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汽车之心
从传统汽车到智能汽车再到「汽车机器人」,这短短几年间,汽车的形态、用法以及驾驭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屏互动、语音、自动驾驶、第二起居室、有温度的智能助手,很多人类对于未来汽车的想象正在逐渐化为现实。
一年前,百度决定自己造车,并拉来了国产汽车佼佼者吉利汽车来负责传统制造及供应链部分,百度则在智能驾驶以及汽车智能化 AI 技术和产品体验上做更多的创新尝试。
这才有了集度汽车,而且,从一开始,集度就立志打造一款「汽车机器人」,一款在产品形态以及产品体验上都有颠覆式创新的智能电动汽车。
这款「汽车机器人」具备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可自主移动;而且,可以与人进行自然的交流,是一个贴心的智能伙伴;此外,基于 AI 和大数据技术,这款「汽车机器人」将具备持续自我学习和进化的能力。
集度过去一年是掐着日子过的,每一天都在进行量产倒计时。
目前团队人员已经破千,并在持续的融钱;在研发上,集度不断吸纳全球领先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汽车机器人」的开发正在快速推进。
这一年,集度用不同于传统汽车的开发模式,借助软硬件解耦,将智能化的软件、车辆电子电气架构以及整车车身、底盘等硬件的开发拆分开,实现双轨并行,甚至将智能化的软件系统开发前置,以此提升研发效率。
根据集度汽车数字产品项目负责人潘云鹏的说法,他们的自动驾驶软件开发前置了 15-18 个月的时间,他表示,这给到一个更多的提前量来保障和验证软件安全。潘云鹏表示,他们先开发汽车机器人的「大脑」,然后再为这个大脑打造一个高品质的「躯体」。
其中,「大脑」部分,集度将吸收百度在自动驾驶以及智能座舱等 AI 领域的技术能力,而在「躯体」部分,集度会借助吉利汽车的SEA车型架构基础,开发出适合汽车机器人的形态。
目前阶段,承载着集度汽车机器人「大脑」的「躯体」就是他们的SIMUCar(软件集成模拟样车)。
根据最新公布的消息,集度已于今年 2 月底将其 SIMUCar 升级到了 2.0 版本。这次的升级意味着在 SIMUCar 2.0 上,集度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软件与其自研的电子电气架构和整车操作系统集成(JET 1.0)完成了融合,也就是软件部分已经准备好了。
接下来就要进入到软硬件融合的开发阶段。
更进一步的是,在 SIMUCar 2.0 上,集度第一版的智能座舱软件系统已经开发完成,集度此前已官宣要搭载高通骁龙8295高端座舱芯片,这套软件之后就将在 8295 芯片上开测。
今年 4 月 18 日,集度将举办 ROBO Day,发布其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在这款备受期待的新物种亮相前,我们来复盘一下集度过去一年都取得了哪些进展、如何实现敏捷开发以及对于其首款车型我们应该期待什么。
01关于集度,我们应该关注的进展
1.1供应商选择
集度汽车 2021 年 3 月正式成立,到这个月刚好满周岁。从 2021 年 6 月 10 日集度首款产品的油泥模型亮相开始,集度此后便密集与全球诸多传统、及新兴供应链企业达成合作。传统供应链企业包括博世、大陆、采埃孚等核心厂商;新兴汽车供应链企业包括了英伟达、高通、禾赛科技等等。下面具体来看看集度要如何与这些供应链伙伴形成协同:先来看集度针对传统供应链的选择。2021 年 8 月 6 日,集度和大陆集团牵手,将会在智能电动车、智能网联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展开合作,推动集度首款「汽车机器人」的落地。2021 年 10 月,博世中国区总裁陈玉东到访集度上海办公室,与集度 CEO 夏一平会面,探讨了智能化、科技化等话题。
当时有分析认为,集度想提前预定博世 2023 年的车规级芯片产能,比如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芯片这样的汽车核心零件。
2022 年 2 月,集度又将采埃孚纳入朋友圈,双方将在汽车核心的底盘零部件及控制系统、电驱系统、被动安全系统等多方向开展密切合作,并联合开发汽车机器人智能底盘技术。
这里的智能底盘,包括了线控底盘和底盘域控制器。
线控底盘包含了线控转向、线控驱动、线控刹车、线控悬架,其中的线控转向技术随着智能汽车的浪潮越来越受到行业关注,因为它和智能驾驶能够很好的结合。
但线控转向的核心电控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供应商手中,在量产层面,国外已经放开了相关限制,允许线控转向量产。
在这一方面,集度其实也有所准备。在线控转向的量产标准层面,有相关报道提及集度已在牵头很多车企与相关主管部门一起做探索和推动。
集度相关技术的负责人曾经表示,「(线控转向)何时商业化取决于法规,但是技术这块已经基本上 Ready」。
而在新兴供应商层面,集度的选择将主要是为其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开发服务。毫无疑问,百度会是集度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的紧密合作伙伴,但是仅有百度的软件算法并不足够,还需要强大的硬件来做支撑。
