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维度看数字人才新态势,华为发布《泛行业数字化人才转型趋势与路径蓝皮书》

图片 1.jpg

  3月30日,由华为全球培训中心联合猎聘调研编著的《泛行业数字化人才转型趋势与路径蓝皮书》正式发布,聚焦人才分布、能力要求、人才模型、用工模式、组织建设五大维度,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出数字变革加速发展过程中,泛行业人才建设所面临的未来势态,力图为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搭建提供参考视角。

图片 2.jpg

  备受重视,数字化人才需求不断扩大

  随着科技创新产业革命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工作与生活,以IT互联网行业为主要代表的各大产业领域,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拥有数字思维,熟练掌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能够完成数字化场景应用与运维、不断丰富技术与产业知识架构的数字化人才,早已成为了“香饽饽”。

  这一背景下,数字化人才的梯次化建设,已经成为行业、产业深入数字变革,提升数字活力,强化数字创新力的关键所在。在不久前举办的2022年全国两会上,进一步加大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加强数字化技能职业培训、推进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提议,就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

  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推动数字化人才培养已经势在必行。站在这一角度进行思考,以顶层设计奠定体系基石、以多维度统筹完善体系分支,明晰数字化人才的建设现有生态、确立数字化人才培养标准、规范数字化人才体系架构,或许正是泛行业数字化人才转型的未来发展趋势与路径。

  一、变迁显著,数字化人才分布呈现差异化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利用数字化技术使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生态系统重构,降低成本,改进体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受限于数字化转型技术生态的角色分工,数字化人才构建也在行业变革和区域差异的影响之下,呈现出差异化分布。

  一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的逐渐深入,数字生态的构建已经从单一的IT互联网产业,扩充到电子通信、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等实体制造产业。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传统制造业深化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已是大势所趋。在互联网的赋能之下,数字化人才逐渐从第三产业走向第二产业乃至第一产业,支持“数实”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数字化人才也呈现出地域聚集差异,在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数字化人才密度大,这与国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化产业集群地域特征相吻合,在发达水平相对较低的区域,数字化产业和人才聚集密度明显偏低,面对发达区域在市场竞争、人才吸引力等方面都表现弱势,亟需用工模式创新弥补差异现实。

  二、动态能力,数字化人才需要“π”型架构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使世界进入了一个VUCA的数字时代。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在新兴技术的加持后,不断探索出新兴的商业模式,对于这一浪潮中的每个参与者,只有符合企业打造数字组织的需求、具备数字化思维逻辑、创新能力和联接能力,才能站上数字化转型的浪尖。

  简而言之,数字化人才需要具备动态视野以及数字化加持能力,能够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要以及产业变革趋势,以数字技术全方位挖掘企业强项与潜在优势,动态调整提升自身数字技能,达成产品协同能力、合作开发能力和产业联盟能力的同频共振。

  动态能力的要求,促使企业、社会在培育数字化人才时,需要将目光更多放在“全方位人才”、“创新人才”等关键词上。在泛行业岗位的业务技能之上,辅以ICT、生产工艺技术(OT),形成π型技能架构,使数字化转型链条内的创新孵化者、敏捷开发者、智慧运营者和生态编排者打通语言壁垒,从而提高创新的协同性、快速响应性和有效性。

  三、职能复合,数字化人才亟待全面发展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而又精密的系统工程,往往涉及商业创新、主营业务增长、智能化运营和生态布局等多个维度,因此能够支撑产品价值数字化创造,将业务和技术深度融合,并以团队方式组织工作的职能复合型人才,已然成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目标。

  职能复合型,并不意味着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彻底混杂。对于不同岗位而言,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职责也各不相同,其培育因素主要取决于岗位优先级、角色重要性以及角色属性——中高管理层“数字思维”的培育,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决策与行动,将直接影响企业运作的成败与否,而研发、生产、运营、市场人员等岗位的数字化培育,则主要是因为他们是业务价值创造的主体参与者。

  由此可见,企业在数字化人才的培育过程中,不仅需要着重培育面向管理的职能复合型人才,也需要构建面向企业发展的全链条角色体系,兼顾“点”与“面”,以复合人才为主要原点,打造能够支撑运营创新、产品创新、战略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专业化团队。

  四、灵活用工,数字化人才“所用非我拥”

  尽管数字化转型的口号已经吹响多年,但业界仍然面临着数字化人才获取难、培养难等挑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除了“数字化”本身强技术属性所带来的学习壁垒,还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自有人员学习能力、速度、方向均会遭遇挑战。面对这些问题,绝大多数企业选择灵活运用多种用工模式,达成人力资产的最高效用。

  具体来看,其一,泛行业企业着力全方位增加员工的数字化素养,在数字元宇宙的大环境当中,以企业为基本单位构建数字化星系;其二,泛行业企业正在投资并引进“数字员工”,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方式创造虚拟员工,用以提升生产力和创造力;其三,泛行业企业也在加速适应零工经济时代,从“人才为我所拥”转向“人才为我所用”,以非全职工作者提高企业灵活用工能力。

  始终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建设并不只是设备、环境上的更迭,而是生态模式的重新构建。作为企业数字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员工需要随时与企业内外部其他组织进行“化学反应”,选择灵活用工,逐渐成为企业资产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绝佳途径。

  五、成长型组织,数字化人才发展的最佳环境

  许多企业将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放在了设备的引入以及技术的更迭,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硬性”装备上,但数字化转型结果不断表明,数字化技术只是企业走向数字化的一种手段,想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转型成效,离不开“人”这个最重要因素,但从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企业“软件”要优先于硬件环境,需要着力构建一种企业自上而下都有极大认同感的氛围,打造适合人才发展的组织环境。

  具体来说,成长型组织的建立可以通过下述三个手段获得:建立文化认同,强化数字化人才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创造友好的学习环境以鼓励自主学习;利用实际工作挑战激发数字化人才内生成长动力,由“传、帮、带”培养逐步转向到“主动学”、“干中学”模式;增加企业内部岗位转换自由度,鼓励轮岗,加速人才的数字化复合技能培养。

  以“人”为本,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绝佳途径

  泛行业数字化人才未来走向复合型已经不可阻挡,但需要时刻谨记的是,数字化转型属于一项全面变革,只有贯穿战略、组织、文化、流程、管理体系等立体结构,牵动组织各模块而非企业单一业务单元,才能全面驱动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这一过程中,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最终需求,始终是输出具备业务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业务数据驱动的敏捷开发、智能化运营、互利互赢的生态编排能力特征的复合人才。

  可以明确的是,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依然是激发“人”的价值,实现“人”的转变。因此开放组织边界、提升组织敏捷、打造上下同欲文化、采用产教融合模式、建立新型的人才使用观,是泛行业数字化人才转型趋势与绝佳路径。

  欲了解更多蓝皮书相关内容,请关注“华为培训”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电子版蓝皮书。

图片 3.jpg

扫码关注“华为培训”微信公众号,免费下载电子版蓝皮书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