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康买单一直是消费者主动的、长期的追求,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之下,人们对吃、穿等方面的健康追求,已升级到对居住环境的健康追求。而在全新的、迫切的健康需求之下,有些企业却打着“健康”的口号,用概念炒作、营销手段的方式去牟取利益。
我们都知道,在家居环境中,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对健康标准要求最高,却又容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这个地方便是厨房。我们日常生活中进嘴的食物都是从这里制作完成的,但是用完的台面,即使及时清理,也会因为残留的一点点水渍菜渣而成为细菌的温床。
定制家居近几年已成为打造品质家居环境的首选产品,其中的健康元素也颇受消费者关注。于是,为迎合人们追求干净卫生健康厨房的心理,定制厨柜产品中出现了一些宣称有抗菌作用的台面、板材产品,将技术含量、抗菌效果说得天花乱坠,披着“科学”的外衣收割智商税,让消费者真是防不胜防啊。
号称是创新技术,其实只是概念包装
近几年,人们从一些新鲜事物中获益后,也格外关注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尤其是当它们与健康挂钩后,更能够短时间获得追捧,甚至形成一种流行。本来各企业商家应该用创新技术为产品加分,来赢得消费者的芳心,却总有一些“另类”企业非要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去走“挂羊头卖狗肉”的捷径。
像金牌厨柜推出的抗菌厨房,以“抗、杀、净、隔、智”为卖点,宣称柜体、面板、台面和水槽等厨房材料都采用了“金属离子抗菌+高分子”的创新抗菌技术,并利用洗碗机、垃圾处理器、收纳功能和智能系统进行杀菌、净化、隔离细菌等操作,以此来宣称能够打造健康厨房。
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矛盾点,原本最需要抗菌功能的厨柜本身的抗菌性能被弱化了,其他没有抗菌技术的家电或柜板的抗菌、杀菌功能却被强化了。
厨柜的台面要承担洗、切、调、拌等整个食物料理流程,要与各类食材、调料、水、料理工具和人的手做亲密接触,并且在制作过程中,炒、炸等操作会溅出油渍、汤渍,加上蒸、煮等操作带来的水汽提高了台面的温度,就为台面打造出适宜细菌滋生、成长和传播的环境,所以说,台面的抗菌性能是最为重要的。当适宜细菌生长的环境消失了,厨房整体的环境才会变得健康。
而金牌厨柜的抗菌厨房,对最重要的抗菌技术的原理、性能、效果却并没有进行详细介绍,只以一些金属离子、高分子等概念化的名词进行阐述,再以国外的抗菌认证标准来做证明,便号称研发出了健康厨房材料,但此“健康厨房材料”的杀菌原理、杀菌过程、杀菌长效性等内容,却并没有详细的、有说服力的解释。
欧派家居就更“聪明”一些,把一些专业的技术名词进行包装,让消费者以为这是新技术。欧派在推出新材料抗菌板时,就以浸胶处理、超分子体系等技术名词,来解释抗菌原理和性能。殊不知浸胶处理是板材的常规处理方式,超分子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并非什么新生事物。拿消费者不熟悉、不了解的行业专有名词对产品进行包装,听着技术氛围满满,实际上却是行业内部常用的、常见的技术。
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抗菌技术”的抗菌效果卓越,又怎么会顾左右而言他,不谈重点专提概念呢?所以,不得不怀疑,很多企业这些所谓的创新技术都只是表面挂靠高科技的伪命题,实则是想靠收取智商税去获取利益。
专钻专业盲区,实验结果猫腻多
抗菌技术的诞生势必伴随着实验的数据和结果,没有实验过程和数据的佐证,说得再漂亮也只是空壳。如果企业能够大方交出实验流程、实验数据,对抗菌技术进行“真实展示”,自然也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市场的认可。但却有企业瞅准消费者的专业盲区,采用并不严谨的实验数据来以偏概全、混淆视听。
