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进入深水区,数字化变革的关键词直指三流合一

图片1.png

  捷径消亡,破旧立新,是今年千行百业的共同底色。

  你我不再是置身事外的观众,而是被推入其中的主角,每一家企业都在考虑数字化转型,抵抗疫情按住的线下暂停按钮。

  产业互联网走入深水区。IT桔子数据显示,2021年,企服赛道融资总额为6300+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比2020年增长了一倍。与此同时,2021年的融资事件不足2000件,企服赛道头部公司拿到了更多的钱。

  机构的偏好也从流通领域的产业互联,进一步下潜到了业务流、数据流、资金流。利用互联网技术破除信息壁垒,去除中间商,缩短中间流通环节的企业不再吃香。当“信息和连接”的数字化成为基础设施时,在“三流”方面发力,构建企业产业数字化的生产力要素成为机构“狙击”的目标。

  实际上,产业数字化的进程,就是业务流、资金流、数据流三流合一的进程。只有拿捏住它们,才能真正算得上拿到了产业互联这艘巨轮的船票。

  一些嗅觉灵敏的机构早已开始调研,不少一线投资人也和我沟通过,探讨三流合一对产业数字化的意义;探讨如果只有一次下手机会,捕捉哪一个环节链上的企业ROI会更高;探讨这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

  最近刚好有些时间,我把这些内容都写了下来,大家可以看看。

  01 数字化的进程,是三流合一的过程

  先说结论,三流合一是企业数字化的底层生产力要素,决定着生产关系,是一家企业降本增效、基业长青的“牛鼻子”。

  众所周知,企业数字化发展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系统化、智能化与数字化。

图片2.png

  通常,大家认为数字化就是上个系统,或者弄个大屏。如果看这篇文章的你也这么以为,只能说明你的公司还停留在1.0阶段。

  1.0阶段的特色是搭建系统,减少人工操作。此时,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对接不完善,接口并没有完全打通,再怎么减少人工操作,仍需要依赖人工,系统与系统之间容易形成数据孤岛。

  我曾接触过一家企业,他们的OA系统主要依赖钉钉,报销系统也是独立存在的,工资发放则又使用HR SaaS系统。在操作不同任务时,员工需要在不同系统提交审批,内部审批通过后,资金也无法实时到账。员工发起的应收应付类的审批,最终沦为一条条可以执行的指令,只开花不结果。

  这并不是孤例,大多数企业都有着这样的问题。

  更为致命的是,上述提到的系统数据之间不互通,你在钉钉里面看不到HR系统的数据,在HR系统也无法查看钉钉的审批数据。

  这还只是单纯的业务系统。企业还会涉及到3个银行账户,基本户,收入户,支出户,这些账户分布在各个银行中,每个银行账户之间数据不通。想要进行某项支付操作,需要登陆对应的银行系统才行。

  数据孤岛的形成给大家的工作徒增很多麻烦,所以财务人员经常被吐槽,脸难看,事难办,你想想,每天要在各种系统之间来回切换,反复横跳,大家能开心起来才怪。

  2.0智能化阶段的特色是“0人工”处理,让AI替代员工形成智能体系。

  当数字化进入深水区,我们发现了另外一个现象——临时性、碎片化的数字需求越来越多,花费大额金钱成本以及时间成本,根本无法及时响应各类黑天鹅事件,这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如果系统之间的数据还需要人工交互,重复性工作就会变多,反而增加了很多工作量。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企业员工吐槽,上了系统怎么比不上系统还麻烦。

  一般来说我们会选用系统之间建立接口的方式链接数据孤岛。现如今也有用RPA等机器人代替人工的重复性行为,以及系统接口不完善造成的额外重复性工作。这个我们称为2.0智能化阶段。

  在3.0数字化阶段,公司业务数据经营可视,能够实时分析数据价值,辅导工作。

  区别于信息化的垂直与封闭,数字化表现为横向与开放,数据比信息更原始,操作空间更为广阔。

  因此,数据在没有人工干预,不可篡改的情况下,价值就会升级,我们可以用作经营管理,经营预测,经营规划等辅助决策的依据,让其成为一个辅助决策大脑。此时,数据大屏真正实现实时展示。

  早些年,部分创业项目尚且能够依靠融资活下去,但如今严寒时刻,依靠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才是唯一解药。

  身处数智化3.0阶段的今天,财资管理有数据不落地、实时可视、量化经营指标、智能AI经营预测、数据驱动业务发展、数据驱动挖掘企业潜在价值等特点。

  由此可以看见,只有将业务流、资金流、数据流,三流合一,才能真正驱动数字化。

  通俗而言,只有完成三流合一的数字化,企业才能够实时判断哪条业务线最赚钱,企业应该把钱花在哪条业务线才能实现更好发展,以及把钱花在哪个时间节点可以产生最大的经营价值。

  02 三流合一具体是指什么?

  找准问题,成功一半。那么,三流合一指什么?

