空间,并且仅对自己可见。因此,我感觉有一些需求没有被满足,比如,自由发布内容,且有人跟我互动。

这个需求其实非常朴实。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是想发什么就立刻发,想表达什么就立刻表达,而且很快就有人来互动。所以,我当时就觉得,如果可以随时随地、毫无压力地发布一条内容,而且有人在五分钟之内得到一些回复,最后我会跟他们聊聊这件事。我其实是从一个纯个体角度出发,希望看到一个能够满足这个朴实需求的社交工具。

于是,我在Soul中用两个维度去满足这个需求:一种是发布内容的方式,第二种是直接匹配聊天的方式。这两种方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Soul最底层的逻辑。

Soul建立社交关系的两条路径可分为两种:第一,公开发布内容——收到互动——建立关系——更多人follow(追随);第二,一对一分享——通过匹配建立关系——吸引对方关注。这和微信是同一个逻辑,只是微信上的关系是通过线下导入的,Soul是通过大数据去分发关系和内容,让用户获得一个快速被交互的体验。

因此,我希望Soul未来不只是点对点的关系,而是呈现出网状的关系,基于用户画像和AI技术,最后成为一个充满认同感的社交平台。

见实:我们当时在腾讯内部讨论数据时,发现90%以上的用户标签都是爱美食、音乐、旅游等大同小异的内容。换句话说,大部分用户很少打出真正个性化的标签。你们是如何将不同的、个性化的标签抽离出来的?

张璐:我们从来都不依赖用户的自我标签,因为用户在设置和维护标签方面,并没有他们在维护“瞬间”,或平台上的其他行为频次高。所以我们掌握的社交标签并不是靠用户自己打上去的,而是从用户行为中挖掘出来的。

见实:通常社交关系会从两个方向走,一个方向是沉淀下来变成强关系,另一个方向的弱关系就很容易被放弃,用户转而去寻找新的兴趣点。从产品运营角度来看,如何去吸引用户来持续经营自己的关系?同时,如何让用户在Soul上的活跃度保持在一定的可控范围之内,而不是转移到微信等其他产品上?

张璐:其实,这些弱关系始终都在消亡的过程中。一方面,这样的过程会降低维系关系的成本;另一方面,建立一个新关系的成本也会很低,所以如果他们无法形成自己的强关系,就会开启新的关系,这是一种长期状态。

因为没有人会觉得自己获取的资讯和好友关系已经足够多了。现在的年轻人的感知触角是放开的,他们不只是关注眼前的生活,还想要更多的新资讯,观察其他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带着好奇心去社交。Soul提供的正好是这样的一个社交平台,让他们可以不断获取新的资讯,寻找到更多的新关系。

见实:你怎么会把它定义为是生活化呢?

张璐:生活化更多是去中心化的朋友圈内容,话题可以包括电影、游戏、音乐、体育、日记、宠物等趣味性内容,但很少有工作、熟人、炒股或者自媒体属性的内容。

见实:在产品方面,Soul和微信、QQ相比,有哪些完全不同的出发点?

张璐:弱关系是有利有弊的。弊在于关系不是很稳定。利则在于社交压力小,社交更生活化,也更容易摆脱圈层的限制,在线上找到兴趣相投的人,进而产生深度关系。

比如,熟人的深入对话大部分时候都是在线下发生的,线上朋友圈的交流可能就会比较浅。但弱关系因为没有利益冲突,也不怕别人泄露秘密,从而更容易在线上深度沟通。

见实:比如星球板块的“群聊派对”、“灵魂匹配”等功能的推出,是否会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使用?

张璐:这些功能都只是辅助型的功能迭代,并不像发“瞬间”和聊天的量级这么大。它们都是围绕我刚才说的底层逻辑,方便用户获得更高效率的表达,更快的交互,只不过是切入的场景有所不同。社交产品很难出现用户暴涨的情况,但群聊有可能是提升活跃层级的一个功能。

见实:后续你们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样?

张璐:一是刚才提到一些。第二是,大的方向是往开放式的社交平台角度去发展。用户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和想要交往的人,把功能冷启动扎的更快更准,推荐功能的效率变得更高。

见实:Soul在不投放的情况下每日自然新增多少用户?

张璐:我们的增长速度确实很快,但具体的数据不方便写出去。

见实:新注册用户在体验产品引导时,流失率大概是多少?给用户打标签的时候还有没有更高效的策略?比如推荐算法?

张璐:,推荐算法会是下一步的核心,我们最终会走向大中台化,用数据去驱动,可能会和今日头条很像,包括用数据去加速某个功能的冷启动。

我们认为用户活跃是留存贡献的,可以通过增加用户留存,或者降低用户流失,去提升整个用户活跃度。因为,总的人群数量是有限的,只有无限的提高用户浏览、互动、发现新关系、建立新关系和维护新关系的效率,才能不断提高用户留存。

见实:目前Soul每月的净收入有多少?

张璐:我们是从去年十月份才开始做付费,在目前的DAU体量下,每个月收入确实很可观,只是具体数字暂时不方便对外。

见实:灰度测试,用户和市场的接受度是什么样的?

张璐:灰度测试目前还只是在公司内部进行。

见实:Soul现在的核心目标是做用户增长,你们和投资人制定过长期或短期的目标吗?

张璐:其实投资人并没有给我们制定目标,我们有自己的ROI模型,在知道LTV的前提下,可以算出自己可接受范围的获客成本,而且可以完全挣回来。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能融到钱,就可以无限放量。

见实:Soul今天的日活和收入,通常会迅速引来巨额资本快速跟进。所以,很快会有大融资消息宣布?

张璐:我们数据很好,也会一直专注产品,服务好用户,具体资本方面我们不方便对外公布,感谢大家的关注。

见实:拿到钱后你们会大量去拉新和推广吗?

张璐:不会,现在还没有做,要再看一看。第一要看关系密度,比如推出一些新功能尝试后有没有形成网状关系。第二要看推荐算法的效率够不够高。

以上就是采访的部分内容,从上述的对话中不难看出,Soul张璐及其团队对于Soul的状况以及发展趋势,都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同时他们也在一直洞察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做好了随时更新Soul的准备,这样关注用户需求的Soul自然不难成为日活近千万的社交App。让我们共同期待Soul张璐及其团队为年轻人打造的社交潮流,相信一定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