在2021年,宜家(中国)在宣传某款空气净化窗帘时,宣称此款窗帘有空气净化功能,并附上了实验数据,以证明空气净化功能的有效性。本来室内空气质量就是人们所重点关注的影响健康的要素之一,再加上实验数据的佐证,宜家此款产品便在很短的时间内收获高度关注。但宜家却在不久之后收到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因为其实验数据是“在限定的试验条件下,针对特定目标污染物对窗帘样品进行检测”而得出的,这种理想状态下的净化效果,显然不能代表窗帘在生活环境中实际使用的效果,因此,其空气净化功能能否有效发挥是要打上问号的。而宜家在宣传时并未标明数据是“实验室实验结果”,这会让消费者认为数据就是实际使用效果,有误导消费者嫌疑因,被罚了172.52万元,付出了昂贵的学费。
欧派家居也差点在这上面栽了跟头。欧派在推广其新品净醛抗菌爱芯板时,用来大肆宣传的抗菌数据也是实验室结果数据。但,特定的实验室环境下的除醛抗菌效果良好,是否能够证明在空间户型、家具摆放、通风条件、使用习惯都不一致的真实环境下,效果同样良好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欧派在宜家被罚后,迅速地在实验数据后加了个括号,标上了“实验室结果”的说明,却也进一步证明了,特定环境下的实验数据即使非常优秀,也不代表真实环境也有同等表现。
只有上过“战场”并有优异表现的抗菌技术,才能带来真正的健康厨房体验。所以,警惕那些玩文字游戏的品牌、企业,别被实验、数据这些看似专业的文字所迷惑,一定要深挖产品的真实“疗效”。
抗菌不能是噱头,真技术才能守护健康
前面提到,台面潮湿、温暖的环境适宜细菌生长,导致台面出现了两大常见问题:发霉、留渍,不仅让台面显脏难看,长期滋生的细菌,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能解决细菌问题,自然就能够赢得健康厨房这一巨大的市场,因此,诸多企业纷纷发力研发抗菌技术。
但厨房台面“抗菌”并非易事,一要有效。中国家庭一日三餐,食材较为丰盛料理过程繁琐,也导致细菌情况复杂,对抗菌杀菌要求较高;二要长效。台面上堆杂食物、器具是常态,因此台面每日都会被细菌污染数次,也就需要抗菌不仅是有效的,还要是长效的;三要安全。用化学物品进行消杀是除菌的有效手段,但却不能用在食物上,所以厨房的抗菌技术要以安全为基础。
“抗菌”不易,市场中就出现了用概念包装技术,却无抗菌原理、性能、效果说明,或有抗菌效果说明,却仅限于实验室,缺少了应向消费者明确告知的抗菌技术的有效性、长效性和安全性。面对这些市场乱象,消费者还需擦亮眼睛,找出“真金”。
在选择抗菌类健康产品时,一看抗菌技术是否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抗菌原理拥有逻辑严谨的专业解读,而非表面的泛泛而谈;二看抗菌工艺。抗菌工艺应该自成体系、流程完善,而不是与其他功能或系统掺合在一起;三看实验数据。实验数据中实验过程、结果详实,并且既有实验室结果,也有真实环境结果,而非特定环境下得出的“优异”结果;四看权威背书,应该看国家出具的相关技术标准、性能标准和数据标准,而非国内较难查验真实性的所谓行业性、专业性标准。
但让消费者擦亮眼睛的同时,企业的自律与真诚更加重要。疫情常态化下的家居厨房环境的健康问题会格外凸显,消费者也希望获得更好的抗菌效果,并对预防、消杀、长效抗菌等更为细致的健康防护过程更为关注。企业此时应该做到有针对性的抗菌相关的创新技术研发,对真实抗菌效果进行宣传,杜绝虚假宣传,才会不惧消费者的理性判断。
当企业推出效果真实的抗菌产品时,消费者也会不吝支持,企业与消费者的“双向奔赴”才能收获市场双赢。
“健康”是人们永恒的追求,也愿意为之“解囊”。当健康升级为定制家居市场带来全新发展空间的时候,作为企业要更加注意,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如以“健康”噱头误导消费者,会将机遇变为挑战,唯有应用真正的健康技术,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芳心,收获发展机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