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行业增长的关键要素

今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

疫情反复带来的更多不确定性,对个人的影响已经无需多言。甚至对很多企业来说,接下来的日子基本很难给出乐观的预期,每个人都在为还在延续的艰难做着准备。

而借助这次危机,我们更能看清时代的潮水流向何方。

比如在受到管控、封控的区域,线上团购、订菜可以保供居民生活;物流企业借助大数据快速调配物资。但另一方面,更多的产业,尤其是实体产业受到了很大冲击,尚且在艰难中寻求生存。

这样一体两面的现象源自于:虽然过去十年我们的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大家感叹移动支付便捷、外卖高效,但这些数字技术对我们的生活提升主要作用在互联网产业,对实体产业真实的竞争力、效率提升其实比较有限。

实体交易是经济总量的基础,也是立国之本。当疫情让实体产业承压,即使下游的流通再发达,也不可能创造出来新的价值,传导下来,千行百业的经营都将受到影响。

将“实体行业吃到的数字红利更少”这一点反过来看,正因为其数字化平均水平不高,那么能够通过数字化带来的提升也就更多、收益更高,融合背后也将有更大的价值诞生。所以近两年,数字化技术不再仅仅是互联网行业增长和创新的源泉,也正成为实体行业增长的关键。互联网技术企业也纷纷下场,将自己积累的技术开放给各行各业的实体企业,带动更多产业繁荣。

如何高效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

单志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

我们对数字经济赋能千行百业的理解,应该是一个全局性工程。包括国家在推动数字经济战略规划的时候,包括在很多地方的时候,它都是作为一把手的工程,一盘棋来抓。

这也是为什么,眼下企业普遍受经济大环境影响的前提下,更多人开始重谈数字化转型的原因。

  像“原生数字化企业”一样思考

数字化转型不是新鲜事物,眼下一些行业已经将数字化技术融入自己的业务中,补足了传统企业运营的短板,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果。

但随着转型进入深水区,一些新的模式正在形成。其更深层次的变化不仅仅在于“业务有什么,就用数字化技术去加强什么”,而是从数字化的思维出发,利用数字、智能的能力构建新的核心业务或打造新的竞争力。

换句话说,数字转型首先要做到的是“如何像原生数字化企业”一样思考,以数据化和智能化的能力为基础去做业务的顶层设计。这会让数字转型不再仅仅停留在对企业业务的小修小补阶段,而是更深入到企业经营的根须脉络之中,并彻底改变创新、模式甚至是范式,创造新的业态。

比如在财新云会场《“芯”动能 智启实体经济新引擎》中,杭州剂泰医药创始人、CEO赖才达在节目中提到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双十定律”:“开发一款新药,一般会花费十年时间,花费十亿美金。”过程中伴随的是基于传统实验手段的无数次试错。可见新药开发背后的前期投入极重,其风险与不确定性,在所有行业中都算得上数一数二的。

在他的讲述下,这样的不确定性局面正在被改变:行业头部玩家在利用数字技术,尤其是构建了可利用生物、医疗大数据去进行高速计算模拟,并持续高速迭代这一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后,透过新冠病毒蛋白序列去开发mRNA相对应的抗原序列,只需几个月的时间,就可走完从立项、到开发药物、到“上人”、到最终推广的全程。

怎样理解生物医药行业数智转型需求?

赖才达(杭州剂泰医药创始人、CEO):

每一个疾病,相当于你这个人作为一个程序出了一个问题,你要做一定的debugging。如果这个是一个未来药物的型态,它天生就非常适合在信息化时代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落地。

这其中最大的进化在于,他们跳出了“传统实验为主,数字处理分析为辅”的研发模式。而是直接基于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数据进行分析,在模拟过程中,加速了迭代过程。而在医学领域这样前沿的领域,这种案例并非孤例。

比如在医疗行业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分离之势越来越明显,实际需求时,转化医学中心的建设和实践也开始在国内兴起,它们正通过建立起海量生物,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推动了我国医学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良性互动和同步提升。在基因和大量生物信息被数字化的同时,高性能、高通量的计算平台,正将过去最为耗时耗力的部分研发和创新过程转换到了数字世界,以人力远不能及的效率破解相关信息中深藏的秘密,从而精准发现病因,并能据此开发同样精准且高效的疗法和药物。