2021 年 8 月,集度选择禾赛科技作为其智能驾驶感知方案的合作伙伴,具体来说就是会在其首款「汽车机器人」上采用禾赛的激光雷达传感器。这款传感器应该会是基于禾赛此前发布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AT128,这款激光雷达是同时满足远距(10% 分辨率下探测距离 200 米)和超高点频(153 万每秒,单回波)的车规级前装量产激光雷达。除了集度,理想、高合、路特斯等厂家也会采用禾赛的激光雷达产品。
激光雷达之外,集度还在今年的 CES 宣布采用英伟达的自动驾驶芯片Orin,具体用几块现在未透露,但从 Apollo 官网看到相关技术介绍,最先进的三鲜 ACU 的配置是 2 块 Orin 起步。而在智能座舱层面,为了给到用户流畅的车机操作体验,集度将采用了高通第四代骁龙数字座舱平台 8295,该平台的性能要比目前市面上主流的 8155 座舱芯片强出一截。用户完全可以期待一下 2023 年集度量产版本的座舱系统到底会有怎样的丝滑体验。
从单个零部件来看,集度所选择的每一家供应商都是高规格的,最后将这些零部件组合起来,到底能打造出一款怎样的「汽车机器人」,这就要看集度的产品工程化以及量产能力。
那么,在产品层面,集度目前做到了哪一步?
1.2产品进展
2021 年的 9 月,集度在还没有机械平台的时候,开发出了SIMUCar,这辆 SIMUCar 是基于吉利 SEA 架构打造。
有了 SIMUCar,集度就可以立马开始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深度开发。到了今年 1 月份,集度在这辆 SIMUCar 上融通了高速、城市双域智能驾驶,提前验证了量产 L4 级自动驾驶能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一条全长 25 公里的测试路线上,集度 SIMUCar 完整测试了红绿灯识别、直行、右转、有保护左转、通过丁字路口以及上下匝道等自动驾驶场景,包括了城市道路和高速道路。这也就意味着集度的首款「汽车机器人」初步具备了自由移动能力。今年 2 月底,一代 SIMUCar 完成使命,SIMUCar 2.0诞生,在 SIMUCar 2.0 上,集度的相关软件能力实现了融通,接下来就要进行软硬件融合开发。这个阶段,整个「汽车机器人」的电子电气架构搭建完毕,包括域控制器和相关的传感器会达到量产的状态,一些基础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包括 ADAS 功能、自动泊车、智能交互、点到点自动驾驶闭环都会逐渐达到量产状态。那么,接下来还会不会有 SIMUCar 3.0?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 SIMUCar 2.0 之后,集度的「汽车机器人」将进入到量产验证阶段,会进行软件系统与整车正式联调,并针对更广泛的场景进行专项能力的提升与打磨,推动系统自我学习/进化。所以在 SIMUCar 2.0 阶段,「汽车机器人」的真正「躯体」将登场,也就是集度将在 4 月 18 日揭晓的那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对于这款概念车,集度已经透露了其外观造型的一些设计元素,操刀这款车设计的是此前主导过凯迪拉克 CT6 的设计师。通过集度发布的首款车的渲染视频以及一些曝光的设计图片,汽车之心发现了一些细节:
1)这款车激光雷达安装在了前车灯附近的位置,是可以升降的,这两颗激光雷达用来补盲的。另外采用了蝴蝶门的设计,不知是否为全系标配。
2)挡风玻璃中间有一处亮光,猜测是车内智能助手,类似于蔚来 NOMI,或者是语音交互的光效显示。
3)下图可能是前车灯位置的缩影,也可能是尾部造型,因为这个位置有一个开口,可能是充电口,也可能是激光雷达安装口。
4)设计图中有 ROBO 01 和 ROBO Sound 的字样,猜测集度首款车的定名可能是 ROBO 01。另外,猜测集度可能要自研音响系统,就像华为要自研 Huawei Sound 一样。
从车辆整个设计来看,非常前卫夸张,有各种锋利的折角,与「汽车机器人」的定位相配,而且用了很多类似于碳纤维材料以及超纤绒的装饰。为了迎接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的到来,集度已经准备好了一整套与之相符的品牌视觉体系,包括其最能彰显品牌调性的车标。
此外,汽车之心还获悉,集度首款量产车型的概念车 4 月 18 日发布后会在北京车展展出,有传言说其量产车型会在今年 11 月的广州车展上亮相,计划于 2023 年上市。我们猜测,集度首款汽车机器人或许是首款应用百度最领先的方案Apollo ANP 3.0的产品,具备高速、城市道路导航辅助驾驶以及自动泊车能力,而且交付之日起相关功能就能使用,不再是需要漫长等待的「期货」。
1.3粮草、兵马准备
在团队层面,集度由夏一平带队,周围聚拢了供应链大牛徐华(来自吉利)、自动驾驶专家王伟宝(曾供职苹果造车项目)、智舱负责人张星、数字产品项目负责人潘云鹏以及资深设计师 Frank Wu 等等。据侧面了解,集度团队现在已超过千人,分布在上海和北京,主要团队在上海。其智能驾驶和部分软件团队在北京,可以更好地与百度 Apollo 进行配合;整车、设计团队则在上海。粮草充足,兵强马壮,集度做好了打赢未来一年量产交付这场大仗的准备。
02集度的高效从何而来?