  根据税务机关发布的有关政策,从开具发票增值税方的角度规定对外开具发票原则“三流合一”,所谓“三流一致”,指资金流(银行的收付款凭证)、票流(发票的开票人和收票人)和物流(或劳务流)相互统一,即收款方、开票方和货物销售方或劳务提供方必须是同一个法律主体,而且付款方、货物采购方或劳务接收方必须是同一个法律主体,如果三流不一致,将不能对税款进行抵扣。

  三流合一又可以看成业务流、资金流、数据流三者集结于一体。

  业务流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业务流指企业中所有发起应收应付的系统类型。企业中各种与钱有关的审批和核销类动作,各种审批以后没有直接到账的,都属于应收应付的发起类。

  资金流

  企业收款付款离不开银行账户,如今企业支付主要是通过银行实现。这类厂商可以帮助企业打通各家银行,实现互联互通。不仅是企业支付,账户的流水信息等很多服务都可以互联互通;他们承接应收应付的指令,进行数据处理整合后,直连发送到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实现实收实付的动作落地,同时反馈处理结果信息给业务流系统。

  数据流

  数据流是和钱无关的系统,比如记录数据、账务系统、数据分析系统,邮件管理系统等。

  在产业互联中,上下游企业和企业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资金,这涉及合同,发票,企业资金支付(B2B支付);所以电子合同、电子发票、资金交易是产业互联里面连接企业三个关键,也是产业数字化的底层基础设施。

  2015年,电子合同迎来一波快速发展的红利,这一年甚至被认为是电子合同发展的关键之年。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大型企业将电子合同纳入自己的OA系统。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2019年,中国电子合同的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00%。

  随后,国家推动电子发票。2020年财政部6号文件要求电子票据必须电子存储,这直接改变了企业的报销流程。此外,政策更是要求到2025年全国所有的票据在全生态、全票种、全环节都要电子化。

  我们能够注意到,这三流中还差资金流。

图片3.png

  企业99%的业务都和钱有关,像收款、付款、投资融资等全都离不开资金,业务流和资金流相辅相成;企业的一切运转活动最终都表现为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而这一切最终都会反应在企业的银行账户流水之上。

  因此,连接银行,打通“银企”一体化,实现银企直付,才能实现真正的三流合一,解决数字化底层问题。

  但当时,国内的创业风潮还仅仅停留在报销费控上,由于企业99%的业务都和资金相关,业财融合是大家探讨的主旋律。而打通企业内部的系统和多家银行之间的联系,做司库,还只是大家争先宣传的口号,并不曾付诸行动。

  我当时在很多论坛上讲过三流合一,在全球产业数字化论坛上也介绍过以上模式。当然,无独有偶,国家也在一直在做研究和引领。

图片4.png

  图注:国资委23号文《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部分内容,强调数字化司库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强化资金管理,实现安全高效。

图片5.png

  图注:中国日报网关于国资委发文的新闻

  对企业来说,充分认识上述文件对企业提出的要求与所释放的信号,对于帮助企业应对监管要求,应对企业内部管理压力,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3 银企直联并不容易

  然而,一家司库赛道上的企业要想建成银企直联,打造核心壁垒,其难度并不低。它不仅涉及到同时对接多家银行的工作量、工作周期,还要求司库企业必须通过第三方客户与银行进行对接。 因为,银企直连是银行只对终端企业提供的服务。

  “银企直联”,就是通过internet或专线联接的方式,实现企业财务系统和银行综合业务系统的直联对接。通过银企直联对接,企业可实现账户余额、明细实时查询、实时转账以及电子回单获取。

  银企直联最核心的解决方案是打通了企业的资金系统、共享系统、ERP系统,真正实现了资金的集中管理、风险控制、并为企业的管理决策等提供完善的支持。

  对接银企直联后,企业想要完成查账、转账、资金归集、报销、信息下载等功能就可以直接在自己的信息系统上自助进行操作,而不用再去登录专门的网上银行账户。

图片6.png

  司库管理的创业只有建立在跟银行实施对接上,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否则仍是在用新瓶装旧酒。

  然而,银企直联的攻克难度并不低。

  第一,一家企业需要同时对接多家银行,而每家银行的接口都不同。

  受业务需求影响,还会新开多个其他银行的账户,很多老板、CFO手里总是时常拿着一大把盾。 要想完全替代U盾,你需要同时对接如此多数量的银行,每一个银行的接口都不同。即使你打通了建行,也不一定能够为跟工行建立友善合作。

  第二,传统银企直联建设周期长,价格昂贵。

  在传统交互模式下,单个前置机只能连接1家银行,投入成本高达27万元/年。为了完整安装前置机,需要专业的IT人员,开发周期长达1.5-2个月。

  假设按照60天完成1家银行的开发周期来计算,要想连接1000家银行,2个人不间断需要84年才能干完。

  第三,银企对接运维难度大。

  司库厂商直接去与银行对接是不可以的,因为银行不对中间商提供服务,只对企业开放接口和服务。这对司库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找到恰好需要对接银行的客户,并通过服务客户再与银行对接,从而积累对接技术和经验,而且银行因为安全还要经常的调整接口,进行升级,如果接口调整大,厂商还要再重复工作,后期的安全性,链接,升级等等壁垒还挺高。

  在机会与挑战并存的世界里,也有一些取得不错成绩的玩家。

  最值得一提的是司库立方。司库立方深入业务场景和上下游,将业务流的应付和资金流的实付连接一起。并用1个API连接全球1000+银行、50+支付机构,几乎覆盖了市面上90%以上的主流银行,让客户丢掉U盾。

  现在,司库管理爆火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攀登上顶峰之前,找到自己的“必杀技”,建立属于自己的壁垒,或许才是万千司库企业与这个世界一较高低的底气。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