这个过程中,大数据+人工智能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的表现变得越来越关键,相比曾经的“科研重度依赖研究人员经验,研究人员的时间、精力成为了研究速度瓶颈”的研发流程,算力的加入在一定程度,甚至是在全局层面带来了颠覆式的效果。这种基于数字化智能化能力对研究和生产方式的彻底重构,已经在部分行业和部分应用场景中形成了新的发展范式。

“把对生物学、临床、商业化的了解,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所创造出来的药物研发引擎结合,是未来行业内非常关键的能力。”赖才达认为,当有着深厚经验的从业者可以顺畅操作技术平台,将能够高速地进行传统手段做不到的一系列药物开发。

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中国区云兼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梁雅莉认为:“这对传统的企业最重要的启发就是转变思维:怎么样从数字化和智能化提供的能力重构自己业务发展的方向,去打破原有业务边界。”

像这种并不属于传统公司业务方向的加强、根据业务需求去使用技术;而是从技术本身的能力边界去思考,去构建业务形态,将给企业、产业带来更加适配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全新发展范式。

  数智转型大潮中普通人如何转型?

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人的价值是无穷的,生命是无价的。 所以我们在数字化过程中,我们进入数字化之后要让员工进行转型,让他们转型做数字化设备的操作者和设计者。

而当数字化的重要性上升到这样一个维度,所谓数字化转型就不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战略问题。陈劲教授解释说:“数字化要在战略高度,很多企业让信息部门去搞这是有问题的,数字化是一把手工程,还是要从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数字化,才会发挥出真正的效果。”

如何搞好“渐进式转型”

当然,落到真实情况中,虽然一些企业可以以“原生数字化企业”的方式去思考,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一上来就能对业务进行重构式的转型。对更多企业来说,很多转型工作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次性应用一整套完备的顶层设计并不现实。

那么接下来,当企业已经学会“原生数字化”思维之后。比起跨越式升级,如何渐进地对业务进行调整,让数字转型逐渐深入企业脉络就格外重要。

一个工业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尽管近两年新能源概念流行,但在产能和质量控制上面临的难题,也同时形成了企业的发展瓶颈。

而宁德时代曾面对的问题是:一方面是要在不妥协质量的情况下利用数字化技术增大产能、提升质量,另一方面又要不对现有业务造成影响的情况下,保证转型的平顺性。

宁德时代首先采用了实时产线数据采集、生产质量管理系统,实现电池产品的缺陷检测,以提升其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在对原有产线生产流程不做大的调整的情况下,实现了更高的检测精度与处理速度,降本增效的同时,提升了产品质量。

之后,随着产能逐渐承压,各个生产环节留给IT系统的处理时间窗口变得更小。数据测算表明,留给后台数据库的操作时间只会有短短的100毫秒。宁德时代进一步对产线进行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改造,不仅从计算,也从存储维度导入新技术,尤其是来自英特尔的,可突破传统内存和存储瓶颈的傲腾™️ 持久内存产品,最终让产线的IT系统实现了更高的数据落盘和处理效率,能有效支持产线和产线的扩展。

基于这些成果,宁德时代正更进一步,在安全可信的基础上,开始建立覆盖所有部门、可实现业务信息互通的“数据湖”,甚至会收集到上下游合作伙伴反馈回来的关键数据。由此一来,宁德时代可以追踪更多维度的信息,例如上游原料批次上的不同、生产条件中的细微变化等,再结合下游客户反馈回来的电池质量监测数据,就可以发现更多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的洞察,据此推进更优的质量控制举措。

宁德时代并非一次性完成全部的转型工作,而是合理规划好每一次转型步骤,平衡好投入产出价值,让技术逐渐融入企业,最终做到“每进一步就有一分的收获”。

梁雅莉解释了这条可靠的转型路径:“从最具有创新可能的业务应用出发,打通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数据和应用资源,这样才能够尽可能降低新技术、新用户开发和部署所用的物力、人力和时间,真正地能够有一些实际的收益,随后从点到线再到面逐步推进进程,而且最后不仅限于企业自身的业务边界。”

陈劲教授看见了一个数据互联互通起来以后的强大体系:“现在没有其他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兼备这么大的国土资源、产业、现代化工业体系。我们将数据连起来之后,如果形成一个泛行业网,将会为行业创造一个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底层基建是数字化的驱动力

在“原生数字化思维”和“渐进式转型”之外,数字化很重要的基础来自于稳定、可靠和可扩展的技术架构来支持业务创新。底层基础设施的技术升级是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技术升级带动运营升级、业务升级,最终成为企业业务创新和增长的主要动力。

也正因此,正确的技术与服务,可以将“原生数字化思维”与“渐进式转型”等方法论的价值最大化。

  如何理解数智转型的技术驱动力?