过去一年,集度高效率推进「汽车机器人」的开发。这种高效主要得益于两大重要因素:
集度创造了软硬件解耦,将智能化系统前置的开发模式;
集度背后有百度 AI 技术以及吉利供应链资源的先天优势。
SIMUCar 是集度践行软硬件开发解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软件前置开发的关键「容器」。按照集度的说法,「汽车机器人」除了形态像车之外,SIMUCar 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把机器人的「大脑」放进一个「容器」里进行训练。为何要这么做?集度解释称:「(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多少里程数、数据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体量,模型需要迭代多少次、软件需要迭代多少次,实际上这是个数学问题,要争分夺秒进行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所以就决定把汽车机器人的大脑拿出来,放到一个躯壳里,去进行大脑的功能的开发和验证,让这个大脑有自动驾驶的逻辑能力,比如是不是看得清、是不是听得见,是不是动得了,只要逻辑是对的,不需要现在就手脚很协调。另外还有智能座舱,本质上还是 AI 驱动、数据驱动,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数据去进行迭代,所以集度对座舱也进行了前置的开发、验证,能让大脑在一个躯壳中提前发育,所以就做了 SIMUCar。」当然,SIMUCar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开始是把大脑放在一个躯壳里,但「汽车机器人」不只有大脑,还有神经系统、躯壳,只有把神经系统做好,大脑才能去很好地指挥手和脚。这里面就涉及到很多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这些部分集度也逐步在做,因为随着更多的零部件演化到量产的状态,集度也会对 SIMUCar 进行逐步的迭代,这就好比开发一款机器人。
.
「一开始脑子是我的,后来神经系统也是我的了,慢慢地手和脚也变成是我的了,手和脚也越来越像量产的状态。」所以,集度上个月迭代了其 SIMUCar,目前团队已经在基于 SIMUCar 2.0 进行开发。基于 SIMUCar,集度的开发效率将大幅提升,比如在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层面,将会有 15-18 个月的时间前置,交付时不会是个「期货」。此外,在整车层面,集度每 6-8 周会有一个大版本的进展,而不同的域每周都会有新的版本迭代。在汽车机器人「大脑」开发层面颠覆传统,在其「躯体」开发方面尊重传统,是目前集度所走的道路。除了软硬件解耦开发,集度还有自己的先天性优势,那就是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技术、AI 能力以及吉利现有的车型架构和供应链支持。就拿自动驾驶来说,目前集度内部自建了一支研发团队,由王伟宝带队,同时还有百度 Apollo 的量产自动驾驶团队的紧密配合。百度 Apollo 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积累有目共睹,相比于其他的新造车势力要从零开始打造自研团队然后再进行开发和测试,集度则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当然,这也不意味着集度要奉行「拿来主义」,而是要在百度 AI 技术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自己的开发。集度把两家公司很强的技术,拆成原子化的东西,重新组合成为一个优秀的系统和产品,与产品体验相关的内容还是集度自己做,并且在积极建立自己的研发体系能力。而且,借由集度,百度 AI 技术能力也可以打造出标杆型的产品,类似于安卓缔造者谷歌要自己做手机的逻辑。
03「汽车机器人」新物种
大概一个月后,集度的首款「汽车机器人」就将亮相,外界对于这款车抱有很大的期待,这其实也是互联网科技巨头造车即将交上的第一份答卷。到底是革命性的惊喜,还是平庸之作,一个月后见分晓。不过从过去一段时间集度 CEO 夏一平在其新浪微博上所做的一些技术和产品讨论来看,集度汽车机器人身上还有很多非常值得期待的悬念。比如,车型上会不会有 U 型方向盘?
集度会取消仪表盘,而采用车载 HUD 吗?
集度会上滑板式底盘吗?
集度不会搭载大容量电池包,而是采用高压快充?集度也会自建自己的超充网络?
此外,集度将应用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
我们关于「汽车机器人」的想象当然远远不止这些,集度正在为我们探索一个新物种。到 2023 年,当小米造车、苹果造车等备受瞩目的跨界造车项目落地时,集度的「汽车机器人」能打吗?
文:汽车之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