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学博导陶虎:研究生就业需“人尽其才”

据教育部信息显示,2022年博士招生人数突破13万,在读博士将达到56万,每年毕业博士人数在7万人左右。在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市场的格局及业务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随着研究生学历教育普及以及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优秀的研究生是我们国家的财富。”中科院大学博导陶虎研究员表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科研之路如同探险,刚迈出大学校门,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只会让一些“天之骄子”走向误区。陶虎指出,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始终存在,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应是学生、导师、家长、高校、科研院所及就业方等各方共同努力的目标。

  学生:学历日趋成为毕业后融入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

如今的研究生大多为90后群体,大部分人博士毕业时可能都超过30岁了,陶虎表示,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发现,现在无论硕士生或是博士生,他们的思维方式相比80后更为开阔,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更多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以及对生活方式的追求。陶虎透露,曾经自己的一个很优秀的硕士生在毕业后,就选择离开上海,回到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的生活更舒服。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陶老师越发感觉,现在的学生不会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自己未来事业做强捆绑关系,他们的想法开放,觉得学历只是自己作为日后融入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而已。

导师:希望优秀的学生可以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博士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关键力量。陶虎的博士招生方向是脑机接口、人工智能及微纳光机电系统,每年珍贵的2个名额,让他对资质颇佳的学生尤为珍惜。他表示,“那些在科研上特别有灵气有天赋的学生,如果毕业后不再继续从事科研,会有点可惜。”站在导师的角度,他希望优秀的学生日后能继续从事科研,哪怕不留在自己的身边。

陶虎回忆自己在读书期间,“我的研究背景是微纳传感器,十二年前我开始尝试用蚕丝蛋白做传感器的基底和封装材料,后面我发现,这个领域比之前用激光加工蚕丝蛋白的发展空间更大。基于蚕丝蛋白的微电子器件、光学器件和组织工程全部结合在一起,包括目前我们做的柔性脑机接口。”

可见,科研之路如同探险,除了需要勇气、毅力的持续支持,更多的是对科研的兴趣和热爱。实验室的日子未免有些索然无味,但只要心怀理想,眼里有光,终将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家长:孩子开心就好,对于就业方面没有太多的要求

谈及学生的家长,90后的父母多为70后,其中75年前居多。而90后与他们的父母正是生活观念及心理矛盾最尖锐的两代人。

因为所处时代的物质条件不同,70后的童年时代,社会物质匮乏,90后的孩子因营养过剩需要控制体重;被灌输的消费观不同,70后倾向于节省、奉献,90后倾向于提前消费、享受当下;受教育方式的不同,70后接受知识的途径有限,他们依托家庭、学校来习得生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也只能绝对服从父母与权威,90后则是成长于更为尊重、坦诚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之下,他们通过喜欢或爱好来决定自己学些什么、做些什么;因为教育途径的变化,孩子们可能掌握了比父辈们更多的知识。

陶虎说道,“很多家长对孩子毕业后的工作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他们开心就行。”比起过去的“望子成龙”、“出人头地”,90后的毕业生,无论本科、研究生甚至博士,面对择业,更多出自于个人喜好,及对生活的态度,已经逐步脱离父母的“意见干涉”。

高校、科研所:更看好学生的整体品德素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据悉,博士毕业后就业单位首先以科研单位为主,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其次是医疗卫生单位,再次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其他事业单位等。

“对于单位、研究所来说,考虑的角度和导师很接近,我们也希望好的学生能够继续从事科研。”陶虎说,博士生的培养要把握国之大者,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遵循培养规律,促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抓住产教融合关键环节。

陶虎老师目前任职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他透露,在经历了几代人的培育和人才积累,科研所对学生的要求,更偏向于整体的品德素质。不管在国家的任何岗位上,对于单位来说,首先品德素质要能过关,在社会上可以发挥贡献就可以了。

  就业方:渴望人才后的盲目囤积,缺乏对于博士生的培养规划

用人单位渴望人才,名校的光环更易获得关注,这属常情。因此博士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后,一般都是从管理层或者高层做起,很少从基层做起,这就是学历带给个人的优势,不过凡事不绝对。陶虎表示,“目前市场上各种热点和新概念,如元宇宙、脑机接口等百花齐放,无论大厂或是小公司,对于人才的囤积渴望都是巨大的,但很多仅仅是为了人才囤积,盲目将这些高材生招进来,却没有做到‘人尽其才’,反而耽误了学生的职业规划。”

身兼多职的陶虎除了是博导、项目首席科学家,也是中科院研究所副所长、实验室主任,去年年底还联合创办了一家名为“脑虎科技”的脑机接口企业,作为科学家创业者,他认为,若是企业有合理的培养计划,理性务实的用人观,一个训练有素的科研果实(指博士毕业生)可能只需要6-12个月便能赶上目前大多数在商业体系内成长起来的资深岗。

陶虎发现在日常的办公中,很多优秀的博士生能很快适应于高科技公司的产品研发工作,“高薪招聘的高级人才确实能做到‘即插即用’,而学生过来的话,可能他要熟悉半年才能上手,当他完成适应期后,能够输出的东西就不一样了。”陶虎认为,这些是归功于博士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更多系统的理论知识,会对专业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并能接触到国内外顶尖的专家团队,正是经过系统科研培训后,无论是学习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及项目的筹划与创新能力,都会对之后步入社会起到成功的保障。

站在企业家角度来看,陶虎表示,“脑虎科技将会有建立自身更适合公司发展的用人理念,包括引进人、培养人和发展人的整体框架。因为不同阶段都是在动态变化的,特别是人,当他没有太多的物质束缚的时候,他反而可能做更多的事情。”

结语:合理的人才结构应该是高、中、低各类人才各在其位、各谋其政的梯度结构,整个社会才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方凝聚合力,就会帮助更多的毕业生寻找到更匹配的就业机会,走上更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