梁雅莉(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中国区云兼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

技术的升级,已经成为所有企业业务创新和增长的一个主要动力,那我们经常讲四大超级力量,无所不在的计算,人工智能,无所不在的连接,从云到边缘的基础设施。实际上所有的四大超级力量,驱动整个产业发展,而且开启了无限的可能性,它也是一个真正能够实现从混合算力的环境,到全新的沉浸式体验的一个基础。

作为在当前产业转型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技术平台,英特尔® 至强® 的下一代核心产品,代号为Sapphire Rapids的第四代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在最近举办的英特尔On产业创新峰会上再次亮相,它内置了更新的AI加速技术,并可集成高带宽内存(HBM),为有强算力需求的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提供了更多优化,同时也兼顾了其他应用负载的加速效果。与它同时出场的,还有英特尔的IPU、GPU、FPGA以及专用的ASIC等芯片产品,这些产品构成了英特尔的XPU产品布局,这虽然是一个异构化的产品大组合,但搭配提供统一开发和优化体验、并能自动适配不同英特尔芯片产品的oneAPI软件工具包,开发和应用者完全有望做到对异构复杂性的无感,从而达到应用开发、部署和维护上的高效。

这些覆盖到数据的采集、传输、计算、储存等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软硬件一致性,减少软硬件适配时的成本与精力的同时,帮助企业发挥出更高的效率,节省出更多的精力专注于业务本身。

前文讨论的主要是“有能力进行”转型的企业,实际上在后疫情时代,对于更多中小企业来说,他们的技术能力、或是原本采用的物理IT架构,都使他们的转型历程变得更加艰难。

那么对于这些条件可能还不允许进行彻底转型的企业,他们依然可以通过使用成熟的公有云服务,去利用成熟的云基础设施、中台、服务,去初步搭建自己的数字化业务。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基石之一,“云”是数字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有着较低的使用门槛。一些企业对“转型”难度估计过高,畏惧不前,但如果从“上云”开始,则容易了许多。

那么这个过程中,选择稳定可靠、开放生态的技术架构,可以保证企业在业务发展和数字化进程可以更好地协同发展,为企业提供更良好的转型支撑。

而且当要素具备时,在促转型、求发展的同时,还可以顺利在碳中和的成就上打个卡。

哪些技术创新正在节能降碳中发挥作用?

文芳志(阿里云基础设施服务器研发总监):

对比风冷的数据中心架构,液冷的服务器集群,不再需要高功耗的散热风扇,整体的数据中心的能耗,平均可以降低30%。

当数字化技术成为未来无数产业的基石,通过数字化技术减少碳排放也不再毫无头绪,而是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根据自身数字化进程逐渐深入调整了。

虽然我们已经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基础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一旦完成转型,其创造的价值与影响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天文数字。而企业推进数字化时的具体策略,不同技术相互融合的复杂,仅凭这里的文字篇幅是无法详尽讨论的。

好在,我们可以通过回顾《“芯”动能 智启实体经济新引擎》节目中几位嘉宾的思考与讨论,去感受中国各行业正在发展的真实而鲜明的变化,并见证未来数字中国的生命力。

危机中的未来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政策的长期支持、科技企业在底层算力和应用技术上的持续突破,以及更多企业管理者们数字化转型思维方式的养成,数字化技术无疑会一步一个脚印地,为更多企业带来更优的收益。

在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对内,在共同富裕的语境下,我们需要在这个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中,抓住下一个时代的红利,并通过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外,这是一场新的全球竞争,将关系到我们在未来产业链和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

“不要错过一次危机”本是用在金融行业,今天看来,它可能也是在说:“不要错过一次危机带来的变化,以及其中隐含的,我们的未来。”(来源:虎嗅,作者:钱德虎)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